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标准”的年代

2015-05-14钟伟民

读者·校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少年人余光中世人

钟伟民

如今的少年人容易想到轻生,我也曾经是少年人,当时烦恼多,日子过得苦,却没想过寻死。为什么?回想,还是因为相信有一个“标准”——只要刻苦磨炼,达到那个“标准”,就会得到世人的尊敬,过上理想的生活。

我十五岁那年,小学毕业,没考上公立中学,没钱读私立中学,只能晚上上夜校,白天干粗活。干粗活,当然会讲粗话,变粗人。

“这只是一个阶段。”我一直认为,靠近心中那个“标准”,就等于在远离这个“阶段”。往返于工厂和货柜码头时,我必定带着一本书。上车,读书;卸了货,等码头工人接收,读书。

中二那年,有一天,生物课本留在货车上,我就在纸箱上趺坐,来个“小僧入定”,闭目“重播”读过的课文。我清楚地记得,当童工、卖气力的日子里,只有那一天我的身边没有书。

那年头,读书风气盛,去书店,有些书,例如余光中等台湾诗人的集子,一推出必高高摞起,转眼卖空。那时候世界还充满各种值得追求的“价值”:精致的诗,严谨的小说,高尚的人格……只要你达到那个“标准”,就得到赞赏,“滥竽”是不多的。

“我要做诗人”,这么想着,我就带着诗集去送货,在纸箱上涂鸦。为了达到世人所认同的“标准”,为了早日脱离困境,我很忙,根本没时间想到去见阎王。

原来,我真是很幸运的:如果我今天十五岁,我能够找到什么样的“标准”去奋斗?比方说,如果我不认同某些“标准”,我应该怎样去开创自己的人生?上网?上网解决不了问题;上吊?上吊只能取消问题。

成年人毁坏了“价值”和“标准”,等于堵死了少年人的去路。我们都有罪,是我们用苟且和浮薄,合力把这群迷惘少年逼死的。

猜你喜欢

少年人余光中世人
互动平台
图说·“梅”开二度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不怕找茬
《归》
远行者
愚蠢会和年轻一起失去
泰戈尔年轻的心态
有一个叫杰克逊的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