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实践的个人环境素质若干问题探讨∗
2015-05-16何秉宇吴春梅
何秉宇,吴春梅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0 基本概念
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和物质相区别,相对立,是第二性的[1].
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现象和环境行为能力的反映和认识[2];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客观存在的反映[3].环境意识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
环境保护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它可以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5].
环保意识与环境意识属于不同层次.目前,在环境保护的宣传、实践方面,可以发现许多人对环境意识与环保意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混淆.如有人认为商品的奢华包装是不环保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其表现出的是环境意识;当人们认识到奢华包装物在采选原料、生产、使用、处置过程中有污染物排放后,所采取的行动则是环保意识的体现.
环境意识反映的是人们的环境价值观念,环保意识表现为人们的环境行为能力,二者实质是个人环境素质的表现形式.所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或环保意识应体现在提高公众个人环境素质方面.
1 个人环境素质及其特征
个人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通常理解为个人修养,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个人环境素质是指一个人能了解自然环境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对自己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拥有并逐步提升个人环境素质是人类社会当前发展阶段对个人素质的新要求.
个人环境素质包含内容繁杂,并无统一论述[6−12],综合文献关于环境素质的研究,我们认为个人环境素质的构成应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图1).
图1 个人环境素质框架
(1)环境感知能力
环境感知能力是指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感觉与知觉的程度.其较低层次是指个人对环境要素的感知与敏感性,如对某一环境要素的变化能够感知并持续保持关注;其较高层次是个人对环境整体的感知与敏感性,如对区域环境或全球环境变化情势的持续关注.
(2)环境认知能力
环境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程度.其较低层次是个人形成了基本的环境价值观,如了解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性,但基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其个人的行为方式;其较高层次是个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境伦理观,了解并掌握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如在个人活动中会注意到对环境的影响,并主动协调个人或群体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问题认知能力
环境问题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不同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较低层次是个人应了解特定区域内已经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如其生活区域的环境问题;其较高层次是个人应有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已有信息发现并评价环境问题,如通过环境公报等公开信息分析区域环境变化趋势的能力.
(4)环境问题解决能力
在认识、发现已经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后,个人具有的可以运用相关知识应对或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其较低层次是个人具有避免或主动采取一定措施保护自己免受环境问题损害的能力,如良好的生活习惯或在雾霾发生时个人选取防护措施的能力;其较高层次是个人具有解决某个或某些环境问题的能力,如应用专业知识防治环境污染的能力.
(5)环境保护参与能力
个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行为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其较低层次是参与对个人或对所生活的区域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卫生扫除或垃圾分类工作等;其较高层次是参与对他人或他区域有影响的环境保护行动,如对区域环境联防联控的理解与参与.
(6)环境保护策略知识
环境保护策略是指防止、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综合方法.其较低层次是指个人拥有解决现有环境问题的策略知识,如知道环境要素的最小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等特征;其较高层次是个人对社会经济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能提出预防性的环保策略.
2 环保实践案例分析
2.1 瑞典环保成就及其借鉴意义
瑞典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其做的许多基础性工作[13],其中涉及到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方面的工作有:政府制定了相关法规规范企业和公民行为,重视宣传教育对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宣传不仅能引起人们一时的对某个环境问题重视,长期的舆论环境更能促使人们养成环保的终生习惯.学校及家庭的教育、环保的生活习惯使瑞典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很强的环保意识,如许多人宁愿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要坚持环保.
我国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方面首先应注重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其次在环保宣传教育方面应有更多的投入.我国部分民众不愿为绿色产品(如无磷洗衣粉[14])的使用而增加支出.使用环保绿色产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个人为此或许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公众的环保支付意愿需要在长期的环保教育过程中予以提升.
2.2 北京奥运会与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
北京在申请举办奥运会时就提出了“绿色奥运”的概念,2005-2009年,专业机构连续5年对北京城乡居民进行6次环境意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14]:居民的环保习惯正在养成,83.3%的人认为“绿色奥运”提高了自己的环境意识.
北京公众环境意识提升途径:媒体传播是提升环境意识的基本途径,自身感受是形成环境意识的重要形式,工作性质及专业知识是拥有环境意识的重要平台,社会风气对环境意识的提升有重要影响.调查数据显示[14],63%的北京市民知道北京卫视播出的《北京空气质量播报》节目;98.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最关注环保的群体是已经或将要退休的人员,16-25岁的青年对环保的关注程度较低;社区工作者或居委会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或公司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保护一直都很关注;有7成公众认为社会风气是影响自己环保态度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媒体的舆论导向;91.6%的受访者热切希望获取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由于各种环境污染事件的屡屡发生,我国公众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环境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对环境本身的了解,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众多.环境认识能力的提升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感受等等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生活、工作平台是公众拥有环保意识的重要来源,但更多公众的生活、工作平台与环境保护工作无直接联系,这些公众的环保意识的来源、形成、可持续性就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2.3 德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1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如德国的海德堡市是1个仅为10几万人的小城市,可归类为文化古城和大学城.在这样一个城市开展教育、引导市民实施垃圾分类的工作却变成了一项艰巨的工程[15],经过20余年的时间才取得了较大成就.在这期间曾动员了数量众多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海德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印刷了13种语言的宣传品,整个工作成效建立在细致、繁琐的工作基础上.
我们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参与能力方面,往往急于求成,我国公众的环保知识普及率较低,任何一项涉及公众的环保行动,都应有宣传、教育、辅导、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基础.
2.4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试点
2000年6月,中国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建设部公布的8个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16].10余年来的成果却不尽人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公众环境保护参与能力的提高应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制定统一的安全工器具编码规则,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和完整性,采用 UHF电子标签取代老式的手写文字标签或条形码标签,为安全工器具设置一个身份证明。将 UHF标签读写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安装在安全工器具库房门口,当有人携带安全工器具走过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侦测所携带的工器具的数量、编号及出入库方向,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实现无人值守安全工器具库房自动化管理,还可完成工器具统计及台账管理工作。
3 个人环境素质调查与分析
围绕个人环境素质及环保意识方面的问题,本文设计并组织了几次专项公众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乌鲁木齐、北京等城市的市民,在校本科生、列车乘客等,调查实施时间为2014年1月—6月,受访者总数超过1 000人.
3.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满意度调查
2014年1月—5月,分别对乌鲁木齐、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大连等城市的市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市民对环境综合整治的满意度状况,了解市民的环境、环保知识及参与度.调查结果表明(图2),约75%的市民对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环保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对照我们构建的个人环境素质框架,市民的了解多分布在环境感知能力、环境认知能力、环境问题认知能力三个层次,且大多市民处于环境认知能力层次,部分受访者具有环境问题解决能力;市民的环境保护参与能力的愿望较强,但不知参与途径,环境保护策略知识方面则是人云亦云,没有个人主张;大部分市民对所在城市环境状况有自己的看法,对和谐环境的要求比较明确,但也有不到10%的市民表示不了解情况,环境、环保意识淡漠.
在市民初步拥有环境、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政府应编制相应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市民参与环保实践.
图2 市民个人环境素质情况
图3 本科生个人环境素质情况
3.2 本科生个人环境素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为某大学不同专业、年级的本科生.调查结果显示(图3),本科生环境意识普遍较强,80%以上的受访者有一定的环境知识,比较关注日常生活中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但本科生在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非环境类专业本科生获取环境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从环境类学校公选课和专题讲座中获取相关知识的学生比例很小.受访者具备较强的环保活动参与性意识(约占90%),但良好的环保习惯并未养成.
本科生群体是当今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善于实践的青年群体,他们在校就读期间获取的环保知识、形成的环境保护良好行为将对全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应重视环境教育,鼓励开设环境类相关课程,各学生组织应积极增加环境宣传渠道,如通过举行各类形式的环境知识竞赛、开设环境知识讲座、环保图片展览活动以及在校园广播中播放环境类知识等,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提升个人环境素质.
3.3 列车乘客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列车是当今中国主要客运工具之一,列车乘客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所以我们组织了对某列车乘客的环保意识调查活动.数据分析表明(图4),列车乘客环境知识水平相比较高,但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较低,得分在60分以下的受访者占49%,个体差异较大;环境保护行为水平偏低.“知”、“意”、“行”三部分之间脱节现象严重,总体上表现出对环境知识的了解面广但不深入,且个人行为滞后的态势.其中,受教育背景和社会阅历是影响列车乘客环保意识的主要因素.
图4 列车乘客个人环境素质情况
4 问题与讨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提高个人环境素质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方面:
4.1 环境素质的“高”与“低”
如所谓“伪环保”问题,社会中有一些有一定环保意识的人,只要环境污染不危害到个人或其生活区域,对别人或别的区域的污染无视甚至可能排放污染物,这是个人环境素质不同阶段所致.
4.2 环境素质的“全”与“偏”
本文所述的6种环境素质表现形式,只是我们的个人观点,随着人们对个人环境素质的认识加深,对此会有更多的补充、修改.所以,在进行个人环境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应舍弃“大而全”的思维方式,针对其中一项或一件事情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力求突破一点带动其它.
如个人只要开始对某个现实环境问题有关注,即可视为是其环境素质的较大提升.
4.3 环境素质的“强制”与“期望”
公众环境素质的提高方式有“强制”与“期望”之分.法律是保障,可以规范个人行为,但更多的个人行为需要其个人环境素质的提升,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如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伦理观等,这方面的进展更多的属于“期望”.
4.4 提升环境素质的“切入点”
鉴于环境科学的属性及发展沿革,环境知识、环保知识的普及是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从政府到民众、课堂到实践、法律到媒体、市场到家庭、企业到个人等无所不包,在规划、实施提升个人环境素质的过程中,不必强求或特意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或空间点,“切入点”可以随时随地开始,但“期望”值不能没有也不能降低.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1)环境意识与环保意识实质是个人环境素质的表现形式,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或环保意识应落实在提高公众的个人环境素质方面;
(2)个人环境素质的构成应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环境感知能力、环境认知能力、环境问题认知能力、环境问题解决能力、环境保护参与能力、环境保护策略知识;
(3)提高个人环境素质应注重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大环保宣传教育方面的投入,强化媒体的传播作用,拓展环保知识传播渠道,营造注重环境保护的社会风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4)在提升个人环境素质的过程中,我们应制定出不同时段的“期望”目标与“强制”目标,防止步入急于求成或消极等待等误区.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除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外,还包括社会总体氛围、经济发展阶段等影响,但社会共识是前提,惟有如此,成效可期.
致谢:吴磊、陈璐、茉莉得尔、刘闯、杜春蕾、董文、蒲燕、马倩、李培先、斯琴等同学参与了公众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工作,特别致谢!
参考文献:
[1]杨朝飞.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易先良,龚雁梓.论环境意识[J].中国环境科学,1998,8(1):55.
[3]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35.
[4]姚炎祥,徐国梁,许东,等.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5]王民.论环境意识的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423-426.
[6]百度百科.环境素养[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eG68SYD_pjJZPmcfyHHP9Lgy-6clalAiqJO5l-hM7-0qfYm 1C7FvgxgjUqWe75TgX712CYLCdWQrBgVfzovsK.
[7]百度百科.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Councilof Environmental Quality)年度报告[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e G68SYD pjJZPmcfyHHP9Lgy-6clalAiqJO5l-hM7-0qfYm1C7FvgxgjUqWe75TgX712CYLCdWQrBgVfzovsK.
[8]百度百科.美国新泽西州环境教育委员会制订新泽西州环境教育整体规划(New Jersey Master Pla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eG68SYD pjJZPmcfyHHP9Lgy-6clalAiqJO5l-hM7-0qfYm1C7Fvgxgj UqWe75TgX712CYLCdWQrBgVfzovsK.
[9]百度百科.环境教育的目标在于事实或个人价值观评价环境问题[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eG68SYD_pj JZPmcfyHHP9Lgy-6clalAiqJO5l-hM7-0qfYm1C7FvgxgjUqWe75TgX712CYLCdWQrBgVfzovsK.
[10]百度百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前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e G68SYDpjJZPmcfyHHP9Lgy-6clalAiqJO5l-hM7-0qfYm1C7FvgxgjUqWe75TgX712CYLCdWQrBgVfzovsK.
[11]百度百科.环境素养的研究[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eG68SYD pjJZPmcfyHHP9Lgy-6clalAiqJO5l-hM7-0qfYm1C7FvgxgjUqWe75TgX712CYLCdWQrBgVfzovsK.
[12]人民日报.建立环境素养的新概念(环保论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5-19(12).
[13]陈思莹,彭俊.瑞典环保成就对中国环保的借鉴意义[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S2:426-429.
[14]刘敬奇,张宝森.“绿色奥运”对提高北京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研究—世界城市环境教育机制与途径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71-74..
[15]刘京媛,徐海云.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收费方式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4,01:23-27.
[16]陈海滨,张黎,张盛元,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贡献论析[C].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2010:228-231.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的其它文章
- WSNs中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可认证密钥协商方案∗
- 新疆双峰驼乳清蛋白组分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新疆加曼特金矿与斑岩型金矿的对比研究∗
- 具有非倍测度的参数型Marcinkiewicz积分交换子在Hardy空间的估计∗
- Periodic Solution of a Two-species Competitive Model with State-Dependent Impulsive Replenish the Endangered Species∗
- Permanence and Extinction for Nonautonomous SIRS Epidemic Model with Density Depen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