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东方艺术·大家:未来不是一种被规定的模式或框架
2015-05-15郝科
郝科
东方艺术·大家:关于“未来”你怎样理解?
高鹏:未来对我来说就是“未知”和“创造力”。
真正的“创造力”是能够通过某种为我们所熟知的方式或媒介,来展现出一些未知的惊喜与惊奇。那些可以被预测和可以被控制的事情,并不是真正的“未来”。
未来也是象征着不断去探索和创造,作为参与者或旁观者要有足够大的心胸去包容那些不可知的东西,未来不是一种被规定的模式或框架。
东方艺术·大家:当下的艺术创作和展示环境,与你曾经设想的未来一样吗?
高鹏:是有一些出入的,当下国内的创作和展示环境总体上还是偏向于传统模式,创作、展览和陈列等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今日美术馆今年在做“未来馆”,之后包括由“未来馆”所衍生的一系列活动,如论坛和驻地创作、更多纬度的观展方式等等,都是在探讨未来的艺术创作及展示空间的可能性的。
未来不是简单的数字化和科技化的单一路径,它有多种纬度,展示的平台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样。
比如说我们最近发现很多艺术家,有人在做“指甲上的美术馆”、有些艺术家会通过自媒体——微博微信等——的方式邀请普通人与自己一起创作作品、还有艺术家通过网络征集的方式让一块真实的砖头在全国各地游走等,这些作品与传统的展陈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社交平台和公共空间的改变,让这些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和受众之间的交流。
而原始意义上的“展览”,在这类艺术家的创作中已经变成一个所有参与者都融入其中的大“Party”。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未来的艺术会向哪些方向发展?
高鹏:我认为未来艺术的边界肯定会越来越模糊。而在模糊的基础上,真正好的项目或计划,还会在与其他项目的对比中表现出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在未来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空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高鹏:在未来的变化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艺术会在媒介和传播方式上发生改变。就像刚才谈到过的,很多作品会在传统意义上的展示到来之前,就与受众和藏家等群体发生了深入的互动,而最终的“展览”则变成一种类似纪念的结果和形式。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在未来当代的艺术体制(如策展人、画廊、美术馆、拍卖系统的相互关系等)会发生大的改变吗?
高鹏:估计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但今后一定会出现很多超出我们此刻想象的概念,而这也是艺术有趣的地方所在。虽然我不认为未来只有科技一条出路,但科技确实能够对艺术的发展和艺术体制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比较新的“云技术”,它虽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却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地去分享和下载真实的信息。
而在技术的基础上引申出的观念变化,也会对现有艺术体制的改变产生作用:
有些在当下依然壁垒分明的体制和身份,在未来可能会融合进一个个具体的个人身上:他(她)是艺术家,同时也是自己的经纪人和展示空间等等。
东方艺术·大家:你觉得传统纸媒在未来有哪些发展的可能性吗?
高鹏:杂志和书籍不太一样,它最初就是以传播快速资讯为目的的,但如今快速及时的资讯获得渠道已经被网络所取代了。
这样传统纸媒就必须更加注重品质,做值得被长时间留存和可以被反复阅读的读物,而不是一种被快速消费的状态。
东方艺术·大家: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你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和设计吗?
高鹏:我现在就算每周工作安排的再满,也会腾出固定的时间去见一位从事前沿科技探索、网络或金融等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与他们交谈。
我希望自己的思维能够越来越接近90后,并把个人的知识范畴拓展到其他领域内。
我觉得在未来,网络、尖端科技和金融等知识会成为一种基本的素质储备,我也需要在今后不断地去补给这些知识,并希望能够不时地站在其他行业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所从事的艺术行业。
近期的重要工作依然是“未来馆”项目。
今日的“未来馆”将是一个多维度且具有不确定性的空间,而不只是针对网络化现状的一种单一回应。
它将集结一群对未来有幻想和稀奇古怪想法的人,以“未来馆”作为载体,来探讨在当下环境之内或之外的“未来”还具有那些可塑性,“未来的平台”是什么或什么是“未来的平台”等问题,并在这样的平台基础上,再推出具有未来价值的作品和艺术家。
东方艺术·大家:能否推荐一件你认为会对未来的思考方式产生较大影响的艺术作品,或一次展览呢?
高鹏: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他的很多作品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而我理解未来所需要的艺术家,正是这种能够不断为现实带来错愕与惊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