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
2015-05-14简墨
简墨
这幅画看起来好逼真啊!
没错,在注重“写意”的中国画里,能将生活中的实物画得这么真实可信,是非常不容易的。国画重神不重形,而牛、马都是当时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家畜,大家也见得最多,所以,古代画家一般很少涉足此类题材,因为稍有不慎或偶有误笔,就会被人发现。
最值得称道的是,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把握准确,处理得生动、巧妙,丝毫没有生硬和不协调的感觉,可以说这幅画是形神兼备,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唯一的生肖国画。
它们在干什么?
左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的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走;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一动不动,它面向看画的人,张口“哞哞”地叫,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犹豫不决,回头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舔着下嘴喘息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着鼻环,神情严肃、庄重。
韩滉在画这幅画之前,也有观察不够仔细的时候。
相传,韩滉曾画过一幅《斗牛图》,被一个牧童看见,牧童捂嘴偷笑。韩滉问他为什么笑,牧童答:“我放牛放了这么久,看到牛在打斗时都是夹着尾巴的,大人画的牛却翘着尾巴,所以觉得好笑。”韩滉听了之后,深感自己观察得不够仔细,从此更加认真地观察,对着牛写生,才创作出《五牛图》这样的不朽作品。
牛都非常健壮。
画中的牛显然是耕牛。而那时也没有现代化的耕作工具,耕牛是种田最重要的帮手,犁地、翻土全靠牛拉犁了。牛不但是人类的朋友,甚至已成为家庭中的一员了,所以,牛都被喂养得很健壮。看画中的牛,背部都微微隆起,肚子滚圆,眼神有灵光,而且神采飞扬,这也是牛健壮的表现。
它们之间没有关联,可以单独成画。
当然,你可以把它们看成首尾是有意连贯的,但也完全可以无视这种连贯性。同其他的一些画卷不同,画中的这五头牛完全可以拆分开来,单独成画,单独欣赏。
第三头牛居然完全是正面!
这一视角独特,作画难度极大,就连油画大家也难得有这样的胆识和自信。这显示出了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牛的眼睛都炯炯有神。
牛勤恳、憨厚,性格既温顺又倔强,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一个正面的象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自画像,而“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历史上的一位宰相—宋代名将李纲借用描写病牛,表达自己愿意为国家效力、服务百姓的愿望。这些都是赞美牛的美好诗句。在画中,牛的眼神将这种动物的温顺而倔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眼神让人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各有各的可爱之处。这是被人格化了的五头牛。
牛角都不一样。
左边的第一头牛,特别温顺,应该是一位母牛,牛角弯弯的,向两边分得很开;第二头牛的两只角像两只菱角,朝上竖着;第三头牛,更像一位有威望的老者,脖子下的皱纹垂得最低,两角也像耳朵一样,分开得从容、自然;第四头牛是中年牛,皮毛最黄,牛角很有趣,如同两柄雨伞把儿;最后这头牛,面相最倔强了,牛角也不驯服地向前弯曲,像是很叛逆,要和什么牛或人对打开战,牛主人唯独给它穿了鼻环。对比看看这些细微之处,你就更喜欢它们了吧。
看第四头牛的尾巴!
和画人物画中的细纱、风景画中的水流一样,细毛是动物肖像中最难画的了。可是你看,这头牛的尾巴全部是由很细的笔一笔一笔丝毫不乱地画成的,除了耐心,更主要的还要考验技法的高明。还有头上的细毛,以及牛腿内弯处的皱褶,都是很见功力的,似乎风吹得动细毛,有皱褶的腿弯里侧也好像软软的,肥膘不同于健壮的肌肉。
作者韩滉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
韩滉的父亲是宰相,韩滉后来也做了宰相。宰相相当于如今的总理,掌管国家大事。任职宰相期间,他很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比起历史上有名的曹霸和韩干画马、周昉和张萱画仕女,韩滉画牛是独一份儿,没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可以说他是唐朝画牛画得最好的大画家。其实他还擅长画人物、风俗及羊、驴等,但流传下来的只有这幅关于牛的画。
说说《五牛图》的创作意图吧。
历来说法不一。最早的解释者是元代的赵孟頫,他认为韩滉的此图意在效仿梁朝陶弘景画牛寓意的故事。陶弘景是齐梁间著名的道士,他虽修道山中,但并未忘情世间,多次替萧衍出谋划策。萧衍立国为梁后,多次召他出山,他都坚辞不就,并且画了两头牛:一头牛是散放在水草间的;另一头牛戴着金子做的笼头,有人拿鞭子驱赶它。萧衍看后,明白了陶弘景的意思,知道他不愿在官场中受约束,就不再勉强他。虽然《五牛图》中有一头牛是以红绳络头为饰,略似陶弘景的故事,但纵观韩滉的一生,他一直为官,从没有过退隐的打算,似乎又与此无关。抛开政治因素,似乎画大牲畜就是画家本人偏好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