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读封面

2015-05-14

杂文选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送温暖放鞭炮鞭炮

·我读封面·

“领导送温暖”与形式主义

熟悉的领导、熟悉的泪水、熟悉的镜头、熟悉的文字……这熟悉的一切,皆源于领导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新闻。无论是在媒体上,还是在现实中,这样的领导慰问总是应时而来,或热热闹闹,或小题大做。不怀疑领导送钱送物的慰问,不疑心领导与民同乐的笑容,但怎么看都感觉很假、很虚,也不真实、不真诚。在我看来,这位领导下乡去慰问困难群众,向孤寡老人送温暖,在群众簇拥中,在夹道欢迎中,在众星捧月中,在酒酣耳热中,怎么看怎么是一场慰问秀、一场假的送温暖,是一场形式主义。

(读2015年10月封面《秀温暖》)

凌 子(广东)

·感 悟·

“哄抢病”须用法治

近年来,民众哄抢事件媒体常有报道。 荔枝、鸭蛋甚至连路边的鲜花都遭到哄抢。“不帮忙还抢东西”,实在令人齿冷!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人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如果因为是“众”,法便不责,必将导致“众”无视法律,甚至更加肆意妄为。哄抢别人的东西,是违法犯罪行为,可为什么各地频频发生?

美国法院定于11月12号对中国留学生替考案主犯宣判,他可能面临最高五十五年监禁和一百万美元罚款。如此惩处,谁还敢以身试法?反观国内 ,“替考”司空见惯。“替考”与“哄抢”事件道理相通。法律一旦将其赋予了执法者,就没有任何理由推卸。

(读2015年10月《哄抢大货车和“破窗效应”》)

伊 平(辽宁)

“逐梦”≠“造梦”

梦乃心中想,凡有所期盼,抑或对现实聊发感慨,皆可生梦。然而,校园“不为外在所扰”,课堂呈现出师生间“真诚的友情与信任”……本不该是梦。如今,这“造就人的工场”的本真,却成为国人的“期盼”,得非导向之偏颇、尾大不掉之咎欤?

如此“逐梦”和“造梦”混淆,令新时期的“中国梦”受到严重干扰,而一些人混淆是非,利用权势将本真的生活颠覆,致使传统文化变味。如喊了多年的“教育改革”,在盲目折腾的“造梦”之中,堪称悲剧!

(读2015年10月《期盼有这样一所学校》)

阎  侃(天津)

放鞭炮之问

朱泽君由广东省梅州市委书记调任广东省工商局局长,梅州市民放鞭炮庆贺;曾在江西省任职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落马后,南昌市民也曾放鞭炮相庆。此类“离任鞭炮”和“落马鞭炮”曾多次燃放,不得不令人质疑:一、这些“离任”或“落马”官员,在原任上都干了不少侵民害民的事,一旦调离或落马,百姓燃放鞭炮相庆。那么,这些“鞭炮”为何不在官员在任时放呢?早放了不是要少些祸殃?二、那些“离任”或“落马”官员之所为,百姓都察明了,而那些官员的上级和同事,难道就没有觉察?还是觉察了而不愿“燃放鞭炮”呢?三、这样藏着压着的“鞭炮”,在民间还有没有?如有,“上级”和“同事”能不能早些放?百姓们能不能早些放?

(读2015年10月《“离任鞭炮”与落马官员》)

尼 溪(安徽)

猜你喜欢

送温暖放鞭炮鞭炮
送温暖献爱心
“送温暖”也要多些精准性
心中的太阳
送温暖如何暖人心
我的春节日记
小鞭炮
制作纸鞭炮
我的春节日记
小鞭炮
红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