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画中享受人生

2015-05-15主旋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婺源油菜花旅游

主旋

在百度中输入“中国最美的乡村”几个字,你就会看到满满的网页全都显示的是——婺源。 点击进去,你会被一张张图片吸引,你会想,世界上真的还会有这么美的地方吗?这是某位画家的油画作品吧?或者这照片肯定被PS过!还有人会说,中国最美乡村,祖国大好河山千千万,凭什么你婺源就会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呢?我也是带着这种种的疑问,开始了与婺源的结缘。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他是中国最美的乡村。话说1987年春,著名香港摄影家陈复礼来婺源,小住一周,当时的婺源县委书记也陪了一周,陈复礼的照片先是南昌的江西省文联展出,陈复礼在前言中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农村。陈复礼先生拍摄的婺源长滩古村的照片,取名《天上人间》,获国际摄影金奖,画面上就是那令人心醉的油菜花盛开的景色。后来婺源的旅游策划的同志,就利用婺源照片在国际或金奖的良机,把陈复礼先生的话修改一字,把“农村”改为“乡村”。一传十,十传百,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于是就有了“中国最美的乡村”这块金子招牌!

第一次到达婺源,就一个感觉,这个地方太干净了!几天内,竟然在县城马路上没有发现一点垃圾,甚至是树叶,让你手里拿着个纸片都不忍心扔在地下,生怕破坏了这里的和谐。想想现在的城市生活,熙熙攘攘,虽然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努力,你是不是会因为走到某个苍蝇满天飞,垃圾袋到处扔的地方而惆怅呢?是不是因为衬衫穿一天就变成黑色而骂街呢?我问如何才能做到这么干净,县委书记周遐光说,在婺源,他们不但有专业的环卫工人早、中、晚三次打扫,每一位老百姓都是环卫工人,都在保护着婺源的环境,为的就是给第一次来婺源的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的确,这个印象太加分了,谁会希望客人到脏兮兮的家中来做客呢?

婺源,是“山乡”亦是“水乡”,是“茶乡”亦是“书乡”,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这里四季皆景、老少咸宜,春赏金花、夏探幽洞、秋观红叶、冬访鸳鸯,是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绿色小康县。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徽剧、傩舞、“三雕”、歙砚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婺源,一句“美丽乡村,梦里老家”的呼唤,带来了多少游客寻梦的脚步。

而在十年之前,婺源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常年外出谋生解决温饱,发展十分缓慢,“三省交界边穷县,山清水秀路难行。”则成了当时婺源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破解发展瓶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道“难题”。

让山水“流金淌银”,成为富民的“聚宝盆”。2001年,婺源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大打“文化与生态”两张牌,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先后编制了产业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等四个层次规划;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举措;制定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等8个《管理办法》,推进乡村旅游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历经乡村旅游自发经营、资源整合等两个阶段后,实现“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全县先后开发出江湾、李坑、卧龙谷等20多个精品景区,其中4A级景区7个,创全国县级之最,形成“伟人故里古村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古洞古建古风游”的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乡村旅游整体竞争力大大提升。与全国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入了浙、赣、沪、皖旅游经济合作圈、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等,融入“名山、名村、名镇”国际旅游黄金线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相通、客源互送。全县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12万人次飚升到2011年5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近30亿元,全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7.5万余人。

旅游旺了,百姓富了。随着旅游的“涨潮”,农民洗脚上岸,当起了老板;村姑解下围裙,成了导游;手工业者创新工艺,当起工艺师……李坑村村民邱五权过去收入主要靠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乡村旅游发展后,他先是承包村委会食堂,然后在自家开农家饭馆,现在则办起了三星级的农家乐,自己也从电脑“门外汉”渐渐成为网上做生意的高手。如今,他与7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年收入达100多万元。村民李汉帮原是一个竹篾匠,常年走村串户做手工活。看着游人如潮涌来,他在家里做起了竹雕、竹画等竹制工艺品。他说:“以前劳动强度大,赚钱少,现在是轻松赚大钱,没想到我一个地道的农民居然吃上了艺术这门饭!”多年打下的基础结下了累累果实,乡村旅游真正成了农民致富的法宝。在采访中了解到:江湾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800元增至现在的5800元,增长了近7倍;李坑村原是有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也从原来的600元攀升至现在的8600元,增长了13倍。200多户的小村已有40多户人家买了小轿车,占到五分之一。在旅游发展中,农民们真正体会到了从解决温饱到住上新房、坐上小轿车的巨大变化。全县宾馆了也由2000年仅有的10余家,发展至目前的195家;主要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场所440余家;农家乐3000多户,平均户经营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全县农民年人均从旅游发展中增收达800元。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2010年底达40亿元,人均1.14万元,是2000年的5倍。

近年来,婺源油菜花还悄然带动了写生、模特、影视等新兴经济的发展。每年春季,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的3万多人前来沱川、庆源等古村写生创作。他们在婺源一住就是半个月以上,每年为县里增收近4000多万元。婺源县秋口镇渔夫俞树清还在油菜花中找到了另一个商机:花开时节,他每天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月亮湾景区划上一叶小舟,在河面上来回游荡,给摄影爱好者当模特,旅游旺季每天能挣五六百元,仅油菜花旺季就能赚个3万多元。像俞树清一样,在油菜花开时节,许多农民或赶着一头水牛,或肩挑一担木柴,或用红背带背着一个小孩,穿梭行走在油菜花田埂间,当起摄影爱好者的模特,每天也能挣个两三百元。

印象最深的事

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和工作,你还有什么样的烦恼呢?县委书记周遐光的话说:每天看着这么美的景色,所有的忧愁都忘掉了,以前每天睡5,6个小时,第二天下午就犯困,来到婺源当书记,第二天下午从来没困过。空气相当的好,负氧离子达到13万多,而大城市的负氧离子才是几百!欢迎大家到婺源来洗洗肺!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到一对上海夫妇,两人曾均是白领,年收入20多万,在上海有房有车,按说也是很多有志青年的所羡慕的对象了。可2年前两人却双双辞去工作,到了婺源租了40年的百年老房,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在敬佩的同时,你就会想,我们整天在拼命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是因为有钱吗?还是在这里沐浴着阳光,当我们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漫步在乡间的时候,你听到的是潺潺的流水,是鸟儿的鸣唱,你看到的是白鹭低飞、野鸭戏水,你闻到的你是花香还有稻香,呼吸到的是很新鲜的空气,这种享受是千金不换哪。所以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逃离了喧嚣的城市,选择了婺源,一个他们想老死在这里的地方。哎,激动之余还是要回归现实,我是目前没有这么大的魄力,至少每年到这来静心小憩一下也好啊!

离开婺源,恋恋不舍,总想着如果有一天不工作,我也要向那对上海夫妇一样在那常住不走。怪不得连国际影星周润发每年都要到这里来小住,有些地方你去过一次就不再想去第二次,可是婺源为什么让人来了就想留下呢?

猜你喜欢

婺源油菜花旅游
婺源美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乡愁里的婺源
油菜花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画中婺源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