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无效教学行为和对策
2015-05-14康志兰
康志兰
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构建。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要紧扣教学目标而展开,否则,脱离了目标,课堂时间就会被浪费,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教师很多时候的行为是多余的,需要改进。文章就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无效行为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情境无效——重情境轻启发
案例:认识区域
情境创设简析:我们的生活和区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我们的家乡在某省某市,也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术语,那么,什么是区域呢?接着课件展示 “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四个干湿区,学生自主概括区域的概念。
分析:在该案例中,教师以导语来引出问题,然后再利用地理图引导学生分析,表面上看通过情境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但实质上没有很好地突出区域这一概念。学生在分析图后对区域概念没有形成直观认知。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材料来促进学生形成直观感知,以问题为媒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的问题,这样的情境才会更加有效,否则,只注重情境而忽视在情境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情境创设无效。
解决办法:教学中先问学生在哪个省?哪个区?以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出苏北、川东、川西,北方地区等术语,指出这些都是指一个区域,追问“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又有着怎样的特征呢?”然后出示甘肃降水量分布和干湿区划分图,提出问题“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区域的概念。
二、提问无效——重问题轻目标
案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提问过程简析:幻灯出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小组观察,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水带走的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给农业造成什么影响?”“水带走的泥沙流向什么地方?会给黄河带来什么问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然后讲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分析:该课时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故而问题就要紧扣这两方面展开。应该说,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用于启发引导学生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的构建,这样才能让问题变得更加有效。否则,如果问题没有紧扣目标展开,在提问过程中忽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依然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探究,问题就会无效。同时,如果问题太多,学生只能疲于应付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
解决办法:在教学中先幻灯片出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引导学生观察,此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学生讨论后先引导学生概括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教师再补充,然后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出现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从而促进第二个目标的达成。
三、探究无效——重形式轻效果
案例: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探究过程简析:在引导学生探究“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6~97的内容并填表,然后教师以幻灯片展示工业社会时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等方面的异同,追问“从18世纪中叶第一次技术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地关系的思想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教师归纳讲解并板书(或幻灯演示)。
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获得知识构建比教师直接讲解更加有效。从该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较好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注重形式而没有关注探究结果,学生探究后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而是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总结,探究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到位。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6~97的内容并填表后,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工业社会时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归纳演示。同样的,在提出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后,也要先引导小组合作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再归纳。在学生探究和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和补充。
四、拓展无效——重应试轻技能
案例: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拓展简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探究后,课后拓展安排一是完成课后练习并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柳林村和孙家村的做法是否合理?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二是完成教辅中的练习题。
分析:从该课时的拓展不难看出,教师依然受应试教育观念所左右,拓展练习中还是以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为主。拓展练习是地理课堂的延伸,是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方法。在拓展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应用知识,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去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首先,引导小组对教材中柳林村和孙家村的做法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次,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课后练习。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要有层次性且要让学生有选择权。如完成教辅中的练习题,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勾画相应的题完成即可,剩余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效的教学行为不仅占据课堂教学时间,也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分析造成无效教学行为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对策,让教学行为更加有效,这样才能让地理教学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