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为什么输不起

2015-05-14

读者·校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活力价值观

竞争有赢就有输,实在正常不过的。

不过,看看我们四周,看看我们身边的舆论,便可知晓,现实生活并非如此。

一旦在竞争中落败,输掉的就不仅是比赛,还可能有尊严和人生,失败者从此会直不起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来,一辈子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

输不起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公众的共识。

这才是问题的吊诡之处。

1

中国人曾经是输得起、放得下的。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成了后世文人效仿的榜样。

于是,李白不愿意走时人通行的应试之路,欲以才华文名入仕,终不见容于权贵,遂自我放逐于山水江湖之间,留下诸多名篇。

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不容于庙堂,还有海阔天空的世界可去。

那种雍容的生活气度,在紧张逼仄的社会里是养不成的。要培育它们,除了文脉的传承滋养,更需要有退让腾挪转身的空间。

当然,中国还有一种说法——成王败寇。不过,这主要指的不是士大夫和黎庶百姓,而是图谋天下者。

周武王灭纣后,失败的殷商的后人在周代还能有采邑封爵,所以,也有伯夷和叔齐避居首阳山“不食周粟”的故事流传。

暴秦之后,天下渐统,政治的残酷性,使中国的王位争夺者成了输不起的人,一旦在斗争中失败,便失去了一切,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话语,直至肉体。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自然输不起。

所以,宋太祖才会说:“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2

晚清以降,中国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中。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接连遭受列强欺凌,封建大国已临末路。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当时的有识之士,从各个层面开始救亡图存。

严复译介《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此深入人心。

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因其符合彼时中国救亡图存的现状,被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后,迅速传播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后来,这句话又被更容易为大众接受的表达“落后就要挨打”取代。

从此以后,“落后就要挨打”所蕴含的价值判断,一直成为这个国家几乎人人认同的主流价值观,既是“变法图强”的理论基础,也是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开端之一,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奉此为圭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价值判断最终从一种应急的战时策略,逐渐变为常规化、普遍化,渗入民族的血脉,内化成社会普遍接受的信念。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穷怕了的国人对物质财富充满了渴求。国人把对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的粗浅认识与“适者生存”的价值观结合,形成了一套功利主义价值观,这种观念像秋风一般,把残存的理想主义一扫而光。

功利主义并非罪过,它内在的欲望原本也是社会前行的动力。但当“丛林法则”弥漫,人人都相信方法并不重要,只有成功,尤其是物质上的成功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时候,功利主义可怕的一面才显现出来。

“只有胜利者才会被记住,受尊敬,至于竞争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手段都不重要,成功会让那些问题无足轻重。”

曾经有许多成功人士向我灌输过这一理念,这多少让我有些不寒而栗。

3

时至今日,国人也早已非吴下阿蒙。对于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的危害认识日渐清楚,批判也越来越多,“输得起”渐渐为许多人接受。

不过,观念一旦形成,其在社会生活中,就会变为各种行为和制度。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当行为,依然会强化这种逐渐过时的“输不起”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在现有的经济结构里,社会资源和机会越来越向强者、成功者和大都市积聚,其他地方和企业以及个体成长的空间越来越逼仄,有人“撑死”,有人“饿死”,马太效应在当今中国被制度和行为强化,“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情况随处可见。

在这种状况下,自然谁都输不起。

伴随资源和机会越来越向大都市、强者和成功者积聚,开放性和流动性萎缩了。传导到社会领域,我们看到社会原有的流动性日趋减弱,社会结构越来越固化,不同阶层之间的围墙日益增高,个体改变现状变得越来越艰难。

结果是,仿佛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流动只能在既有的固定轨道中实现,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一旦被挤落下桥,便再无翻身机会。因此,一次失败常常意味着失去的不只是一次机会,更可能是失去了未来的机会和空间。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竞争之惨烈世所罕见,因为谁也输不起。

4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缺乏流动性和自由选择的社会里,哪怕你打赢了一场奥斯特里茨战役,你还是可能会遭遇滑铁卢惨败。

无路可退,于是,人们只能一辈子小心翼翼地呵护打赢的战果,一场一场艰苦地打下去,彻底被“输不起”的想法奴役,再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个人如此选择,是他的自由,倘若公众普遍如此选择,虽然能造就社会一时之繁荣,却也必将因个体活力的丧失,而失去社会的未来。这是社会之责。

这些年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莫过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领域,在传统管制认识不到且监管力有不逮的时候,它们得以野蛮生长。

活力何来?来自这个领域最初的开放性和自由选择,来自突破和创新。在新经济领域,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到资源要素的配置,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来说,都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突破创新的另一面,则是对失败的宽容,容忍失败才有突破创新。也只有在开放的社会里,才有自由选择和自由流动,也才能留给失败者退路和尊严,也才有真正的活力和持久的繁荣。

都成材了,都成大树了,没有了杂草和灌木丛,勃勃生机从何而来?

流水不腐,没有了流动性,活力从何而来?社会又何以前行?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活力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活力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成因及其对策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