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哄抢背后……

2015-05-14

杂文选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北大清华规则农民

一段时间以来,大江南北,哄抢频繁上演。在陕西勉县的一条国道上,近百人低头弯腰捡“金子”时间长达约八小时,而所谓的“金子”,不过是开矿企业拉的硫矿粉;在河南,一辆大货车倾翻,车上的二十吨苹果遭当地村民哄抢,只剩下两吨;在山东,一辆禽类运输车倾翻,车上数万只散落在路上的小鸡被哄抢;在河北高阳县斗洼村,一个三百多亩的梨园里刚成熟的梨子,最近几天也遭到村民的哄抢,梨园主人损失十多万斤,共计二十多万元。

淳朴的农民也靠不住了?

在中国,农民一直被看作是淳朴、善良的代名词,不论是迷路的驴友还是抛锚的司机,如果能在荒芜人烟的地段遇到一个农民,都会感到非常庆幸。过去,出门在外的人遇到什么困难也会想到就近找人帮忙。今天,一切似乎都变了,农民兄弟似乎不那么靠得住了。

事实上,老百姓哄抢物资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中国式哄抢几乎无处不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固有的认识。难道说,中国的农民已经变了?乡土社会的淳朴已经不复存在了?2012年,笔者下乡调研,曾在鄂东一个农民家吃住了几天,相处得非常愉快。一次闲聊中,这家的女主人说前几天附近有辆装洗衣粉的车翻了,很多人去抢,自家也得了一蛇皮袋子洗衣粉。

你能说她贪婪极恶吗?能说她还保持着中国农民的淳善吗?遇到车祸翻车,他们想到的不是帮忙救援而是哄抢。这实际上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存在。并且这种矛盾的存在还不仅仅局限于哄抢。眼下,很多地方在老人死后,公然隐瞒死讯,继续以老人的名义领取老年人津贴、粮食补贴。在一些村镇,家家户户都这么做,没人觉得有什么不道德,也不认为自己是在违法。

“抢”已经没有底线和逻辑

如今,抢是国人的生存方式——春运时抢火车票;也是国人的娱乐方式——春节时抢红包。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问及,国人过去较穷,资源不够分配,“但现时咱的日子没那么难过了,没那么穷了,为什么依然抢?”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分析说:“抢习惯了”,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每个人都在抢,害怕落后于人,最后“样样都抢”。

怎样算是“抢的时代”?先要满足三个条件:普遍性的;最不必抢的也在抢;最斯文的人,也不顾抢相难看。在今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前,一场抢生源的战争已经在网络上爆发,这次交战双方还是被誉为国内最高学府的清华和北大,甚至有网友用“斯文扫地”来形容这次大战。北大清华这次“抢生源”,完全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固然,高校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仍然是与“时代病”保持最审慎距离的一个群体。当中国高校中拥有最多资源的北大清华也在抢,当中国文明理想最高寄托的北大清华也要通过肢体冲突来抢,证明“抢”已经没有了底线和逻辑,成为弥漫性的社会习惯。

“抢”在中国是有传统的。过去由于资源有限,抢的是各种票证,后来又演化成了各种指标。到了现在,“抢”的形式更为丰富和琐碎。

重感冒去医院看医生,挂号后坐着等护士叫号,可环境让你没法儿淡定地坐着等,因为前面一堆人都站着。总有一堆还没有到号的人围着医生,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让医生根本无法安心看病。更重要的是,这种围观打乱了医院里的秩序,后面按规则坐着等号的人,会非常焦虑,担心围着医生的那些人会插队,于是只好也都起身围过去,现场就更乱了。

比如,乘飞机登机有什么好抢呢?人都上完了飞机才会关舱门起飞,又不会谁先上谁先走,可都在抢着登机,完全置检票员“后排乘客先登机”的提醒不顾。还有,下飞机有什么好抢的?过道那么窄,立刻起身拿行李抢着下,秩序立马乱了,其实38排的也没法排到32排先下机,还是得按顺序一个个地下,但飞机一落,机舱内立刻乱成一锅粥。上火车也是如此,其实,提前半小时左右检票,时间充裕得很,对号入座,有什么好抢的?可很少有车站检票进口不混乱的,人人如逃荒一般抢着挤进,仿佛迟一点就赶不上火车了。

甚至有人在微博上吐槽,连去幼儿园接孩子都要抢。到放学时间,幼儿园前人山人海,抢站在前面第一排,这又有什么好抢的呢?自家的孩子别人又抢不走。

“群氓心态”的“庸常之恶”

在已故的美国作家阿伦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群氓,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和更大的丑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并且这种损害还找不到为它负责的人。由于这种人不是大奸大恶,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庸常的恶”。

从现象上看,抢是一种无序的行为,无序的根源是群体成员搁置规则和不遵守规则。所以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呈现的是有等级、有礼仪,但是不遵守规则。即使规则制定者本人,也不想把规则运用在自己身上。

所以,中国人都崇拜特权(豁免权),有特权就可以绕过规则,或者说规则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普通百姓恨的不是特权,恨的是自己没有特权。这也不奇怪,既然规则的制定者自己都不愿意遵守,那我凭什么要遵守?

形成“抢时代”的更深层的原因,是规则总在变。没有人知道规则什么时候会变,也没有人担保规则永远不会变。当学生的,谁能知道十年后高考制度如何改革?正在工作的,不知道十年后要多少岁才能退休?没有房子的,猜不准十年后的房价;有房子的,不知道产权七十年后地价要补多少。有车子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限行;没有车子的人,担心城市随时可能突然限购。活着的人,害怕退休金赶不上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死了的人,顾不上墓地产权到期后接下来会怎样。

人对不确定的东西,容易产生恐惧;无数的人不约而同地恐惧,就容易产生恐慌,从而破坏规则,彰显出我们这个社会的脆弱。这恐怕还不单单是吼一嗓子、打一巴掌、说说狠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从青少年开始,培育和健全公民的法治意识,锻炼全民的守法自觉,才能让群氓心态失去市场,才能让中国乡土社会乃至广大底层百姓远离“庸常的恶”。

【原载2015年9月7日《大家文摘报·话题》】

插图/趁火打劫/佚 名

猜你喜欢

北大清华规则农民
耕牛和农民
北大清华开放课程学分互认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
农民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
USNews2015全球大学排名:北大清华跻身前百
标榜状元多 荣幸之外可有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