心系畲村 真情帮扶
2015-05-18刘丽霞
刘丽霞
北山畲族村位于江西省安福县武功山下,是安福唯一的少数民族村,173户村民散居在一条狭长的山谷里。这里远离大村大镇,满眼青山绿树,溪水潺潺。然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旧掩蔽不了这里的贫穷和闭塞。
没有好路,村小的老师都走光了,娃儿们只好去数十里以外的镇上寄读。生了重病的人都是被抬着到山外就医。村里的农副产品成了贱卖的滞销货,越来越多的村民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直至2006年,北山村仍是洲湖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自行车、摩托车、板车在这里派不上用场,独轮推车是这里最快捷的运输工具。交通只是北山村当时贫困现状的冰山一角,收入低、产业单一等贫困地区的各种致贫因素在这里都能找得到,要想靠村里的力量完成脱贫,难上加难。
2014年以来,安福县扶贫和移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承担了洲湖镇北山村的新农村挂点帮扶任务。一年来,县扶贫办充分发挥自身扶贫和移民的职能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问题作为帮扶的突破口,深入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下大力气做好了挂点帮扶工作,使北山村贫困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的温暖和关怀让这个山区农村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走村入户访民情
2014年北山村被确定为县扶贫和移民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和新农村挂点村。年初,该办组织全办党员干部深入到村里开展大走访活动。干部们进村组,访农户,与百姓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问冷暖,交心并连心。当来到身患癌症的老党员黄极春家里,看见老人一家蜗居在破烂不堪的房子里,一家人目光呆滞,流露着对生活的迷惘与无奈时,他们的心颤抖了,一股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经过多次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见面会、恳谈会,群众心上的事干部做到了了然于胸。短时间就收集到意见建议14条,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4条。县扶贫和移民办把畲村群众的心声记在心里——群众的诉求就是努力的方向,解民忧刻不容缓!此次活动中,全办共走访群众18户,慰问困难群众12户,发放慰问金4800元。
上下联动解民忧
在收集到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反映最为集中的就是进一步落实深山移民补贴政策问题。前些年,安福县开始实施深山移民搬迁扶贫,截至2012年,北山村先后共移民600人。然而由于国家移民补贴政策“微调”,从以前的“分散安置”到现在的“集中安置”,使得该村仍有260余位移民未享受到补贴。为此,县扶贫和移民办竭尽全力与省、市扶贫和移民办及县发改委等部门协调沟通,并结合各移民户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有关惠民政策,找到了“解锁”方法,使移民补贴难题得到顺利解决,该村后续受惠深山移民194人,补助资金达77.6万余元。
让北山村民焦急的还有娃娃上学的事。北山村小学于10年前撤销后,村里小孩都要到30里外的镇中心小学就读。有些家庭困难的小孩起早摸黑“走读”,安全无保障;有些学生家长去学校“陪读”,耽误生产的同时也使得原本贫困的家庭难上加难。县扶贫和移民办就此问题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经过努力,该村建设教学点的项目已经报市政府立项,县教育局进行了勘测设计,预计年内可动工建设。新教学点面积约500平方米,将招收1-3年级学生,并将开办一个学前班,可满足全村60多名小孩的上学需求。“这是大喜事啊,村里又要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村主任兰前开欣喜地说。
真情帮扶暖民心
县扶贫和移民办把畲民当亲人,畲民也把他们当“娘家”。村里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找扶贫和移民办寻求帮助。
前两年村里遭遇特大洪灾,致使部分水泥路段开裂、水利设施损坏,并且去丰组有400余米的通村路坑洼不平,雨天泥泞晴天灰,要修好这些路段需要花费二十余万元资金,资金缺口较大。
得知此事后,县扶贫和移民办立即组成工作组到实地勘查,出资10万元并主动协调市扶贫和移民办争取到8万元项目资金对上述路面进行了硬化和整修等,路好走了,村民的脸上挂着满满的笑意。
为了支持北山村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县扶贫和移民办协调各方资源及力量,在政策帮扶、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经费保障上都对北山村略微倾斜。针对该村耕地少,山地多的实际情况,县扶贫和移民办规划指导该村发展毛竹、油桐产业,村民们积极性高涨,该村现已种植毛竹3000亩、油桐1000余亩。这一举措使村民们收入颇丰,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县扶贫和移民办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上进行帮扶,还注重增强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广泛开展了村情调研、帮扶困难群众、共商发展良策等活动,多次邀请先进村的党支部书记传授工作经验,组织两村班子成员和党员代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既有力地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发展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又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为小康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山畲族村民们大步走在富裕的道路上,笑靥如花,都是基于挂点帮扶的温暖和滋养,他们深深感谢党的关怀,感谢县扶贫和移民办伸出的友爱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