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呼吸机撤机策略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
2015-05-15许文冰胡艳雯
薛 芳,许文冰,胡艳雯,姚 萍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原有病情得到改善以后且病人自身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后,逐渐撤除呼吸作用对机械通气的依赖,是病人完全恢复自主呼吸的过程[1]。呼吸机撤除能够减少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降低感染的几率,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2]。临床实践表明,撤机之后仍有10%~15%的病人需要再次插管,因此对撤机条件和时间的考证非常重要,在适合的时候撤机不需要再插管,既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又能够减少病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3]。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撤机方案,但是对于不同撤机方案效果探究的报道却较少,笔者对撤机困难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撤机,并比较病人的各项指标,探讨最佳的撤机方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因呼吸衰竭行呼吸机治疗的病人60例,其中女34例,男26例;年龄26岁~74岁(58.64岁±11.65岁)。随机分为 A、B、C 3组各20例,3组病人在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①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大于48h,病人经过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②病人的各项氧合指标均符合撤机条件,血流动力学均达到稳定状态;③未使用镇静类药物,且身体耐受情况较好。
1.2 撤机方法 A组:采用呼吸机智能模式脱机,应用德国Drager EvitaXL型智能模式呼吸机,呼吸机主技能监控病人的呼吸指标,自动进行调整,指导各项指标达到可以撤离呼吸机为止。B组:采用医生经验脱机模式,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判断病人的身体情况,自主调节呼吸机以及撤离工作。C组:采用护士主导脱机模式,护士全程根据病人情况,自主调节呼吸机以及撤离工作。
1.3 撤机时的护理
1.3.1 心理护理 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多属于重症病人,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需要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呼吸机治疗的目的,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心理压力,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减轻病人的痛苦。
1.3.2 撤机护理 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自主呼吸,撤机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护理,包括药物和器械的使用,对病人各项参数的详细记录,增加巡视次数。在撤机过程中应予陪床,注意氧气的湿度,随时让病人排痰,保证撤机和病人自主呼吸的顺利进行[4]。
1.4 观察指标 ①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基本呼吸参数(呼吸支持时间、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氧合指数);②撤机成功率;③通过撤机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不同撤机方案间的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撤机成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2.2 3组病人撤机效能比较(见表2)
表2 3组病人撤机效能比较
2.3 3组病人撤机成功率比较(见表3)
表3 3组病人撤机成功率比较 例(%)
2.4 撤机失败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4)
表4 撤机失败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清蛋白水平、呼吸机相关肺炎、不良心理因素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呼吸机是重症病人维持呼吸的主要方式,临床使用率较高,但是撤机困难也一直是临床存在的主要问题[5]。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撤机策略的效能,分析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选择一种较好的撤机策略配合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呼吸机撤机的成功率。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A组采用呼吸机智能模式脱机策略效果最好。撤机过程中可以减少病人呼吸消耗,促进呼吸肌功能的恢复。病人的潮气量基本靠自主呼吸获得,有助于机械通气的撤离[6]。病人肺功能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撤机开始时病人的肺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该方法逐渐降低压力,给予肺功能一个恢复的过程和时间,使病人更快地适应撤机过程,缩短撤机时间,且撤机成功率较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7]。本 研究结果显示,A组撤机成功率高于B组、C组;撤机时间、ICU时间短于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呼吸机智能模式脱机策略明显优于医生经验脱机和护士主导脱机策略,且操作简单,缩短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高,病人并发症少,降低成本。对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呼吸机相关肺炎、不良心理因素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撤机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首先,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避免因能量不足通过分解肌肉来提供能量[8]。其次,尽可能缩短通气时间,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长时间机械通气使病人对呼吸机的依赖加强,呼吸肌在不适用的情况下功能发生衰退,不利于呼吸肌的撤离[9]。第三,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尤其注意在日常护理中增强病人撤机后恢复健康的信心,避免对撤机的恐惧心理[10]。
综上所述,呼吸机智能模式脱机策略效果最好,操作简单、缩短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高、病人并发症少、降低成本,在日常护理中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心理护理以及缩短通气时间等护理方法来提高撤机成功率。
[1] 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0-205.
[2] 王莹,王兵,宋文静,等.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39-940.
[3] 黄东亚,黄英姿,吴晓燕,等.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对ARDS机械通气同步性影响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9):1348-1352.
[4] 王兵,王永强,曹书华,等.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9):772-774.
[5] 周颖,余荣环,胡强,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非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重症呼吸衰竭[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167-169.
[6] 陈静静,程宝霞,王鑫,等.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B):28-30.
[7] 郑宝玲,王欣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6-358.
[8] 李永刚,魏花萍,杜松,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体验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9-12.
[9] 张金峰,王爱民.呼吸机依赖患者呼吸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1034-1036.
[10] 胡佩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J].吉林医学,2012,33(35):7756-7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