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上TOP15汽车电影盘点

2015-05-15吴韧彦

车迷 2015年3期
关键词:年款赛车手赛车

文:吴韧彦

史上TOP15汽车电影盘点

文:吴韧彦

每次谈到国外的汽车文化,编辑部的同事们总是艳羡不已,汽车对于老外们而言,早就不是工具,而是带上了更多象征意义:激情、速度、狂热、进取。汽车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拿好莱坞大片来讲,每一部都可以看作是美车秀,换车比换装还要勤,追车、毁车大戏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让人不由怀疑,他们之所以这么积极地造车,是为了可以肆无忌惮地毁掉它们。汽车还是吸引女性的必杀技,有人戏言在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颜值爆表的男主角身边总有一辆与之相配的爱车,他们的基本配置是:智商180、情商250、能力270,外加一部外形300的酷车,从而使他们对女性的杀伤力达到100%。今年四月《速度与激情7》又要强势上档了,又要横扫全球银幕了,这一期就让我们为之预热一下,盘点一下电影史上那些不容错过的汽车电影佳作。

《警网铁金刚》(Bullitt,1968)

这部电影是部相当精彩的电影,在国外知名的影评网烂番茄网上的评分是97%的“新鲜”,同时它也是“酷王”Steve McQueen电影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影片中的一场追车戏最为出名——Steve McQueen扮演的探员驾着1968年款的绿色福特野马在旧金山的街道上飞速追赶驾着1968年款黑色Dodge Charger的坏蛋。这场戏即便今天看来依然让人血脉贲张,首创从车内拍摄追车场景,且为好莱坞电影的追车戏树立了极高的门槛。这一幕花了3周的时间拍摄,最终在电影中的时长不到10分钟,但却让人有在开仿真模拟器的逼真感。不过更让那些车痴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能认出多少辆在这场戏中打酱油的汽车们,或是女主Jacqueline Bisset开的那辆1964款敞篷版的保时捷356。在这一幕出现的四辆车,其中三辆被用来拍摄了续集后就报废了,唯一幸存的一辆被华纳集团的一个员工买走,闲置在一个车库里,多年未开,放到今天早已是价值连城了。

《极速60秒》(Gone in 60 Seconds,1974)

这部电影在2000年有一个改编版,由Nic Cage和Angelina Jolie出演,那一部里面也有数不清的好车,看不完的飙车,但情节上的硬伤却让其饱受诟病。相比之下原版就精彩得多,一个能在60秒内完成窃车的“神偷”,刚想金盆洗手,却卷入了一场危险交易,为救兄弟的性命,铤而走险,答应在一个晚上盗50辆车,这让警察们又盯上了他。全片片长仅为95分钟,但其中却有一场40分钟的警察追大盗的飙车戏,共毁93辆车,创下了毁车数量最多的追车戏纪录。不过遗憾的是这场戏里的特技师也是本片的导演和编剧H.B.Halicki在拍摄本片续集时不幸身亡。这部电影的成本不高,也没什么明星,所有的演员都是Halicki的亲友。

《速度与激情》(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这部电影在十二年里出了7部,截至2013年10月它的全球票房已达23亿美金,而它的衍生游戏和车模更是环球影业最赚钱的特许经销品。这部电影成就了Paul Walker,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赛车,他每星期至少一次会到赛道上去过瘾。不过他已于2013年去世,年仅40岁。 片中Paul Walker作为卧底潜入飙车地下组织调查劫车案,他与组织的老大结下了情谊,而他又要作为一个警察与之周旋。Paul Walker在去世之前已经完成《速度与激情7》大部分的动作镜头和极富震撼力的场面,剩下的部分将由他的兄弟Caleb Walker和 Cody Walker代为演出。至于是否还会有续集,如让Paul Walker扮演的角色在本集中死去,可能会伤害他的家人和影迷的心,为此《速度与激情7》可能成为这个系列的绝唱。该系列尽管在情节和表演上并无新意,但单凭高马力豪车厮杀这一点想必也能让后代们饶有趣味地一探究竟,更何况快速的剪辑、流畅的动作场面以及不俗的音效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好莱坞动作电影的高水平代表。

《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

这部电影跟《警网铁金刚》一样因为火爆的追车戏而入选,而且还比《警》中的更加出彩。

Gene Hackman驾驶着 Pontiac LeMans 1971在路人如织的纽约街头上狂窜,与之飙车的不是一辆汽车,而是一辆火车。当时的纽约轻轨时速在80公里左右,这也让时速为145公里的汽车追轻轨具备了逻辑上的可能性。由于这段特技过于危险,所以剧组在拍摄之前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而且拍摄现场的交通状况难以控制,特技车手只能依靠安在车顶的警灯和狂按喇嘛才能闯过红灯,高速穿过路口,且由于时机选择不当,意外的撞车频频发生,这些真实的画面最终都被保留在影片中,比如那个差点被撞翻的推婴儿车的妇女,并非事先安排,而是突发事件。这段追车戏的粗剪效果相当糟糕,它的成功有一半来自于后期音效和剪辑。《法国贩毒网》上映后一举摘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场追车戏更是永载史册。2009年7月,两辆主道具车被纽约地铁博物馆收藏入馆。

《永远的车神》(Senna,2010)

《永远的车神》是有关巴西F1车手Ayrton Senna的纪录片。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车手34岁便死在了赛场上,而年纪轻轻的他已是三届F1年度总冠军。这部片子跟一般的赛车电影不太一样,充满了感情,看了让人痛心,也没有太多回顾式的采访,更多刻画了他的永不妥协、勇往直前和对同伴的关切,更多篇幅留给了他与对手Prost、FISA老板之间的冲突以及他在生活中的真实模样。影片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圣人,而是个有缺陷的英雄,他总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这是车神最大的弱点。该片在赛车方面的处理更像是艺术,多角度加上慢动作拍摄,充分展现了他在赛道上的才能。他最为出名的雨中驾驶几乎像是超脱了肉身限制与机器融为了一体。不要忘了,他那个年代的赛车是“原始”的,没有各种性能套件的加持,每一场赛事更像是一场战役而不是游戏。他曾是无数巴西穷苦人民的精神寄托, 在为他举行国葬时,一名巴西车迷痛苦地说,巴西人民只有饥饿、贫困、疾病和一点点生活的乐趣,现在连这一点乐趣都没有了。

《粉身碎骨》(Vanishing Point,1971)

这部电影最出名的是里面美国西南部的风光,主人公Kowalski在15个小时内开着一辆白色的1970年款的Dodge Challenger横跨科罗拉多州、犹他州、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四州。当然高超车技、高速追车也是亮点,Kowalski一路受到警察的追捕,好在有个盲眼DJ截听了警察的频道,一路为他导航,但最终DJ被警察收买,提供了假情报。主人公沿途遇到了各色人等,给了他威胁,也给了他帮助。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氛围里,结局没逃出悲情、感伤的调调,Kowalski毅然决然地撞向警察设置的路障——两辆铲泥车,引发了大爆炸,当场毙命。片中之所以选Dodge Challenger,据说是因为导演想要报答克莱斯勒长期以一天一美金的租金给福克斯供车。为此片中大量的汽车都是克莱斯勒。而特技人员最终选定了车型。片中的Dodge Challenger除了在拍飞越小溪的戏时换装了更强的避吸震器,其他场景一律原车上阵,它的超高性能可见一斑。

《极速狂飙》(Le Mans,1971)

赛车界最会演戏,演员中最会赛车的Steve McQueen出演的这部电影是史上两大最佳赛车电影之一(另一部是Grand Prix)。与一般的赛车类电影大量采用特技不同,片中有45位真正赛车手在1970年争夺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的比赛实况,而电影中演绎的保时捷与法拉利的战斗,在实际比赛中也进行得惊心动魄。影片平淡如水甚至有些幼稚的情节,使之注定成为票房毒药,主角是保时捷车手,在24小时勒芒耐力赛的一场比赛中他的队友不幸遇难,他与队友的妻子成了朋友,并誓与法拉利车手死磕到底,最后取得了胜利。直到第6分钟,电影里才出现对话,然后是11分钟和14分钟的播报。主人公的第一次对话出现在第37分钟,可以想象在电影院里,观众们是如何吐槽的,不过对于赛车迷而言,这种来自现场的视听享受,会让他们觉得来到了天堂,他们才不管Steve McQueen的个人魅力有多闪亮,在他们眼中保时捷917和法拉利512以及同时代的赛车才是真正的明星。

《霹雳神风》(Grand Prix,1966)

即便是今天,也没有一部电影像这部,可以如此传神地捕捉到处在黄金岁月的F1的魅力和危险,当时的赛车手可能会在任何一场赛事中丧生。故事是关于虚构的1966年F1大赛。四个主要人物,代表了赛车手的四种典型状态,一个是两届世界冠军,已经到了他的生涯尽头,一个酝酿着王者归来,一个正在从一次撞车事故中康复,一个是前途无量的赛场新秀。在感情线方面就有些肥皂剧的感觉了,主要是几段婚外情。这样的桥段,实在乏善可陈。

不过,这部电影在拍摄方面可圈可点,在技巧上有很多突破,比如在赛车内安装摄像机头,用云雀3型直升机进行航拍,为使画面更真实刺激而不在赛车上使用避震器,分镜头的处理方式和超长镜头的运用也别具一格。你还能在影片中看到20世纪60年代的蒙特卡洛、斯帕、蒙扎等赛道的模样。片中演员们的驾驶技巧,相差甚远,Brian Bedford 完全不会开车,只有特写是他本人,而James Garner则是亲自完成了所有驾车镜头,他的技术比剧组聘请的专业车手还要好,让人连叹他真是入错行了。本片共聘请了32名赛车手,其中还有多名F1的世界冠军。片中的车子都不是F1的赛车,而是F3的赛车改装而来,因为F1的轮子太大,起步时比较困难,为此剧组将汽油涂在了轮胎上,减少了阻力,还制造出了冒烟的效果。

《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

这是《星球大战》导演George Lucas拍摄的第一部热门片,还是部青少年电影,讲的是这群刚出高中校园的孩子在一夜之间的冒险和奇遇。有人将它看作是George Lucas最好的电影,有之后没有的才情和天真。对于车迷而言,这部片的看点是Harrison Ford开的1955年款雪佛兰和Paul LeMat开的1932年款福特轿跑。光是追车戏、游车戏就足够养眼了。George Lucas有这部片的构想时,也才十多岁,他连续被多家电影公司拒绝,几经波折,才得到环球影业的青睐。但最后的票房实在惊人,70多万美金的投入,产出却高达2亿美金(还不包括周边)。片中关于汽车,有这么几桩趣事,比如有辆车的牌照是"THX-138",这是导演的一个小私心,他另有一部电影就是这个名字;拍摄时,剧组征用了一辆雷鸟,但车主太爱这辆车了,就没离开过它半步,不是擦这擦那,就是告诉演员不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当中有一场需要300辆车的游车场面,剧组在报纸上贴了征车广告,结果接见了1000多名车主。

《赛车总动员》(Cars)

这是部动画片,但皮克斯的动画向来是老少通吃,任何人都能在其中看到他们想看到的。100多辆还原度超高的汽车,一个有关美国最长公路66号公路的故事,怎会激不起车迷的兴趣呢?更何况其中所折射出的人情冷暖、世道人心,更是让不少大龄观众老泪纵横,尽管它的手法很好莱坞,情节很迪斯尼,但它所能网罗的观众就是广泛。给影片中的主角们配音的都是知名赛车手。里面每一辆车的任何一个细小动作,都经过严密考证,比如运动车的悬架一般比较紧、20世纪50年代的车更松而且弹跳性更好,而最难处理的是车漆的反光,皮克斯为此开发出了“光线追踪”技术,在不同的角度下,车身的颜色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多光源的情况下,车身上相应的部位会产生阴影,跟真实生活中一模一样。本来角色的眼睛是头灯,但头灯位置离嘴巴太近,看起来像是蛇,为此最后角色的眼睛放在的挡风玻璃上,看起来也更像人。要让汽车活动起来,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难,没有手脚的它们,为了有更丰富的表情和姿势,最后只能用轮胎当手脚。

《浪人》(Ronin, 1998)

该片是部经典的间谍动作片,片中巨星云集,由 Robert De Niro, Jean Reno,Natascha McElhone等人主演,讲述的是几名特工、情报人员联手窃取一个神秘箱子。Grand Prix的导演John Frankenheimer擅长的飞车追逐场面一再出现,成为本片的特色,而且导演坚决不用电脑特效。身为业余赛车手的John Frankenheimer在最后一场法国街道和隧道的追车场面大手笔地同时启用了300名特技驾驶员。全片在法国取景,片中大部分车是欧洲车,包括了宝马M5、奥迪S8、雪铁龙XM和奔驰450SEL 6.9。为了保证音效的百分百还原,在拍摄每辆车时都进行了同步录音,并把汽车进口到美国进行后期制作。共有80台汽车在影片拍摄期间被毁。John Frankenheimer希望影片的主要演员都能亲自上阵,于是他们都要接受特技驾驶训练。男主演在这点上有些露怯,倒是女主演乐此不疲,大呼跟赛车手一起驾车太过瘾。为了让主演看起来像真在驾车,剧组使用了右舵车,由赛车手在右侧驾车,两位演员只是模仿驾驶动作。

《意大利任务》(The Italian Job,1969)

喜欢甲壳虫的人一定不会错过《疯狂金龟车》系列,而喜欢MINI车的人则不会错过《意大利任务》。该片被公认为英国电影的巅峰佳作之一,在英国电影学院评出的100部最佳英国电影中名列第36位,在2003年又被翻拍成《偷天换日》。该片的主要情节是Michael Caine扮演的英国大盗Charlie Croker刚出狱就闲不住,准备抢劫从中国运往意大利的四百万美金黄金。片中红色、蓝色、白色三辆MINI Cooper在好莱坞名人大道上疯狂地追逐,穿过地铁隧道入口,沿着只有MINI才能行驶的下水管道狂奔,被认为是影史上经典飙车追逐场面,让观众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刺激。虽然该片为MINI车的国际营销贡献卓著,不过MINI只免费提供给了剧组为数不多的车,更多的是制作方以市场价买下来的。更有意思的是,四百万美金的黄金重量约为3200千克,平均下来三辆MINI每辆要装1070千克黄金,而当时MINI的车重仅为630千克,也就是说每辆MINI需要装上1.5倍于车重的黄金,这显然成了本片的一个重大BUG,剧组光顾着利用MINI完成高难度追车戏了,却没想到现实中MINI根本不可能载得动这些黄金。另传当时菲亚特愿意无条件提供用车,不像MINI这么“抠门”,结果却被制作方拒绝了。

《双车道柏油路 》(Two-lane Blacktop,1971)

你无法想象由两个音乐人——歌手James Taylor 和鼓手 Dennis Wilson主演的公路片居然受到车迷的疯狂热捧。当时的《时尚先生》杂志还将此片评为1971年的年度电影,甚至在1971年的四月刊上破天荒地全文刊载电影剧本。尽管该片并未取得商业成功,却是一部反文化时代的经典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在美国西南部不断找寻其他汽车进行加速比赛的男人的故事,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赢过对手,这是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生存状态的隐喻——战争留给他们的是无意义感、被抛弃感,而不自觉地他们陷入了无战不欢的状态,只有通过战争他们才能融入生活。影片以极具特色的摄影和拆解性的叙事方法在公路片中赢得了很高的地位,结尾处暴风般的飚车让整部影片冲上无以比拟的巨大高潮。影片中两位主角开的是一辆1955年款的雪佛兰150双门轿车,一路上他们所向披靡,除了一个开 1970年款Pontiac GTO的人和一个女性搭车者让他们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虎口拔牙》(The Driver,1978)

这是部犯罪电影,有传《非常人贩》的灵感来源于此片,里面大量20世纪70年代汽车的追车场面令人印象深刻。片子里的人物没有姓名,主角“The Driver”受聘于银行劫匪出任司机。他出神入化的车技让他次次成功逃脱。追他的警察“The Detective”则将逮到他作为毕生的目标。“The Detective”甚至同意帮匪徒免罪,只要他们能制造一起假劫案,引“The Driver”入圈套。“The Driver”则向“The Player”求助误导“The Detective”。片中喜欢用大车,除了在这部电影中,在别处看不到这些车如此灵巧、高速地穿行,比如那辆橘黄色的1970 年款的奔驰280 S 。全片最出色的一段追车戏时在片尾,一辆1976年款的 Pontiac Firebird Trans Am与一辆1977年款的雪佛兰Stepside皮卡之间的追逐。在那个年代鲜有用皮卡来拍追车戏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时剧组充分利用了车后窗,在所有的追车场面中,观众都如同置身车后座,亲眼目睹全过程。

《塔克:其人其梦》(Tucker: The Man And His Dream,1985)

这是《教父》导演Francis Ford Coppola 执导的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著名汽车发明家Preston Tucker生产和销售1948 Tucker Sedan的故事。拍Preston Tucker的传记是Francis Ford Coppola孩提时就有的梦想,最初本片想拍成歌舞片,但因资金短缺而搁置,后在George Lucas的鼓励和帮助下,才得以开拍。Francis Ford Coppola的父亲曾是Tucker公司的股东,为此他在拍摄时,让Preston Tucker的家人参与进来,而他和 George Lucas各有两辆Tucker汽车。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让Tucker汽车的价格飙升,也引发了对Preston Tucker和他汽车的重新审视。这部电影不是关于眼花缭乱的车技的,却是关于造车激情的。Preston Tucker一心想造“明日之车”,并在犹太金融家的资助下,在第一年造出50辆小汽车。但Preston Tucker却遭到底特律汽车制造商的嫉妒和陷害,他的工厂因受审而倒闭,Preston Tucker在七年后因心脏病去世,而底特律汽车公司接收了他的所有发明成果。Tucker汽车在当时有很多首创,比如刹车碟、安全带、风挡玻璃、旋转式头灯等。Tucker汽车一共造了50辆,片中出现了21辆真车。

猜你喜欢

年款赛车手赛车
2022年款全新路虎卫士90XSEDITION
使用朗仁H6 Pro进行2015年款宝马喷油嘴匹配
火星赛车手
恐龙和赛车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云上赛车
春季赛车会
赛车手
F1赛车手
遥控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