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复方天麻颗粒治疗对颈源性头痛患者近期疗效*

2015-05-16龚国华吴火生谢明玉郭海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4期
关键词:背根颈源神经节

龚国华 吴火生 谢明玉 郭海波

颈源性头痛是继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为颈部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患者形成慢性、顽固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痛的一类疼痛综合征。肌肉松弛剂、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等口服药物及针刺、神经阻滞治疗是目前颈源性头痛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总体疗效不稳定[1-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新技术,可有效控制疼痛,降低痛觉过敏,目前对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报道尚少。本研究对2011年10月-2015年3月本院疼痛科收治的41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行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同时给予复方天麻颗粒口服辅助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3月本院疼痛科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表现、查体、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类型的头痛、可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病变、转移性骨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糖尿病、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变、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及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将上述纳入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分为射频组和阻滞组,射频组41例,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27~65岁,平均(45.62±6.83)岁;病程2~9年,平均(3.91±1.04)年。阻滞组37例,其中男10例,女27例;年龄25~63岁,平均(45.40±6.75)岁;病程2~7年,平均(4.12±1.2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枕后部皮肤备皮至枕后隆突,呈俯卧位,胸部垫枕,常规消毒、铺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X线透视下确定颅骨正位像,将其调整至鼻中隔与枢椎齿突连线重叠,上牙槽与枕后隆突重叠。于患侧环枢外侧关节后方中点,即颈2背根神经节进针,充分局麻后,X线透视下筋脉穿刺针穿入至越过深筋膜,退出针芯,沿外套管针置入21G射频穿刺针,向前穿刺至患者出现自穿刺点至枕后的放射痛,X线侧位透视可见穿刺针尖位于环枢椎外侧关节中点位置。连接射频疼痛治疗仪(型号:ET-20S,美国施乐辉公司),给予50 Hz、0.1~0.5 V感觉功能测试,微调针尖位置诱发原有枕后疼痛,随后给予2 Hz、0.4~1.0 V运动功能测定。对照组患者行神经阻滞治疗:缓慢注射消炎镇痛液5 mL(含有1%利多卡因5mL,VitB120.5 mg及曲安奈德10 mg),1次/周,共治疗3次。射频组患者行射频脉冲治疗:42 ℃、45 V、240 s脉冲射频治疗3周期,拔除射频电极及射频针、套管针,术毕按压穿刺点,每14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后,观察15 min,无异常,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返回病房。对于部分出现头晕不适的患者,予以吸氧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改变,同时观察有无穿刺点渗血情况。所有患者均留院观察48 h,无出现异常情况者予以出院。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复方天麻颗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63198,四川绵阳一康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15 g/次,2次/d,连续口服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和工作受影响程度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4]。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劳累时微有不适,未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生活和工作仍受到影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颈部活动受限情况,VAS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ROM评分:颈部活动无受限为1分,颈部活动程度、范围受限为2分,颈部活动时僵硬、困难为3分,颈部基本不能活动为4分。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个月后,射频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阻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71,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颈部活动受限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R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和ROM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和R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射频组VAS评分和ROM评分均明显低于阻滞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ROM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ROM评分比较(s)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阻滞组比较,P<0.05

?

2.3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射频组治疗期间共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其中2例患者脉冲射频治疗后穿刺点出血,采用胶布固定棉签压迫穿刺点,30 min内止血,4例患者口服复方天麻颗粒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口干、嗜睡、厌食等症状。阻滞组治疗期间共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2%,其中3例患者阻滞后出现一过性头晕,平卧休息后消失,4例患者口服复方天麻颗粒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口干、嗜睡等症状。上述胃肠道不适、口干、嗜睡、厌食等症状均为轻度,患者可耐受,均未采取干预措施,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会聚理论和炎症理论被多数学者广泛接受[5-7]。高位颈神经所支配的结构发生病损,伤害性感觉信息在高位颈神经传入纤维之间及高位颈神经与三叉神经传入纤维之间的中枢会聚,导致中枢对伤害性感觉信息传入来源的判断出现错误,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的牵涉痛[8]。椎间盘突出或髓核物质破裂漏出可直接刺激神经根诱发疼痛,同时也可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性反应与免疫反应,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促使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引起疼痛;而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等物质的释放可加重炎性反应,促使神经根炎形成及加重对疼痛的敏感性[9-10]。颈源性头痛的最主要特征是上颈部及枕部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或可诱发及加重头痛。早期及轻中度头痛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同时辅以综合康复治疗便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对于病程长、程度重的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大多经药物保守治疗和综合康复辅助治疗效果不佳,需积极加强神经阻滞、射频脉冲及微创介入治疗等。

本研究采取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同时给予复方天麻颗粒口服辅助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并与采取神经阻滞和复方天麻颗粒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射频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阻滞组;而在VAS、ROM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3个月后,阻滞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射频组,呈上升趋势,且其ROM评分也明显高于射频组,证实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复方天麻颗粒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明显优于神经阻滞,且效果维持时间明显较长。分析其原因为神经阻滞是通过在神经根/节周围注射局麻药和类固醇药物,减少炎症组织的痛觉传入及消除炎症、抑制免疫、改善微循环等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对炎症的基本因素并不能解决,故其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短,治疗后易复发[11-12]。而脉冲射频治疗是通过高频脉冲电流刺激背根神经节,使靶点组织内离子运动摩擦生热,选择性损毁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阻断疼痛信号向上位神经传导,阻断疼痛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13-14]。术中将射频温度设定为42 ℃,可达到深部热疗作用,同时不会导致神经组织继发病理损伤,可有效改善神经节及周围筋膜的缺血状态,同时释放脉冲波钝性松解神经节周围慢性粘连[15]。此外,本研究采取复方天麻颗粒辅助治疗,该颗粒中有效成分天麻素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有效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使患者脑血管系统血供增多,从而有效减轻头痛症状[16]。此外,天麻素可通过血脑屏障,直达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可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过程,改善脑微循环,缓解头痛[17]。本组病例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明采取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复方天麻颗粒口服辅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复方天麻颗粒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较为持久,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且安全性较好。由于本研究研究时间较短,未对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复方天麻颗粒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长期疗效进行研究,且本研究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延长研究时间,累积病例,进一步深入研究。

[1] Racicki S,Gerwin S,Diclaudio S,et al.Conservative physical therapy manag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a systematic review[J].J Man Manip Ther,2013,21(2):113-124.

[2]李卫国.电针、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58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96-97.

[3]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tion[M].Cephalalgia,2004,24(Suppl 1):9-160.

[4]毛希刚,肖克.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8):469-471.

[5]郭茹.依那普利治疗65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5-26.

[6]王雷.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0-111.

[7] Becker W J.Cervicogenic headache:evidence that the neck is a pain generator[J].Headache,2010,50(4):699-705.

[8] Chaibi A,Russell M B.Manual therapies for cervicogenic headache:a systematic review[J].J Headache Pain,2012,13(5):351-359.

[9] Chua N H,Suijlekom H V,Wilder-Smith O H,et al.Understanding cervicogenic headache[J].Anesth Pain Med,2012,2(1):3-4.

[10]左亚忠,钟力炜,刘洪波,等.颈源性头痛病因及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0,31(4):197-299.

[11] Wang E,Wang D.Treatment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 with cervic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14,18(9):442.

[12]刘力,郭培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2-13.

[13] Nagar V R,Birthi P,Grider J S,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pulsed radiofrequency for management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J].Pain Physician,2015,18(2):109-130.

[14]刘志华.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899-903.

[15] Bovaira M,Peñarrocha M,Peñarrocha M,et al.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J].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13,18(2):e293-e297.

[16]孙玉锋.中药天麻提取液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118-119.

[17]王宾.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西比灵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7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3):21-22.

猜你喜欢

背根颈源神经节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当归四逆汤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SD大鼠背根神经元线粒体分裂及RhoA/ROCK通路的影响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