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

2015-05-14尹昕

前线 2015年5期
关键词:私有制资本主义马克思

尹昕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为基础,是已经消灭了阶级、国家和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形态。迄今为止,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都没有消灭私有制、商品货币关系,更没有消灭国家,因而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过渡时期”。马恩所提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划分囊括了所有现实的社会主义,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回归经典作家的过渡时期理论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怎样认识过渡时期,牵涉到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而探讨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正确划分过渡时期的界限,认清过渡时期性质的关键。

过渡时期的双重历史任务

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把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概括为四个“达到”,即“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由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这个历史任务最核心的部分是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并不是要从一般意义上去废除私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因为资产阶级私有制是私有制“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以前的那种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大工业本身的发展已经使它走向末路。

然而,理论只是对历史趋势的推演,现实远比理论更为复杂。共产主义者并不是要教条主义地等到资本主义大生产消灭了最后一个小手工业者和最后一个小农后,才去夺取政权,改造生产关系。实际上当无产阶级取得统治的时候,社会中不但存在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小生产者和小私有制。不仅后来东方的落后国家是这样,19世纪马克思寄予革命厚望的德国、法国其实也是这样。马克思在讨论法国1848年革命时已充分认识到农民的小私有制对革命的影响。对它的改造,要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要么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大工业的帮助下进行。

所以,只要在资本主义没有消灭最后一个小农的地方,过渡时期的经济改造都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消灭作为私有制最高形式的资产阶级私有制,二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残余的农民小私有制。

过渡时期双重历史任务的实现方式及历史条件

过渡时期的双重历史任务有着本质的区别。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以他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之上;而小私有制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往往同无产阶级一样是大资本盘剥的对象。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对两种私有制持有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将采取直接剥夺的形式,用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大生产代替;而对依靠自己劳动的小私有者,过渡时期的任务是引导他们走合作的道路,用合作的方式扬弃其自发的历史局限。

由于双重历史任务的复杂性,过渡时期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斗争和曲折的、多阶段的历史时期。但是这个历史过程会有多长,几十年,还是几百年?马恩并没有也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他们只是谈到,这取决于夺取政权时的历史条件。

这些历史条件首先是夺取政权时国内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程度。有的工业领域,例如邮政、电报和铁路,一开始就排斥其他的资本主义经营形式,而容易被私人或国家所垄断;有的工业领域则需要经过一定积累和集聚的时期,才能形成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大量生产资料向少数人的集中。生产资料越是集中,全社会则越是具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对一小撮专靠剪息票为生的、对全社会进行露骨剥削的人进行剥夺;社会化的大生产程度越高,资本主义则越是能为未来社会的联合劳动和联合占有提供物质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与小生产被资本主义排挤的程度是相关的。这种发展程度决定了过渡时期开始时,有多少小私有者还处在小生产的状态,决定了无产阶级是否掌握足够多的工业总量,以致能够给那些合作社提供更多的帮助。

其次,一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其过渡时期的长短还取决于能否从发达国家获得支持,直接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谈到了欧洲革命“同时胜利”的可能。这一思路到了马克思晚年更加明确和成熟。针对俄国革命前景,马克思将这一思路发挥为东西方革命互补的思想,即俄国革命促发欧洲革命,在西方工业无产阶级的帮助下,为俄国公社提供帮助,公社越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把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

所以,较为落后的国家的过渡时期有多长,不仅取决于本国国内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还取决于能否从较为先进的国家的无产阶级那里获得帮助,能否直接利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

除去上述的两个客观条件,还需要主观条件,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否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和政策;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否在漫长的过渡时期中逐渐摸索出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因为有了无产阶级民主才能制定出符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策略和政策等等。

社会主义现实的复杂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一方面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推演,另一方面是对欧洲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总结,但是在他们并未亲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以打开世界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的方式在落后的东方取得胜利,过渡时期建设也是在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现实和过渡时期理论的历史背景存在不少差别。

第一,不论是在一战后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俄国,还是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初获政权的无产阶级都面临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困境:苏俄经过一战和抵抗外国入侵,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而中国刚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脱胎不久,资本主义还是新生事物。现实的社会主义是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达。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发展、利用和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复杂过程,而不仅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二,在落后国家,最典型的如旧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通过列宁主义的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广大农民阶级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式取得胜利。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长时段内,农民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小农经济是经济的主要成分,这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不仅缺乏引导农民走合作道路的大生产的示范,也缺少对农业合作社的大工业支持。如何动员小农自觉自愿走合作化的道路,并用什么工具来组织这种小农合作社的集体生产,就成为横亘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难题。所以,改造小私有制的任务也变得十分复杂。

第三,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兴起了社会主义和民主革命的高潮,但没有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愿实现多个国家,特别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形成东西方互补的社会主义国际局势。相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社会主义政权绞杀失败之后,对其实行了封锁,并最终形成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单个东方国家如何在被西方发达国家封锁,得不到先进生产力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而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又如何应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冲击和渗透,又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解决的另一道难题。

总之,社会主义的现实,即现实的过渡时期面临的生产力条件、阶级结构、国际背景的复杂性远远超过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理论的分析背景,因而过渡时期也变得更加漫长、曲折,过渡时期理论相关问题也变得更加丰富。

社会主义的现实经验对过渡时期理论的补充

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补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如,对落后国家,马克思晚年讨论了在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落后国家完成过渡时期的可能性,但是现实提出了落后国家单独胜利并完成过渡时期的可能性;又如,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落后国家直接利用资本主义成果的情况,但社会主义现实提出了落后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活动方式”,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环节的情况;再如,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东西方同时取得革命胜利,并在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社会主义现实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力量比较弱小,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的情况下,两种力量如何共存、社会主义如何通过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准则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文明的命题。马恩之后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过渡时期理论:马克思着重强调改造资本主义;列宁从落后国家的国情出发,强调先要利用资本主义,同时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也为我们完善过渡时期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过渡时期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进步。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私有制资本主义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认识和把握战争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分离及融合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别开生面的描绘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