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元素与普法类栏目《警界前沿》的巧妙结合
2015-05-15孔德
孔德
如果说以前评书只是大多数说书艺人的一种谋生手段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它已经演化成了一种文化记忆与特定时代的文化符号。鞍山作为评书之乡,评书如何创新,如何跟现代接轨,很多前辈为之付出了努力,评书界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寻找出路。鞍山广播电视台也在媒体与评书之间有利衔接、相互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在2013年由鞍山电视台与鞍山市公安局联手打造的一档以评书形式讲述案例的故事类普法栏目《警界前沿》开播了,播出至今已经成功播出50多期节目,受到百姓的好评和欢迎。
一、从评书到评书体节目
1.评书的外在表现特征。传统的评书表演形式,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 “讲故事、仿神情、指手划脚不消停”。长衫、折扇和醒木等道具就是评书的典型外在特征,那么这些道具都有什么作用呢?
①醒木。醒木也叫醒目、响木,是一块长方形的小硬木块。尺寸不一,一般长约一寸,阔约半寸。上面抹边,共二十条边线,十个平面。放在桌上外露九个平面,所以也叫“九方”。醒木,是评书演员最重要的道具,关于九方的传说,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评书早年创造于和尚,由和尚说讲佛经故事劝善发展而成,和尚募化十方,因为是评书的创始人之一,听评书不给钱,所以评书艺人不挣和尚钱,只能募化九方,用九方木。另一种说法与此相反,俗话说和尚嘴大吃八方,但听评书也得给钱。评书艺人能吃九方——连和尚都吃,所以用九方木。评书演员拍醒木,开始表演时拍,让观众安静、注意;结束时拍,让观众悬想回味;节目当中拍,烘托气氛。评书表演中,醒木不到必要时不能乱拍,不能借其声音作伴奏。
②扇子。评书演员用的扇子就是普通的纸折扇。演员用它代替刀枪武器、毛笔等,虚拟动作或景物。表演武打时的刀枪架式必须用扇子。
③手帕。“手帕”是一大块素白手帕,一般手帕也可以代替。表演当中,折叠可代替书信、书、表、折本用,也可以当手帕用,摸拟擦汗、擦眼泪,但不能真擦。一般评书演员在场上还另有一块实用擦汗的毛巾。
2.评书的叙述技巧。评书在叙述方式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且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其中,评书常用的七种笔法为明笔、暗笔、伏笔、惊人笔、倒插笔、补笔、掩笔。
①明笔:清清楚楚地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面、情节。②暗笔:对琐碎的无关紧要的过程,一笔带过,避免啰嗦拖沓。③伏笔:前面先埋伏一根线,后面就不用赘述了。④惊人笔:把情节安排得很紧张,以增加听众欣赏兴趣。⑤倒插笔:正面叙述的故事中,又倒叙一段另外的故事。⑥补笔:引出一个人物,三言两语简单地交代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⑦掩笔:也叫“扣子”,为了故事紧凑动人,往往将观众急于知道的结果先造成悬念,一直到一个段落结束时,才道出真相。“扣子”应该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的。俗话说:“看戏看轴,听书听扣。”评书的整个故事,大的事件,小的情节,乃至细节都是靠富有悬念的扣子编织起来的,所谓“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还有一种层层设置悬念、解完旧扣系新扣的手法叫“连环扣”,也是评书中常用的手法。可以说大扣子贯穿全书,小扣子俯拾皆是,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二、评书与电视的结合
1.电视评书的出现,可以说是评书与电视的第一次结合。1985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以一部长篇评书《杨家将》登上电视荧屏,开电视评书艺术之先河,在社会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一大批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也都登上电视荧幕,例如单田芳的《童林传》,石连君的《无言春秋》等等,中央电视台和很多地方电视台相继开办电视评书栏目。电视评书的出现扩大了评书的传播范围,但是它的表演特点和传统评书并没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是把传统的说书场搬进了演播室,它并没有增加其他的电视表现手段。观众们看到的仍然只是一个指手划脚的说书人。相比于广播评书而言,电视评书反而局限了受众的想象空间。
2.评书体节目的出现,可以说是评书与电视的第二次结合。评书体节目是在各种电视专题节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长期以来,大量的电视专题节目中存在着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既要讲述透彻一个问题,又不能做枯燥的论述、资料的堆砌;既要保证电视节目内容的厚度,又要避免观众的流失。对此,电视人采取的办法就是“讲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达到深入浅出、引人关注的效果。于是,讲述成了电视节目中常用的一个表现手段。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很多电视制作机构借鉴了评书的表现手法,将其移植到电视节目中。于是,评书体节目就诞生了。
三、评书体节目中对于评书手段的借鉴
1.节目外在形态的借鉴。无论是主持人的服装还是演播室的布置,评书体节目都在借鉴评书的形态。目前,很多电视制作机构都借鉴了评书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的评书体节目。在这些节目中,讲述民生类内容的评书体节目占多数。例如,鞍山电视台与鞍山市公安局联手打造的一档以评书形式讲述案例的故事类普法栏目《警界前沿》,演播室为暗场,后面是书柜,上面有各类卷宗,一件警服在灯光的映衬下既庄重又神秘,主持人手持纸扇,一身唐装服装出场,俨然一副说书人的打扮,演播室布置也有几分说书场的感觉。
2.讲述风格的借鉴。如果说在服装和演播室方面,警界前沿节目只是借鉴了评书的“形”,那么,在讲述方式上,则是借鉴了评书的“神”,其实质都是一种“画面”+“评书”的结构。可以说,评书体节目就是一种“带有现场画面的电视评书”。
传统的专题类节目,主持人段落和小片段落是分开录制的。主持人段落是在演播室录制的,而小片部分是先配音,然后进行后期制作,包括编辑画面、插入现场同期声等。最后将演播室部分与小片部分合成,并进行包装。而评书体节目则没有主持人段落和小片段落之分,全片浑然成一体。都是在演播室为主持人录制完成全片内容,即“评书”部分。然后,再对“评书”进行“深加工”:在需要的部分铺上画面,以及插入现场同期声或者现场采访。
四、《警界前沿》节目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1.在节目选题方面:①要确立故事性优先的原则。与其他节目体裁相比,《警界前沿》栏目的最大特色是讲述,最适合讲述的是案例。要把每一个真实的案例演绎成既能帮助百姓明辨是非,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吸引观众爱看的故事。《警界前沿》栏目与其他栏目竞争,靠的不是时效性,而是故事性。因此在选材的时候,故事性优先于时效性。②故事内容要有强大的背景支撑。要有真实性,警界前沿的每一期节目都是一个真实案例,在公安局都有备案,不是已经破获的案例,就是正在调查审理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典型性,具有故事性,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③要避免一味求奇,追求收视率,忽视节目的社会引导作用。
2.在节目制作技巧方面:①要设计故事线。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顺叙法、倒叙法和平行叙述法等。②要重点设计开场。其中,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最有吸引力、最有悬念的内容放在开场叙述。③要设计悬念。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应该多用设问,“抖包袱”“卖关子”,让故事环环相扣,让节目引人入胜。④要处理节奏感。在制作过程中,要综合使用各种电视元素(比如画面、现场采访、现场同期声),处理讲述节奏。⑤要有服务点。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在必要的地方可以适当介绍相关知识。
《警界前沿》栏目是刚成立的新栏目,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与完善,相信与评书元素的完美结合会使《警界前沿》栏目越办越好,百姓喜闻乐见,也使得评书这门传统的曲艺艺术在《警界前沿》栏目身上得以传承与发扬。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