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5-05-16俞良瑛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4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视网膜

俞良瑛

作为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1]。因此对T2DM患者及时有效的进行控制和二级预防,特别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作为临床上监测血糖控制程度和糖代谢异常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治疗和其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这两项指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非视网膜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水平进行观察,以期探讨T2DM患者HbA1c和FPG水平与DR发生、发展及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12月就诊的T2DM患者106例,其中男72例,女34例,年龄49~66岁,平均(58.2±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和严重感染等。通过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NDR组64例(无视网膜病变组)和DR组42例(视网膜病变组),其中依据全国眼科学术会议DR分期标准将DR组分为NPDR组31例(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PDR组11例(增生性视同膜痛变)。另选取眼底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7~67岁,平均(57.4±4.1)岁。各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步骤 登记一般项目(姓名、年龄、性别、联系电话、职业、家族史以及伴随疾病等),有无糖尿病史。所有筛查对象隔夜空腹8 h以上以便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和生化项目,测量3次坐位血压,间隔3 min/次,取三次的平均值,有糖尿病史的使用馒头,无糖尿病史的口服葡萄糖水,均在5 min内服用完,然后行临床检验。

1.2.2 临床检测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英国DS5阳离子交换析柱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所用试剂与检测仪器配套而来。空腹血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由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3 标本采集 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标本进行检测:使用EDTA-K2抗凝真空管,在患者清晨空腹的情况下,由医务人员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液标本2 mL,并及时送检验科进行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标本的采集过程:嘱患者在进行血液采集前的至少8 h需禁食禁水,医务人员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液标本2 mL,并将其注入真空且含有促凝剂的采血管内,及时将采集后的血液标本实施血清分离处理,以备检测空腹血糖。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各组的HbA1c、FPG水平进行检测与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及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的HbA1c和FPG水平比较 DR组的HbA1c和FPG水平明显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NDR组的HbA1c和FPG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FPG与HbA1c相关性分析:DR组及NDR组的FPG与HbA1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01,0.739)。

表1 各组的HbA1c和FPG水平比较(s)

表1 各组的HbA1c和FPG水平比较(s)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NDR组比较,P<0.05

?

2.2 HbA1c和FPG水平与DR病变程度的关系 PDR组的HbA1c和FPG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且NPDR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PDR组与NDR组的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DR组、NPDR组和NDR组的HbA1c和FPG水平比较(s)

表2 PDR组、NPDR组和NDR组的HbA1c和FPG水平比较(s)

*与NDR组比较,P<0.05;△与NPDR组比较,P<0.05

?

3 讨论

2型糖尿病原名为成人发病性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完全丧失。该疾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近几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这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人们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作为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急等,其中高血糖以及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急反应是重要的共同机制[3-4]。诱导DR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利或不稳定,致使长期的高血糖状态,(1)通过毛细血管周围及内皮细胞代谢异常使血管通透性增加;(2)基底膜增厚使血管变窄;(3)血液黏稠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等[5-6]。这些因素均可引起视网膜出血、渗出,进而释放血管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引起DR[7]。一般认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不仅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导致失明,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8]。因此对T2DM患者及时有效的进行控制和二级预防,特别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显示,DR组HbA1c及FPG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NDR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PG)水平一直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糖尿病患者8~10周平均血糖水平,比瞬时血糖更为客观,已被认为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9]。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0年糖尿病诊治标准指南中,将HbA1c正式列为糖尿病诊断指标,与血糖具有同等重要位置[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作为临床用于监测血糖控制程度和糖代谢异常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治疗和其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11]。

本研究选择HbA1c和FPG水平作为DR发生的相关性评价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在FPG水平上:DR组和NDR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DR组明显高于NPDR组和NDR组,但NPDR组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文献[12]报道一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多数的患者由于对疾病缺少正确的认知,心里有恐慌、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出现情绪低落或自暴自弃的情况,对治疗不抱有希望。这提示着FPG水平会随着DR发生和发展而显著升高,但不能准确反映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病情发展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FPG所反映的为即时血糖水平,比较容易受到饮食、药物、作息、劳累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13]。在HbA1c水平上,DR组明显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DR组显著高于NPDR组和NDR组,且NPDR组和NDR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着HbA1c水平会随着DR的发生、发展及病变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及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这也在相关报道中得到证实,有理由认为HbA1c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14]。有研究报道,HbA1c的水平大于6.3%以上可以看做是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切点,当HbA1c的水平小于6.3%时,可以有效地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HbA1c的数值越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的概率越高,HbA1c可以预示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进展或者发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指标,从而证实了HbA1c是数据客观的生化检查,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敏感指标[15]。因而HbA1c能更好更准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代谢控制的情况,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控制和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研究显示T2DM患者HbA1c和FPG水平与DR发生及病变程度有着明显正相关关系,提示着两者联合检测,不仅可以反映糖尿病控制过程中某一时间血糖的控制水平,还能客观准确的反映患者在某一个阶段血糖控制治疗的疗效。现在对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的生物学作用在许多方面尚不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进一步对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之间相关的联系进行探究,这有可能为医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确诊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对于危险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和FPG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及程度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特别是眼底病变监控的重要指标[9]。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以及生活饮食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对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类视力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6.

[2]邬存鹃,方瑞忠,张金华.高压氧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61-563.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1.

[4]金立,赵文杰,车立群,等.高压氧治疗2型糖尿病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645-2647.

[5]程远.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41-142.

[6]谢驰,张兴兵,方严,等.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2):130-132.

[7]马玲,郭炜,张敬治.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检测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53-56.

[8]刘骁,程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9):116-117.

[9]胡群.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26-27.

[10]廖琳,旷琳,彭晟,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诊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92-393.

[11]陈王灵.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824-3825.

[12]王君,祖文刚,李媛媛,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血清SPARC水平变化[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2):1441-1443.

[13]王福建,徐芳,张义林,等.糖尿病眼底动脉多普勒血流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7):590-593.

[14]荣秀花,曹敏,罗婉莹.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探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9-10.

[15]叶楠,李甜,廖礼彬,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厚度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5):4891-4894.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空腹喝水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