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云上,不在人间
2015-05-15张宗希
张宗希
展览:气旋栖息者
展期:2015/03/08-2015/04/12
地点:应空间(北京·草场地)
2015年初进行的展览 “气旋栖息者”颇为符合应空间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的综合表现:将一个动感十足的天气学(气候学)名词与一个带有从容意味与人文关怀感的名词并置,显得既接地气又别致文艺,当然展览不能仅看名字这个颜值的高低,作品及呈现才是重点。
展览由两位年轻人组成的策展组合“公园小组”策划,参展者也为年轻艺术家;介绍里“历史的波动和循环在以指数的速度重复着,如何辨清现实似乎同栖息于风眼之中一样艰难”,大概可以看做是其出发点之一。的确,在急速变化的今天,很多时候我们都置身于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情境之中,不论生活或是艺术。尽管如此,多数情况下的大多数人还是会相对认真和淡定的去面对它们,不时还会主动的去关注某些个案或细节,比如我对这个展览中的两件影像。
李然的《无题——湖底之歌》不同于他之前利用模仿表演、配音、影视素材的挪用或改编戏仿,而是来源于他在国外旅行中的影像与声音素材:湖边一只频频的将头扎进湖水中搜寻捕食之后又翘首观 望的天鹅,一段美术馆的升降电梯中反复的播放的曲子,一个酒吧里的场景……这样的剪辑和表现看上去轻松而诚恳,他将艺术家在工作中对于捕捉素材、测试灵感,并思考与行为上的动作和姿态投射在这只天鹅身上,就像开头出现的一段文字,“这是一个频频翘首与沉默探寻的时刻。”——他把自己创作的过程展示出来,而不仅仅是之前那些有着明显模仿痕迹的作品 。
陶辉的《德黑兰的黄昏》则相反,类似一个导演作品:他让一个在剧院工作的伊朗女孩在私人汽车里重新演绎香港已故女明星梅艳芳生前在演唱会上与粉丝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呈现了梅艳芳对爱情与婚姻的自由追逐。伊朗以保护女性的名义对其进行压制,比如女性歌手不能公开演唱,与香港这个有着自由传统的地方形成了对比,从而形成了群体性经验叙事的戏剧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在相同故事的框架下 , 呈现出来差异性与共同点。
麻剑锋的作品介于绘画与装置之间,早在“深层的今天”双个展上即以这种面貌亮相,讲究的色彩与造型以及随意的材料之间碰撞出强烈的生命气息;娜布其的轻盈及形式感,李亭葳的纯色与几何形,林科的“电脑游戏”、布雷特·斯文森的视频与照片,也都有各自不同特点以及多多少少的“气旋”或“栖息者”的共性。
纵观整个展览,即便艺术家们都探讨了自己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生活和历史的失重”,但 “试图重建我们支离破碎的生活”依然是一个任重道远且需要即时更新的过程甚至理想,艺术家们 “既不对任何形式怀有乡愁似的迷恋,亦非草率地追随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值得期待,就像在时代和社会的“气旋”里做一个不在云上也不在人间的“栖息者”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