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2015-05-15张毅
张毅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有机渗透信息意识培养的活生生的载体。这同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落实的道理是相通的。信息意识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吸收能力及运用能力。信息意识强弱直接影响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通俗地讲,它是指面对不懂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并对答案进行评价、选择、加工处理和传播,是一种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捕捉、整理、选择、吸收和利用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要让学生形成主动搜集、利用、判断、处理、创造信息和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当务之急。加强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基于上述的一些想法,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几个初步的做法如下。
● 良好的示范
学者袁微子曾说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问,二是讲解,三是示范”。他把教师示范提到了与讲解相同的地位,由此可见良好示范的重要性。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师处理解决问题过程的观察,形成深刻的印象并能内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案例1:在讲授“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时,我为了改变学生利用网络的盲目性,推荐了一些优秀的、适用的学习网站。在课外辅导时,我通过教师的个人博客,开设了专门的师生交流频道,学生可以通过留言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答疑。学生也可以通过常见错误的提问及回答,来解决自己可能存在的同类问题。在开设校本课程时,我从网络课件库下载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根据课程项目建立别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并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为教学服务。
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引导下,刺激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从而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追求信息,增进信息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 有效的激发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微不足道、司空见惯的信息,通过现象去挖掘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做好对学生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工作,并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案例2:在讲解Flash时,让学生观察“动物聚会.fla”,并思考问题(如图1)。
①小猫为什么看不到(小猫图层被背景图层挡住了)。
②小兔为什么看不到(小兔图层被设置为不可视了)。
③小鸭为什么看不到(在小狗图层的第30帧上有帧动作,设置为stop()了)。
④小狗为什么选不到(小狗图层被设置为锁定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去观察。上述提问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学生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比对,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在得到问题答案的同时,学生其实已掌握了知识点的区别及联系。
案例3:在讲解Excel复习课时,让学生观察,为什么会出错(如下页图2)。
①左图中F1~F43为什么会出错(应该使用绝对地址)。
师:F17单元格放的是什么?
生:公式,=E17/E44*100
师:由于使用的是相对地址,大家猜下当填充到F18单元格时会变成什么?
生:=E18/E45*100
师:应该怎么解决?
生:将E44改为绝对地址,让它固定不变。
②从左图G17~G43复制到右图D17为什么会出错(应该使用选择性粘贴)。
师:G17放了什么公式?
生:=C17+E17
师:若复制后直接粘贴,贴入单元格的仍是公式。对应关系成立吗?
生:不成立。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选择性粘贴来解决此类问题。
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出错情况。我常常将这些故障专门地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仔细地察看,并进行必要地分析,搜寻问题的真谛。
● 活动的开展
积极开展的活动是形成学生信息意识的载体,是产生主体体验的重要途径。相比教师单纯的说教,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所形成的体验是记忆犹新的。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分析、推理、交流、调查等方法,获得知识与现象的内在联系,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
案例4: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相对杂、散,我在教学中实行了作品驱动的机制,要求学生将几部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完成一个整体作品并发布。
这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活动,涉及众多的边缘知识及学科。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通过筛选、鉴别、分析、归类、加工等环节处理信息;通过QQ、E-mail、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传递信息,探讨问题;通过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信息;并学会各种信息发布的方式方法。
● 积极的引导
信息时代,没有人能离得开网络,但是网络环境纷繁复杂、无奇不有。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批判的吸收(不一味采取堵的办法),提高对信息分析、评价、选择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及网络道德意识。
案例5:在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92%的学生上网主要为了聊天、打游戏;当问到“在聊天室有人使用不文明的语言你会怎么办”时,有5%的学生选择“用一样的语言跟他聊”,有51%的学生选择“随他去,管好自己就行了”。
教师要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说的话、不做的事,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同样不说不做;对于各种可能存在的网络陷阱能做到熟练、批判性地对其进行评价,绕过那些虚假的“钓鱼”网站,有效且高效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够在浩瀚的网络中,真正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准确而有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我在学生信息意识、乃至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收获。我觉得属于思想层面的教育培养内容,只有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才会更加有效,但同时又是比较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不仅需要任课教师树立新的理念,而且需要智慧地、有意识地开展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如果真要取得培养方面的更好效果,还需要不断有效地探索实践,需要制定高中学生信息意识培养的目标,更好地选择达到目标的策略,并从良好的信息环境营造、信息技术课教材改革、信息技术课评价考核标准的完善等方面去建立相应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