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将推动世界格局的调整
2015-05-14何亚非
何亚非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3年底曾发表报告《全球趋势2030:变化的世界》,指出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到去杠杆化时间推算,此次危机还将持续至少10年。报告对危机后世界前景的估计,一是美欧内顾,全球化熄火;二是美中合作,新一轮全球化形成势头;三是经济差异严重,世界分化;四是世界混乱崩溃,由非国家行为体主导。从中可见美国精英们对美中合作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有所准备。希望各国元首今年9月云集纽约之际,对全球治理体系尤其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能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减少金融风险,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重振提供根本保障。
目前,世界经济重心呈现北美、欧洲和亚洲三足鼎立之势,而且亚洲的分量加重。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亦随之调整。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弊端繁多,带来全球经济周期性失衡、金融危机频发。国际体系更替端倪初现,以G20为主要阵地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处于探索之中。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需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变化,引领新趋势。
世界金融体制出现可喜变化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金融全球化。从世界金融历史看,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元霸主地位确立。上世纪70年代初,美元危机爆发迫使美放弃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1976年《牙买加协定》提出美元本位制,世界储备货币仍以美元为主,欧元、英镑、日元、黄金、特别提款权(SDR)等作配角,并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
这一体系存在众所周知的“特里芬悖论”,即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在美元过度积累时则贬值,使美元回流其期货市场、国债市场、证券市场。这种循环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经常触发金融危机,而买单的则是使用美元的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是最新的例子。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需调整,各国都在探寻有效路径。近年来各种双边与多边安排如雨后春笋,世界金融体制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根本格局没有改变。
首先,欧元的诞生、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问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金砖银行成立,它们作为现有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减少过分依赖美元的金融风险,营造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全球货币金融环境。
其次,过去几十年美元中长期(一般持续10年)贬值和短期(一般6年)升值的周期性和危害性突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财富流失,经济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际货币体系逐步实现多元化、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有利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防止或者减少金融风险。但客观事实是美元作为计价、结算和各央行外汇市场调节工具的功能依然无可替代,许多发展中国家货币大都盯住美元,金融风险较大。
再则,国际货币互换作为货币制度新安排引起各国重视。2013年10月,美联储、欧洲、日本、瑞士、英国、加拿大等六家央行宣布达成长期、无限、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主要发达国家多边超级储备货币网络成型。中国为维护自身货币安全,也与28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签订了总额4万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形成货币互换网络。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开始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目前超过60家央行投资了人民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不久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欧洲央行正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2014年交易额达15万亿美元的伦敦金属交易所已接受人民币为抵押品。
虽然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总体格局没变,但调整势头已经形成,给中国既带来压力,也创造新机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外汇储备国,但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却缺少话语权。创新国际金融模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扩大自身发言权的双途径。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美国对未来世界秩序的设计从经济金融上看是蝴蝶形的“以两洋为中心的全球布局”,从东西两翼以北美自贸区为核心,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连接东亚经济圈,用《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巩固与欧洲经济圈的联系。美国推进TPP无非有三个考虑:一是阻止亚洲区域贸易集团的形成;二是全面介入乃至主导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三是塑造和引领亚太地区经济融合进程。
这一设计自然不仅仅是经济和金融性质的,还着眼于地缘政治和军事安排。对于世界唯一霸权国家而言,这样做很自然,目的就是维系美国对世界和亚太的控制力和主导地位。任何与此相悖或有矛盾的安排和设置,美国都会反对。这点我们从美国近年来竭力打击欧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自一开始即遭到美国抵制和反对,就应该看得一清二楚了。
目前,美国正就TPP做最后谈判,据说还有20%的内容尚未达成一致。最后“一公里”往往最困难,但这件事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和奥巴马总统外交遗产,达成协议只是时间问题,并无太多悬念。这个排挤中国的大自贸区安排是美国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努力的重要组成,对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来讲,自然是个严峻的挑战和难题。需要我们认真应对。
当然,中国也不必太过忧虑,美国对华政策历来有两面性,尤其在两国已经结成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的今天,两国经济和金融合作面大于竞争面。每年超过6000亿美元的贸易和日益扩大的双向投资这块经济金融“蛋糕”越做越大,对双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接近尾声,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前完成谈判应该没有问题。
金融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金融业占比仍然稳定在20%以上。同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趋势明显,非金融企业中金融业资产数量迅速攀升,由1970年40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近20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