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要早日解决边界问题
2015-05-16
●本报驻印度、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邹松 青木●本报记者 刘洋 刘畅 邢晓婧●柳玉鹏 汪析
“双方确认,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政府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在中印两国政府昨日发表的四十一条联合声明中,这段文字出现在第十一条,却是最受印度媒体关切的一条。这一天,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北京的紧凑行程给印度媒体提供了太多猛料,以至于两国签署24项总额达1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莫迪宣布对中国公民实施电子签证等“大消息”都只能在印度新闻网站的头条位置上“坐一小会儿”。在西方媒体忙着念叨中印是敌是友还是非敌非友的时候,两国领导人表现出热络与善意令外界看到中印间“罕见的化学反应”,一名印度驻华记者不禁感叹,从莫迪在中国受到的礼遇可以看出,中印关系的一个美好时期已然开启。作为中印间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边界争端的解决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吗?在学者眼中,这样的预测显得过于乐观,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国内改革问题上积累出雄心的莫迪有意愿与中国一起解决问题。
第二站,北京
“来自拍!谢谢李总理!”北京时间昨日18时45分,莫迪更新了他的中文微博,发出一张他与李克强在天坛的亲密大头照。在3天访华行程中的第二站北京,与李克强在天坛散步是莫迪紧凑行程表中较轻松的一环。当日,两位总理在天坛出席“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莫迪与中国小朋友自拍互动。此后他在中国外长王毅陪同下来到清华大学演讲,并在演讲中说了两句出乎印度媒体意料的话:中印需要快速地不带任何偏见地解决边界争端;印度将正式向中国公民发放电子旅游签证。
“莫迪竟然选择在面对大学生演讲时公布这个决定(电子签证),而不是在与李克强共同面对记者时宣布”,《印度教徒报》15日称,让外界对此深感吃惊还不仅是场合,而是在莫迪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们前几小时,印度外长斯瓦拉杰还对外宣称印度政府对此“尚未做决定”。众所周知,印度内政部和安全机构对于这一向中国人开放国门的举动强烈反对,而莫迪15日说,“全球人口的33%不是中国人就是印度人,我们却对彼此了解甚少,我们必须效法古代那些勇于探索未知的古人,充实彼此,因此我们决定向中国公民发放电子旅游签证,我们要庆祝在中国的印度年”。
莫迪15日的第一项重要行程是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两位总理还共同出席了首届中印地方合作论坛。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也会见了莫迪。印度CNN-IBN电视台说,在莫迪与李克强共同见证下,中印两国签署了总价值高达100亿美元的24项协议,内容涉及教育、铁路建设等诸多方面,堪称中印关系中一项重大突破。当日,两国政府还发表联合声明,内容多达41条,其中包括两国同意开展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定期访问,双方共同决心采取措施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决定设立“中印智库论坛”等诸多方面。
“莫迪:印中要寻求公平合理的边界问题解决方案”,15日,多家印度媒体以此为题报道了莫迪在与李克强共同会见记者时发表的讲话。莫迪表示,20多项协议的签署显示了两国关系的深度和成熟度,“过去数十年,我们两国间的关系有点复杂,但我们有将两国关系变为正能量并惠及全世界的历史责任”。在印度媒体最关注的边界争端问题上,莫迪表示,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的会谈坦率、友善、富有建设性,我们讨论了所有的问题,包括那些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我强调了中国在处理一些问题时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做事方式,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关系。在边界问题上,我们同意继续寻找一种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并都承诺尽全力维护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李克强在与莫迪会谈时指出,中方愿同印度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充分运用智慧处理好边界等敏感问题,保持谈判势头,建立合作框架机制,在确保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双方战略合作和共同发展上,推动形成真正的“亚洲世纪”。
新加坡前外交官马凯硕曾说,信任是中印两国间“消失的关键商品”。而英国广播公司(BBC)注意到,习近平与李克强在与莫迪会面时都强调了中印两国应该建立互信。印度外长斯瓦拉杰也对媒体表示,两国领导人在政治领域的大量讨论聚焦于增强互信。《印度教徒报》驻华记者阿内加1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他对中印关系的最新观察是,两国已就有力促进经济融合的同时确保边境平静达成共识,并共同致力于建立新的互信机制。为做到这一点,莫迪似乎在寻求打破常规的方式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如力促印度各邦与中国的省份加强联系,促进企业交流,努力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另一名印度驻华记者则认为莫迪不顾国内反对宣布给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是印中关系中真正的大消息,从莫迪在习主席家乡受到的礼遇可以看出,印中关系一个美好时期已然开启。
莫迪要开启“学习之旅”?
“莫迪正在访华,中国官方电视台却在节目中使用排除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编者注)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错误地图”,15日一早,《印度时报》等多家印度媒体都在转这条消息,印度舆论对两国边界问题的敏感与关切可见一斑。《印度斯坦时报》此前一篇评论文章还要求莫迪,“在中国,必须领土问题第一,经济问题置后”。不过就连美国《纽约时报》都注意到莫迪访华期间中印两国政府流露出的善意,莫迪在会见记者时感谢中国政府为前往卡拉萨山朝圣的印度公民开放一条过境中国的通道,那里被认为是印度教湿婆神修行的地方,此通道未开放时,印度朝圣者必须绕道尼泊尔,路途更长。
在一些媒体看来,莫迪此次访华还带着另一项任务——学习。《印度教徒报》题为“印度渴求中国发展诀窍”的文章说,印度外交界把莫迪的中国行看做学习之旅,印度期待得到中国的技术援助,无论是在铁路项目还是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领域,印度都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最终促进“印度制造”。印度还希望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给予印度更多帮助。
“印度不可能复制中国,但可以学习中国”,CNN新德里站负责人拉维15日在印度拉迪夫新闻网撰文称,去过印度的每个人都清楚,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需要一次“全面大修”,不论道路、港口、城市中心还是厕所,都是如此。而中国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超级大国,为什么两国不能合作呢?此外,中国人在变老,即将面临劳动力短缺,而印度到处是年轻人,急需工作岗位,为什么两国不能合作呢?文章说,显然,中印两国领导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对印度来说,如果不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向中国学习,那将等于白白浪费了一次机会。
“中印:朋友,敌人,还是非敌非友?”CNN以此为题的文章说,在1962年战争后,中印关系陷入过“深度冻结”状态,但自2000年开始双边关系回暖,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贸易。从那时起,中印两国贸易年增长率达到29%,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快的,但两国贸易赤字过大以及边界争端,成了困扰双边关系的最大阻碍。但在习近平与莫迪分别上台后,中印关系迎来一个发生根本变革的机遇,两国领导人在国内都获得坚定支持,并有共同意愿为两国关系发展寻找新的路径。文章说,当中印两国领导人西安茶叙时,他们将很清楚地意识到,为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他们所要做的不仅是友善共存,还需相互借重。
“求合作、谈环保、论边界,一个都不少”,“德国之声”说,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印两国15日还罕见发表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在敏感的边界问题上立场也在相互考虑。奥地利《新闻报》说,经过多年敌意,中印似乎开启了亲密模式,两个国家的心情似乎从没这么好过。
俄罗斯“自由媒体”15日的文章甚至将莫迪访华称为“美国的新噩梦”,文章的逻辑是,莫迪访华将彻底改变两国关系,使其提升至新高度,并让印度—中国—俄罗斯大三角成为现实,进而将令美国感到不开心。
下一站,上海
“这是一次非常富有成效和积极的访问。我期待着明天的上海之行。”15日,莫迪在总结此次访问的同时已将目光投向上海。16日,他的上海之旅将聚焦于与两国商界领袖的接触。对于中国行的前两日,有印度媒体形容中印两国领导人展现出罕见的化学反应,人们也在等着观察莫迪的上海之旅会有怎样的效果。此外,莫迪还会对在华印度人社区发表演讲,美国《时代》周刊稍显夸张地说,生活在全中国的印度人都在赶往上海,等着听他们的总理会说些什么。莫迪去年在纽约对在美印度人社区发表演讲时,听众有1.8万人,在上海预计比这个数字少,约为5000人。
15日,中国影星成龙与宝莱坞影星阿米尔·汗的照片共同出现在印度媒体上,原因是依据中印两国官方消息,3部表现中印友好交流题材的电影《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大闹天竺》(暂定)14日在北京宣布启动,其中成龙与阿米尔·汗将联合主演影片《功夫瑜伽》。而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将于25日开机,印度《第一邮报》对读者说,很快,这部中印合拍的电影就会进入你家附近的影院了。
前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毛四维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此次莫迪访华一大突出看点是开设省邦领导人交流论坛,过去印度方面对待省邦交流不太开放,不主张中印之间大规模交流。现在“结对子”大大增多,促进了两国经贸和人员之间的交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莫迪本人的经历也有些关系,莫迪在当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曾多次访问过中国,他本人就是省邦交流的先行者。此次把这种活动推广到全国,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今后中国的省和印度的邦相互之间的来往,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人员交流,在务实的层面上,可以积极推进两国关系。毛四维说,省邦级别不涉及国与国之间的敏感问题,对推进双边交往,今后会有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