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债权人为评价主体的经营业绩分析
2015-05-17◇唐勇
◇唐 勇
一、经营业绩评价背景及意义
企业的业绩评价是指对企业占有、使用、管理与配置经济资源的效果进行评判的一套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流程,对一定期间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判断。企业的宗旨就是获得利益最大化,因此经营业绩应该以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业绩评价是以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为中心,采取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向的方法指导企业的正常运营。
债权人作为企业的出资者,是业绩评价的主体,首先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从债权人的视角构建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评价,也是企业正常发展的有效保障。而商业银行是融资的主要途径,也是债权的主要形式,可以对企业相关的信用风险进行考证,因此对与债权人相关的信用风险考证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特别是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即债权人建立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体系。
同时,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向也是用企业经营业绩量化企业的评价,以监督、约束企业。现代企业管理通过管理运作使多方面的利益如员工的权益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保障、公共利益的保障等得到保证,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二、经营业绩评价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进行定义。通过对可持续成长及企业业绩评价进行理论梳理,确定在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前提下,以债权人视角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方法。
其次,从国内外发展状况来看,从债权人视角出发能够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三、基于债权人视角的评价分析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复杂的和连续变化的系统。系统运行宏观有序,本身不断进化,与周围环境有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一种耗散自组织的结构。企业活动亦是如此,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现金交换。现金的流动带动了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正常运转。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三大理财活动构成企业现金交换的完整过程。
从现实来看,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公司的股东按照出资的额度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相应责任。但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企业的共同出资人,事实上却是不平等的。股东只需为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却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债权人只有收取固定利息的权利,没有任何决策参与权。因此,本应由委托人股东来承担的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营风险,往往容易通过财务杠杆巧妙地转嫁给债权人。债权人——商业银行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制订合理的贷款决策,以防范信用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作用至关重要,正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来获取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应该得到的利益。
基于债权人视角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是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商业银行对债务人的经营业绩进行适时监控,做出合理的贷款决策,防范风险的根本措施。
四、以债权人为评价主体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选择及指标组合设计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必须从企业所运营的行业增长状况、产品替代性,行业壁垒等方面设计指标,以反映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在行业分析中,还要注意商业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之间的细分关系,以及增长性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与商业周期变动关联相对较小等因素。债权人需注意企业的行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以降低风险。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与之相应的企业可持续增长,则意味着企业的实际增长应当与自身资源相协调。增长过快会引发企业资源的紧张,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超过合理增长率的增长(即超速增长)不但不会增加企业价值,而且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从而损毁企业价值。只有拥有稳健的销售或盈余增长率的企业才能够获得高回报率,为股东创造价值。
2.构建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两大部分,形成企业绩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论。定量指标多是财务信息,而定性指标是用于对企业经营趋势及管理状况等多方面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经营者基本素质
是指领导成员的德、勤、能、绩等方面的素质,涵盖智力、品德和能力等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层次和结构、道德修养和品质、管理能力、敬业态度、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决策能力等,评价中还应考虑企业领导者的诚信态度、稳定程度以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
(2)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率和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
占有率是工业企业经常使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指考核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以及为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功能舒适度、优化广告以及营销策略等。服务的满意程度则是现代企业经常采用的满意度、客户忠诚度评价方法,指消费者对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评价,涵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种类、方便程度等方面满足的程度。
(3)基础性的管理方法
是指被评价的企业能够按照国际规则、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方法,包含结合企业实际,在生产以及经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组织架构及经营管理和营销的模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系统的支持措施、生产安全管理策略等的建设,重在评价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评价中应考虑企业的管理创新与学习能力。
(4)企业定位及行业前景
企业定位在全国、省、地、市本行业中的影响能力,企业主营业务在行业中所处竞争优势及影响力等。行业前景包括行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生命周期,应结合宏观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所在行业的竞争态势、生产(服务)等技术的更新速度、行业中竞争对手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行业经营受政府管制的程度等来评价。
(5)经济前景
经济前景主要评价未来的发展情况,如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的规模、获取的效益、持续增长的能力等,主要由公司为达到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根据经营中的竞争情况而采取的技术投入、新产品与市场开发、资产资本经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策略和行动,是一种自我调整和革新的发展创新能力,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规模能否扩大、净利润能否增加,现金流能否改善等。
结论
本文通过对债权人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指出债权人业绩评价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从债权人视角给出了业绩评价的方法,并对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