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想起威廉·夏伊勒
2015-05-14肖凤
肖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快七十年了,然而今天,当我走进它的大门,亲眼目睹了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种种惨状时,心中的沉痛和悲愤简直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从波兰古城克拉科夫出发,驱车约六十公里,就到了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它是希特勒纳粹党于1940年6月14日建立的,直到1945年夏天二战结束。在这里,纳粹屠杀了大约二百五十万人,还没有算入被活活饿死的五十万人,这两个数字是奥斯维辛的“管理者”霍斯于1946年在德国纽伦堡法庭上供述的。
这座集中营原本是一座兵营,里面有二十几座三层的红砖小楼,纳粹占领波兰后,这座兵营就变成了囚禁波兰政治犯和犹太人的“隔离营”。纳粹还在这里兴建了一座化工厂,这些“犯人”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任他们奴役的劳动者。为了补充不断死亡的劳动力,他们把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从欧洲各国输送进这座“死亡工厂”里。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徒就对欧洲各国的犹太人说:“你们到波兰去吧,那里的生活会更好。”他们用欺骗和暴力把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从德国、希腊、法国、荷兰、前苏联等国家,还有从波兰全国各地,驱逐至奥斯维辛。
来到奥斯维辛的人走下火车后,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名纳粹医生。这名纳粹医生并不开口讲话,他只用眼睛和拇指决定来人的死活。他用眼睛观察谁的身体好,谁的身体差,然后用拇指指向左右两边。身体好的,指向一边:去当做苦工的奴隶;身体差的,指向另一边:送进毒气室,杀死。负责执行的纳粹党徒按照医生的手势,对即将被送进毒气室的人们说:“放下行李,带你们去洗澡。”
纳粹杀人的方法五花八门,在20号楼的一座监狱“医院”里,他们用“打针杀人”的办法,杀死那些他们认为身体太弱不能再为他们做苦工的人。
在11号楼里,我看见了苦工们睡的“三层木板床”,一个三层床紧挨着另一个三层床,空间狭小,但这已经是最好的待遇了。同一座楼内的22号房间,是纳粹为不服从管制的人设立的牢房。这个用水泥墙隔开的牢房,只能容纳一个人站着睡觉,没有窗户,在这样逼仄的环境里生存,结局只有死亡。
走出这座小楼,来到院子里,向着大门口的方向走去,距离大门口约五十米,朝左边一拐,就是1号毒气室。1号毒气室是一排很不起眼的平房,房顶上有几根很粗的烟囱。它的大门很小,走进去右手边的第一个房间里至今仍挂着女人和儿童的衣服。左边有一间大房子,乍一看是澡堂,房间的四周装着如集体澡堂一样的喷头,共二十四个,但当年,那里面流出来的不是水,而是一种名为“塞广必”的毒气,用五至七公斤这种毒药就可以杀死一千五百人。那些被纳粹赶进来等着洗澡的妇女们和孩子们,都赤身裸体地被这种毒气屠戮了。
在奥斯维辛也曾经有过反抗的勇士,他们有的被关在逼仄的牢房里,有的被吊死。在离大门不远的地方,我看见了一个木制的绞刑架,形狀类似足球球门,有十二名烈士被当众绞死在这里,为的是杀一儆百,吓唬其他的囚徒。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我国抗日战争的书籍,我已经读过了若干本,在这些著作中,给予我以强烈震撼和永久记忆的是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的不朽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今天,当我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后,令我又一次想起了威廉·夏伊勒和他的这部传世名著。在这部书里,作者以严谨的态度,用无数确切的文件、史实与数字作证明,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真相。
这是一部醒世恒言式的著作,是留给全人类的历史教科书。睿智的、目光远大的威廉·夏伊勒,在写作于上世纪的此书的“前言”中就曾郑重地告诫过后人,他说:“在人类已经发明了诸如氢弹、弹道导弹、火箭等许多杀人的新玩意儿以后,假如再出现一个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想要发动新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那么,这样的战争一定是那个自取灭亡的疯子按一下电钮所发动的。”他警告说:“这样一场战争不会历时很久,也不会再有后续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结果不会有征服者也不会有征服,而只有烧成焦炭的尸骨堆在一个渺无人迹的星球上。”
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我一直铭记在心,也希望那些顽固地怀抱着侵略野心的家伙们能够警醒。他们能够警醒吗?
【原载2015年3月18日《中华读书报·家园》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