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
2015-05-15伦款宜梁燕芳唐丽群黄伟芳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东莞523200
伦款宜,梁燕芳,唐丽群,黄伟芳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200)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许多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彻夜难眠等[1],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干预治疗方法,我们对我院97 例患者进行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并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2 年11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97 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9 例、48 例。观察组49 例中,男28 例,女21例,年龄23 ~64 岁,平均(41.45±2.47)岁。对照组48 例中,男27 例,女21 例,年龄22 ~63 岁,平均(40.87±2.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加之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2]。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情绪不良原因,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疏导,说明睡眠、心理状态对治疗疾病的意义,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同时,加强与家属的交流,让家属多给予其关心和照顾,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1.2.2 基础护理: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室内经常通风,温度适宜,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睡眠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减少护理操作,医护人员尽量减少走动,走路、说话要轻,严格限制探访时间,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时尽量要与机体生物钟一致。科学的睡眠可以减少机体、体力的消耗及活动后糖原、蛋白质的分解及乳酸的产生,还可以减轻肝脏的生理负担、心理应激和稳定情绪。
1.2.3 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合理的活动、休息时间表,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睡眠。晚餐不宜过饱,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睡前避免娱乐活动,不要服用引起兴奋的药物,睡前用热水泡脚,取舒适的睡眠姿势,睡前可以放轻松促进睡眠的音乐或进行放松术[3]。均有利于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1.3 问卷调查和评价:设计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症状、家庭原因、经济因素等。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问题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问、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7 个成分,每个成分0 ~3 分。入院时、护理干预后2 周和4 周后各测定1 次。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 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SQI 得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PSQI 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 周末、4 周末均为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 周末、4 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调查97 例,影响睡眠因素为疾病症状的48 人,占49.48%;为经济因素的32 例,占32.98%;为外界影响的34 例,占35.05%;为心理因素的34 例,占35.05%;为家庭原因的29 例,占29.90%;为舒适感改变的22 例,占22.68%;为环境因素改变的21 例,占21.65%;为睡眠节律紊乱的31 例,占31.96%。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SQI 得分比较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SQI 得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2 周末 干预后4周末观察组49 17.12±1.29 13.21±1.12 7.02±1.43对照组48 17.35±1.31 15.15±1.32 12.17±1.46
3 讨论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可以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身心健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疾病迁延,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加之睡眠障碍,更容易出现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更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至易导致疾病恶化[4-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较普通人的睡眠障碍,程度更严重。年龄对睡眠障碍有较大影响,年龄越大者,睡眠质量越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易乏力等原因,容易白天睡眠增多,夜间睡眠减少,导致其睡眠节律紊乱、睡眠障碍发生率升高[6]。本组资料中,通过调查发现,影响该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疾病症状、外界影响、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睡眠节律紊乱、家庭原因、舒适感改变、环境因素改变等。护理人员根据这些因素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或消除心理消极因素,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疾病的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改变不健康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患者康复。另外睡前轻柔的音乐、渐进性放松术均可效促进睡眠。
本组资料中,患者干预后2 周末、4 周末均为观察组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2 周末、4 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PSQI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 <0.05)。说明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睡眠障碍,但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改善效果更好,更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总之,影响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睡眠障碍的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提高其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恢复。
[1] 黄晓菁,兰迪翔,沈林峰.辨证论治乙型肝炎患者睡眠障碍50 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3):180.
[2] 朱叶华.200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8):1648.
[3] 万 利.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28.
[4] 倪水芹.乙型肝炎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0,43(3):88.
[5] 姚秋萍,姚丽英,凌秀兰.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3):202.
[6] 苏 琳.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2(8):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