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将现新拐点
2015-05-14徐若滨
徐若滨
近日农业部下发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分别提出了两个目标: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零增长背后的隐忧与责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化肥和农药功不可没。但盲目施用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从实践来看,减少施用次数、施用剂量,防止流失,提高效率,是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必经之路。从实际效用来看,化肥减量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会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保障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我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全世界22%人口奇迹。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固然有耕作手段进步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依靠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增长。据了解,我国农药用量在1991~2011年间增长率超过133%,化肥用量在1980~2013年间增长了200%。另一方面,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
曾衍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化肥、农药的不科学施用,让我们一面收获,一面付出代价。“这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曾衍德说。在资源要素绷得很紧、种植效益仍然偏低、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靠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学施肥施药。
农业部连续下发的三个文件为零增长指明了方向:1月16日,农业部制定并下发的《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实行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化肥、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1月28日,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在化肥方面,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施肥、有机肥施用等。在农药方面,要逐步淘汰剧毒高毒农药,全面降低使用风险,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
为适应国家提出的满足长效、高效、低耗、无污染的要求,适应消费群体的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的要求,农资行业应尽早开启零增长行动,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未来,化肥工业应逐步向高浓复混化、利用高效化、释放可控化、残留安全化和元素全息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开发高效、绿色环保型化肥新品种。化肥工艺也应从以单质肥料生产为主逐渐转向以复混肥料为主,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甚至与生长剂和农药相结合,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肥农药零增长的要求。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张金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零增长理念的倡导,或将引起肥料行业出现新的拐点,步入产业集约化、产品多元化、生产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发展的新里程。化肥企业除了要注重产品创新,也应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随着农业生产的改变,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智能装备和大型机械的推广应用,中国农资供应将形成一个多维度的服务体系,肥料行业“为农户解决问题”的服务价值会逐步提升。同时,肥料应用的专业化必然会推进现场配制、大户定制、大配方小调整等不同施肥模式。新的商业模式需要基础肥料企业与二次加工企业的深度合作。
农业部还表示,将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税收等政策,为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创造条件。企业界人士认为,农资产品的用量最终还取决于市场终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具体配套措施,还需要多个部门协力推进,这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给了企业调整的机会。
有机肥或引领未来趋势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一直被业界认为是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此举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意识里,没有添加无机化肥的施肥方式就是有机。实则不然,在肥料行业看来,农民施用的所谓“有机肥”,只是被称为“有机原料”的东西。有机肥包含的意义不仅仅是来源于自然,更是对自然深入利用,使得“有机原料”分解更加彻底,更加能被植物吸收。当然,最重要的,是更加健康,更加环保。2013年,国内有机肥行业发展速度比2012年提升了近一倍。尽管还没有形成浪潮,但是随着“有机”“绿色”“健康”这一系列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也关注到了有机肥。随着化肥农药零增长预案的提出,加上国家对有机肥的大力扶持,使得有机肥行业正走向一个崭新的春天。
河南省一家大型有机肥企业负责人金璐就表示,有机肥,是肥料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绿色的有机肥必然受到大家喜爱,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健康,更是绿色,是对土地的尊重。
一个新兴的产业一定要有一个健全的支持体系,全国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其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有机肥应当着眼于改善环境这个大背景的社会意义。国家要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去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而不是单纯地看有机肥施用的生物效果。当然,作为农民来讲,他们只注重肥效,不会太关注环境问题,更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在农民与企业之间协调。特别是应当给予一些扶持政策,企业才有积极性去推广和发展商品有机肥。我国政府从去年6月1日实行的有机肥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是对有机肥扶持的一大举措,对于有机肥企业有很大帮助。此外,由于老百姓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使用有机肥的好处,还需要一个大力宣传和推广的过程。
实现零增长的路径
“2015年到2019年,我们要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在曾衍德看来,这一任务虽然艰巨,却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一要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提升利用效率。我国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这些地区和作物,是化肥减量的重点。二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我国有机肥总养分约7000万吨,实际利用率却不足40%。要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替代部分化肥用量。”曾衍德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四字要领: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
对于农药的施用,曾衍德坦言,要扭转现在的局面,实现零增长目标的难度同样不小,需要重点在“控、替、精、统”4个字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三减一提”:减少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农药流失,提高防治效果。
从实践来看,这一技术路径是切实可行的,去年农业部建立了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538个、示范面积920万亩,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2次,园艺作物每季减少用药3~4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20%~30%。
会否影响粮食增产
化肥可以增产粮食,那么,化肥减量是否会影响粮食产量?
曾衍德给出的答案是:化肥减量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第一,我国化肥用量较大的作物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把用肥量大的经济作物的化肥用量减下来,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第二,我国粮食作物的施肥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在不同区域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我国针对不同区域已建立一些成熟的技术模式,特别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不会影响粮食单产。第三,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的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化肥用量,还能实现产量的提升和节本增效。
这些年,由于气候的变化和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有人担心,农药减量会影响防病治虫的效果。
对此,曾衍德表示,病虫害防治讲究科学防控,只要对症用药、适时用药、适量用药,就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在农业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一般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30%,不仅没有影响防治效果,而且还可以实现亩增产8%以上、节本增效150元以上。”曾衍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