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初恋女友
2015-05-14陈志荣
陈志荣
这天,《东南都市报》发了一篇报道,题目是《远征军老兵寻找初恋女友》。90岁高龄的远征军老兵许连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一个长久埋在心底的愿望,寻找65年前的初恋女友,想在有生之年再见她一面。
许连根是浙西北春江村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为保卫祖国西南大后方,远征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参与了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部队来到广东,驻扎在深圳。
星期天的傍晚,他一个人去海滩上散步,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呼救声,连忙飞快地跑去。只见两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一左一右拉着一位姑娘往海边拖。海里停着一只小船,看来是要把姑娘劫到船上去的。许连根大喝一声:“住手!”
右边那个光头见只有一个人,就放开姑娘,前来对付许连根了。他从腰间拔出匕首说:“用不着你多管闲事,识相点快走开,再来坏哥们的好事,要知道这把刀不是吃素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嫉恶如仇的许连根自然不会被吓倒而甩手不管,走上前去威严地说:“放开姑娘。”
见许连根不识好歹,光头举着匕首刺来。许连根眼疾手快,身子一侧,避过匕首,转身飞起一脚,光头应声倒地,匕首也飞往海中。另外那个胖子,见光头不是军人的对手,放开姑娘前去助战。幸亏许连根武艺高强,一对两也能应付,但迟迟不能取胜。
一旁的姑娘想借这个机会逃跑,但又怕那个救自己的人有闪失,站着不动了。忽然,她蹲下身,两手抓了细沙,趁那两个歹徒只顾和许连根搏斗时,用力把沙子往他们脸上撒去。沙子进入眼中,歹徒哪里还敢恋战,慌忙逃跑,跳上船,撑开后就走。
姑娘名叫吕玉珊,是当地人,住在许连根他们部队驻地附近。她父亲是国民党军队的团长,驻扎在江苏,她和母亲、弟弟留在深圳。这天下午,她去看望外婆,回来时碰上了这两个坏人。他们看到这如花似玉的美女,见四周无人,就起了歹心,准备把她劫到船上强暴,幸亏遇上了许连根。
看她两条腿筛糠似的抖着,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让她一个人回家,许连根也放心不下,就把她送到了家门口。谢绝了姑娘要他到家中坐坐的邀请,回营房去了。
第二天,吕玉珊和母亲一起来部队感谢恩人。可她们不知道救人者的姓名和所在的连队,后在一位长官的陪同下,一个班一个班地查找,总算找到了许连根。这以后,吕玉珊经常去找他,许连根也帮他们家干些重活。接触多起来了,相互有了好感。
吕玉珊是个漂亮、聪明、贤惠的姑娘,许连根知道自己爱上了她。枪林弹雨打仗这么多年,已是上士副排长的许连根也感到有点累了,很想建个家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看时机成熟,就向吕玉珊求婚了。
许连根个子魁梧,相貌俊朗,有正义感,是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男人,海边相遇,吕玉珊就对他一见钟情了,现在向自己求婚,真是新媳妇怀孕——暗喜,就低着头含羞地点了一下,算是答应了。
远在江苏的吕玉珊父亲,接到妻子的来信,作为军人的他,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得到吕玉珊父母的准许,许连根准备结婚了。可是,由于级别低,年纪又轻,远没有达到军人结婚的条件,他的请求,部队没有批准,这件事只好搁下来了。
时间已到了1946年的春天,在吕玉珊父亲的周旋下,部队终于同意许连根结婚。他们挑好了日子,定在农历三月廿六。这几天,两人抓紧做婚礼的准备工作,到照相馆拍了婚纱照。三月廿三,部队突然接到调令,必须在三天内到达上海。军令如山倒,作为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许连根只得向吕玉珊道别并承诺,到上海安顿好后,再想办法把她接去。
吕玉珊一直跟着部队来到广州火车站,火车即将开动了,许连根从列车的窗口探出身来,月台上的吕玉珊踮起脚,不顾一切地和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一道弧光,“咔嚓”一声,有人用照相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列车启动了,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分离。
部队到达上海后,许连根写好信,一则给吕玉珊报个平安,二则让她再等一段时间,自己正在想办法。可是,前方吃紧,部队要去东北打仗了。他只得重新写信,说明了目前的情况,只能等战争结束后再去接她了。把信抛入邮筒后,部队就往北去了。
到东北后,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只要有间隙的空闲,许连根就拿出放在左胸前衣袋中的那张婚纱照,边看边自语着说:“玉珊啊,我们不知哪年哪月才能相聚。”
在一次战斗中,许连根受了重伤,左胸口的衣服被烧焦,那张照片成了灰烬。伤愈后,他回到了春江村。这时,大陆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他顾不得战火弥漫,连忙南下深圳。等来到吕玉珊的家,已是人去楼空。听邻居说,他们已在一个月前搬家,不知去哪里了。许连根找遍了深圳及周边地区,甚至连整个广州都跑遍了,也没有吕玉珊及他们一家的音讯,他只得回老家去了。
许连根因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副排长,解放后,自然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管制的他,不要说自由外出,就是写信也受到监督,寻找吕玉珊的希望已经彻底破灭。在父母的劝说下,只得在当地农村结婚生子,过起了小老百姓的生活。往昔的峥嵘岁月渐渐地淡忘,但吕玉珊的身影,时常浮现在眼前,他只得强压着把她深深地埋入心底。五年前,老伴去世了。随着年纪的增大,对吕玉珊的思念更加强烈了,睡梦中经常看到她向自己走来。风烛残年的他别无所求,只希望和她见上一面,死也能闭眼了。可是,他怕遭到儿女们的反对和别人的讥笑,一直不敢开口。
随着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的热播,远征军老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记者很快找到了他。在记者一次又一次的不断采访中,许连根回忆了那些在印度、缅甸、越南等国打击日本鬼子的往事后,考虑再三,如果失去这样一个好机会,那将遗憾终生了。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心中藏了六十多年的秘密。父亲还有这么一段恋情,儿女们也是才知道的。老父年事已高,他的愿望,做小辈的应该尽量使之得到满足,让他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欣慰,儿孙们真心希望老人家在有生之年,找到他的初恋情人,了却心愿。
《远征军老兵寻找初恋女友》的报道,使住在杭州的郭辉生老人想到,当年在广州火车站拍的那组照片,很有可能就是许连根他们。翻出旧照片,找到了那几张,对着报纸上许连根的近照,看了又看,反复对照,点点头肯定地说:“应该是他。”
那时,郭辉生是随军记者,这天正在火车站采访,看到一对恋人在列车窗口拥抱的情景,连忙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按动了快门,记录下这感人的瞬间。他多了个心眼,因为照片上的姑娘只有背影,等列车离开后,单独为那位姑娘拍了几张照片。本来想投到报纸上刊登的,仔细一想,这组照片有动摇军心之嫌,就没有给报社。解放后,这种反映国民党军人情感生活的照片,更加不能用了,就把它珍藏起来。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寻找照片上这对主人公,想知道他们后来怎么样,住在何方。现在有了消息,马上给《东南都市报》打了电话,记者当天就找上门来,进行了采访。记者又把郭辉生拍的那几张照片拿去,让许连根辨认。许连根一看,眼睛都放光了,连声称拥抱的正是他们俩,单个的照片就是吕玉珊。
《东南都市报》以《〈远征军老兵寻找初恋女友〉后续》进行连续报道,刊登了郭辉生拍照的经过,和那组照片。
就在照片登出的当天,报社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说照片上那位姑娘,就是她的姑妈。
当年,许连根篦虱似的在深圳一带找了个遍,也没有吕玉珊他们的踪影,那么,她在哪里呢?
那天在广州火车站,看到载着心上人的列车远去,吕玉珊的心都快碎了。回到家中,天天等着许连根的消息,收到他的信,才知道他去了东北,自己将面临漫长的等待。这时,国民党军队已节节败退,后来,她父亲也匆匆忙忙地回到家,催促他们一同去台湾。吕玉珊清楚,这一走,可能他们永远也不能团聚了。为了寻找所爱的人,她要离家出走,像孟姜女那样,往北寻找未婚夫。这天凌晨,她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简单行李,趁父母还在睡觉,偷偷地从家里出走了。其实,她父母早就觉察到,时时处处在防备她了。天快亮时,她母亲又轻轻地推了下女儿的房门,发觉门没有闩,晓得事情不好,进去一看,被窝空着,马上喊醒丈夫和儿子,分头寻找,很快把她拦住了。为怕夜长梦多,这天上午,父亲带着一家人急匆匆地去台湾,难怪许连根找不到他们了。就在他们到达台湾后,不少国民党官兵也来了。吕玉珊突发奇想,许连根是国军的副排长,他会不会也来呢?在父亲的帮助下,几乎找遍了整个台湾岛,直到后来才打听到,许连根在东北一次战役中负了重伤,伤愈后回老家了,没有来台湾。可她脑子中不时地涌现出分别时许连根对她说的话:“等我到上海安顿好后,一定会来接你的。”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双方以炮弹对话,海峡比天上的银河还要宽了,相聚已是不可能了。她整日以泪洗脸,对着那张婚纱照叨念。尽管这样,她还是不死心,常常站在海边,眺望着大陆,渴望着深爱的人从海中游来,突然出现在眼前。这毕竟是妄想,在父母的劝导和强压之下,三年后,她只得出嫁了。
十年前,她丈夫离开人世,如今虽已儿孙满堂,但一想到许连根,还是老泪纵横。听到在大陆投资办厂的侄女打来电话,说是有一位名叫许连根的远征军老兵寻她。吕玉珊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多年过去了,许连根还在世上,仍在找她,并想见她一面,心中非常激动。在侄女的指导下,打开了《东南都市报》的电子版,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照片上的许连根,虽已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还显出当年的英俊,看上去,身体也算健康。两人都上了年纪,见面的事不能再拖了,趁自己身子骨还硬朗,去大陆看望他,圆他,也是圆自己一个梦。她的想法,得到了儿孙们的大力支持。
《东南都市报》把这个消息反馈给了许连根,老人乐得像个孩子,掰着手指在等候了。
阳春三月,在记者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牵线搭桥下,由儿子陪同的吕玉珊,跨过海峡,来浙西北的春江村了。
这天,村里比过节还要热闹,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乡亲们企盼着这对恋人相会的那一刻。许连根早早地在门口等候了,轿车在他家门前一停下,就迎了上去。吕玉珊走下车来,两位老人呆住了,眼眶都湿了,很快,他们顾不得这么多人在身边,又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接下来的几天里,两人有说不完的话,这些话毕竟憋在心中六十多年了啊。
许连根的儿子提出,如果这次再分离,不知又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相会,很有可能是难以见面了,天各一方的老人,苦苦思念,牵肠挂肚,势必影响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是否让两位老人在一起,安度晚年?这一想法,得到了吕玉珊儿子的赞同。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农历三月廿六,这是66年前他们准备结婚的日子。两家人商量后决定,就在这天给他们举行婚礼。这样的安排,两位老人自然非常满意。
等了一个花甲的婚礼,尽管艰难曲折,尽管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两位老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当然,这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单纯的爱情了,而是在兑现那份一生的承诺。
(责编:小川图:张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