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2015-05-15施东军
施东军
(国药(大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23)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与欠款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正确核算应收账款能够反映该科目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
加强企业账款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及时回收资金,加速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防止坏账的发生,减少收账费用及财务损失。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相关部门的监控
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应当遵照一定程序,明确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和敦促赊销客户必须严格按照双方约定的信用条件和支付方法付清货款,降低坏账风险。
销售部门:对确保客户依据双方约定的付款条件和支付方法付款承担第一责任和完整责任,并及时反馈客户逾期欠款原因;按公司要求定期与客户进行对账,并查找对账差异的原因;积极催讨逾期账款;提出坏账核销的申请。
财务部门:确保应收账款的准确及时入账和核销;及时提供应收账款账龄表及账款收回相关信息;办理坏账核销的相关手续;财务人员会同销售人员至少每年一次与客户进行对账,必要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对账周期。
信用管理部门:每月确定销售部门是否按照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进行逾期货款催收;负责企业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制作分析报告;监控逾期账款的催收情况。
法务部门:公司信用管理工作小组决定需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应收账款,由公司的法务部门负责相应诉讼等工作。
公司信用管理部门应每月上报应收账款相关各类报表、逾期资产报表、超期商业客户信息和风险客户名单,并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风险客户的预警提示。
二、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的实际实施操作
(一)信用管理
1.信用管理的目的及机构设置。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完成战略规划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的信用风险。企业应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要求全面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各环节中,并将信用管理与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企业应组织信用管理机构,该机构由信用管理工作小组和信用管理岗组成。信用管理工作小组由财务负责人牵头,小组成员可包括企业总经理、销售部门经理、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运营管理部门、法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信用管理岗由财务部设专人负责。
2.信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第一,结合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
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起草并完善、修改企业的信用管理办法;第二,参与企业的年度应收账款相关预算指标审核;第三,指定财务部门专人(信用管理岗)负责客户的日常授信实务操作以及对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进行日常指导;第四,定期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3.信用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第一,客户资料的收集和建档。销售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所有交易客户的基础资料,并提交给信用管理人员。客户基础资料包括:企业性质、注册时间、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客户的行业信息;客户的管理层背景、经营状况、发展潜力等;客户的财务状况信息,包括财务报表等;客户的重大变更信息,包括法人的变更、股东或总经理等高层领导的变更、涉及重大诉讼、拖延税款等事项、重大改制重组、兼并、并购、转型、遭受重大灾害、受到重大损失、账户或资产被法院、税务部门、封存或冻结等。第二,客户资料的更新。销售人员负责及时更新客户资料(至少每年一次),对重点客户和逾期比较严重的客户,要及时跟踪,每月或每季度更新信息;如有影响客用信用状况的情况发生,业务员应主动向部门负责人或信用管理部门报告,更新客户信息。第三,信用管理部门或信用管理员负责建立信用档案。客户信用档案至少应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授信审批资料、应收账款对账资料以及应收账款的分析、催收文件。第四,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进行分类。根据客户的性质、规模、经营业务特点等各方面对客户进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不同类型的客户需要收集的基础信息、评估和信用控制原则。第五,信用管理审批流程和权限。日常在签订合同前进行信用审批,要从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进行双重控制;在发货或开票时进行信用控制,对超期或超信用额度的不予发货或开票。对确需临时超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的客户交易,企业应规定分级审批权限,经办的业务人员必须填写相应审批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最高审批层级为企业总经理及财务总监联签。第六,建立限制交易名单。对列入限制交易名单的客户,一律不予信用交易。限制交易客户核定原则:①采用诈骗、隐瞒、抵赖等恶劣手段,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②恶意、单方面毁约,给公司造成经济成经济损失;③对公司进行非正常索赔;④账款逾期超过规定天数无正当理由的客户;⑤由于诉讼、偿还贷款、欠缴税款等原因,其资产或账户被法院、银行或税务部门封存或冻结;⑥由于经营不善、经营环境或财务状况有恶化的趋势
4.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客户信用评估范围:包括提供信用额度及信用交易的客户;暂时不提信用额度但将来有可能提供信用额度的客户。
5.建立信用评估原则。按组成信用的5C(即信用品质、信用能力、资本规模、抵押及条件因素)来考虑,综合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组成评估模型,也就是评分体系。各因素的权重乘以得分,再把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得分。原则上,定量评估权重不低于70%。评估模型要定期进行测试和修正,至少每年一次;不同类型的客户要建立不同的评分体系。信用评估的频率,至少每年一次。
6.确定信用额度、信用期限。根据客户信用评估等级、销售额,按不同业态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要经信用管理工作小组正式审批后执行。要对客户实施信用风险跟踪机制。如果出现不利因素,如发生销量下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二)应收账款对账制度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收账款对账制度。该制度至少应包括对账部门及人员及对账周期。对账部门可根据企业规模及内控管理等多因素加以权衡。可由销售部门负责对账及催收,财务部门核实大客户及抽查小客户,也可由财务部门或成立专门的客服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对账及清收。
前期工作: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发票单注明发出商品情况、对应的发票号以及发票日期,客户需要在发货单上签字确认收货及发票签收;通过快递公司送货的:快递公司需要将快递单签收底联以及发货单及发票签收底联返还企业,企业才支付相应快递费。
销部门负责按照企业指定的对账时间做好应收账款的对账及催收,对账及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要妥善保存。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应收账款法律有效期为“销售合同约定的最后一笔的收款日期”两年内。公司财务管理部应当定期(至少每年一次)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电话、现场等方式核对销售业务及往来账项,大额重点客户,应每季度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对账,并做好对账记录。企业相关销售部门和人员应当为财务门对账提供配合。但财会部门与客户对账不应依赖于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进行。对大额应收款项,企业财务部门必须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并及时进行对账。有条件时财务部门应建立并保持与客户财会部门的直接联系与沟通机制。
对账必须事项:销售人员与财务人员在核对账务时,如果双方账目核对无误,要求债务方应在应收账款对账函上加盖财务章或公章等有效印章并签字。
如果对账有差异,及时找出差额并与相关部门联系解决,债权债务双方应对查出差异双方确认。
应收账款对账函回函应由财务部门会计保管并做好查阅记录。
(三)绩效考核
企业内部合理确定业绩考核指标。将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逾期应收账款比例、坏账率等信用管理指标,纳入对公司经营班子和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在内部业绩考核中实行收付实现制原则。即在考核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业绩时应坚持以货款到账作为确认业务收入和利润实现的标志。对逾期应收账款按逾期时间分档计提坏账准备,从当期考核利润中扣除。
对账专职部门及专职岗位考核指标:当年销售回款率(含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超账期比率、收账款计划(过程控制)、反映监督(账实相符率)企业就上述指标制定考核权重及细则要求。
对销售人员考核指标:业绩指标包括销售达成、费用控制、财务管理(票据管理、收款协作);行为指标包括企业文化、诚信、责任、写作、创新、个人成长企业就上述指标制定考核权重及细则要求。
对销售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业务指标包括销售达成、收款协作、费用控制、关键客户、库存周转控制;行为指标包括企业文化、诚信、协作、创新、团队建设企业就上述指标制定考核权重及细则要求。
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内控的应收账款管理细则,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利用科学手段及核算软件为管理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起到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