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桶”与“大炮”

2015-05-14许家祥

杂文选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木筏义和团对阵

许家祥

读2013年第十一期《国家人文历史》,掩卷思之,颇有所得。

1841年3月,英军在广东、福建等地烧杀掳掠,气焰嚣张,广州钦差大臣琦善因向英军妥协被革职。久经沙场的名将、参赞大臣杨芳抵达广州,百姓“欢呼不绝”,以为救星到了。

杨芳看到英军炮火威力强大且落弹准确,认为是邪教妖术,便听信了巫师的鬼话:“用女人的污秽物对准英夷的炮口,便能以邪制邪。”杨芳传令,遍收民间马桶、溺器,装满女人的粪便、秽物,载于木筏小船,布满海面,并将马桶、溺器之口对向敌舰炮口。英舰指挥官从望远镜中看到水面上的木筏马桶,闻到了熏天臭气,以为是新式武器,当即下令开炮,将木筏马桶打得稀里哗啦,舰队横冲直撞,势如破竹。仅18日一天,清军就丢失六座炮台,损失一百二十三门大炮,两百多名官兵阵亡,而英军未亡一人,只六人受伤。杨芳指挥战事不到半月就妥协投降。之后,一个拥有四亿人口、九十万军队的大清帝国,被几千英军打得一败涂地。惨败后割地赔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许多人认为杨芳是草包、糊涂蛋。其实,如此荒唐的战事,不单是杨芳个人的问题。据史学家考证,杨芳在广州指挥作战时,当时大清的另一位钦差大臣也在广州,并“参与谋划”了“马桶阵”。假如不是杨芳,换一个张芳、李芳、王芳,在那个封建专制的传统下,也可能用“马桶”作战。

与其他更加荒诞的战法相比,杨芳的“马桶阵” 还算“文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义和团自诩“刀枪不入”,能“驱神役鬼,剪纸成人,撒豆成兵”,吹嘘其法术可封住敌人枪炮,甚至使其“折返回去”。 义和团还有“红灯照”那种念咒用法的扇子,一扇就能升空驾云,像一颗大红星,让洋人的大炮放不出;再一扇,可使轮船在海中自焚。可真与洋人对阵时,数十万团民一下作鸟兽散……

凡此种种,以封建迷信与西方科技、热兵器对抗的闹剧,和“马桶对大炮”如出一辙。

尽管今天“马桶与大炮”的较量不在战场上,但在其他方面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 “封建马桶”与“新式大炮”对阵的闹剧也时常在“地球村”上演。

明明是落后的、让人厌恶的“马桶”,却被当作“金桶”、“银桶”倍加珍惜,犹如阿Q一样自我感觉良好。

“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先进文明顺应世界潮流,在生存和竞争上拥有强大的优势,后进民族如不能挣脱封建文化传统的束缚,便永远难以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

【原载2015年7月3日《湘声报·钩沉》】

插图/鸦片战争中的中英交涉/佚 名

猜你喜欢

木筏义和团对阵
庚子粤督李鸿章“不奉诏”考辨
顺流而下的木筏为啥比流水快
筷子木筏
通天木筏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廊坊义和团运动历史探究
赵鑫鑫先胜卜凤波
谢靖先负徐天红
冲巨浪
义和团怎样害死了民族英雄聂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