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例抽动障碍证候分布规律与病机探讨
2015-05-14孙鲁艳赵丽丽李庆朋丁元庆
孙鲁艳 赵丽丽 李庆朋 丁元庆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250014)
抽动障碍是常见自儿童期起病的突发快速、波动性、不自主的、多发性肌肉抽动,同时伴不自主发声和秽语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我们通过对165例抽动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并探讨病机。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165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全部来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丁元庆教授门诊。
1.2 诊断标准 采用2001年颁布的 CCMD-3[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抽动障碍诊断标准者均纳入观察范围,对于居住地、饮食偏嗜不做特殊要求。1.4 排除标准 排除由于Tourette综合征、小舞蹈病、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导致。
1.5 统计学处理 录入病例资料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P<0.05。
2 结果及分析
2.1 性别、年龄分布 65例中,男性124例,女性41例,男女比例为3.02∶1。发病以男孩居多。平均年龄(6.70±2.68)岁,最小为2岁,最大为14岁,95%的可信区间为(6.29,7.11),符合正态分布(P<0.05)。女性平均年龄为(6.41±2.74)岁,男性平均年龄为(6.79±2.66)岁。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631)。发病高峰均在5~9岁,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主,10岁以后明显减少。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性别、年龄分布
2.2 类型分布 短暂性抽动障碍为61例(占36.97%),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为45例(占27.27%),Tourette综合征为59例(占35.76%)。
2.3 相关因素分析 主要涉及性格特征、家庭环境、饮食偏嗜、大便情况等24项相关因素,其中以易急躁者最多(占76.36%),其次依次是嗜肉、看电视及电脑频繁、剖宫产史、管教严格等,见表2。
表2 相关因素统计(按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
2.4 提取病性证素及病位证素 根据丁元庆教授临床辨证结果,提取病性证素,其中以热(火)最多见,其次为瘀与阴虚,见表3。提取病位证素,病位主要在肝,其次为神,心,见图1。
2.5 证候分布 根据临床辨证结果,出现频次大于3的共8种证候。本组病例中瘀热证最多,其次是阴虚血瘀证,痰热瘀阻证,见表5。人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气血未充,体质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及年龄段证候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表7。
表3 单一证素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列)
图1 病位证素分布
表5 中医证候分布(按频次从高到底排列)
表6 性别、证候分布
表7 年龄、证候分布
3 讨论
3.1 有关抽动障碍溯源 古代文献记载了大量与抽动障碍主要症状近似的病症,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瘛疭、颤振、筋惕肉瞤、慢惊风、梅核气、郁证、肝风证等范畴。瘛疭,亦作瘈疭,病症名语出《素问·玉机真脏论》曰:“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瘈。”《温病条辨》中曰:“大人暑痫……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瘛瘲。”《灵枢·热病》曰:“热病数惊,瘛疭而狂。”《医宗金鉴》曰:“阴血去多阳气炽,筋无所养致抽搐。”明确指出瘛瘲病在筋脉,病性多热,病位在肝,阴虚阳旺为病理基础。《金匮翼·颤振》说:颤振“乃肝之病,风之象”。说明颤振病位在肝,症状特点属风。《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描述:“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瘲渐生,其瘛瘲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提示慢惊风为土虚木乘所致。古代医家对于抽动障碍相关病证的认识,简言之,症状特点属于风病,病位在肝,或由它脏之病累及于肝,火热为主要病理因素,阴虚阳旺为病理基础。
3.2 身不静,神不宁为其基本表现形式 抽动障碍以躯体不同部位不自主肌肉抽动或发声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易急躁,喊叫,秽语,自言自语等神乱的症状。《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形神一体,身不静则神不安。因而抽动障碍实质为形神兼病。
3.3 相关因素探讨
3.3.1 性格特征及家庭环境 抽动障碍患儿多表现易急躁,执拗,胆小,内向,易激惹,自控能力差。家庭气氛倾向于“敌对、沉闷”,系统逻辑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认知模式[2],父母管教较严格。儿童长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负面情绪不能得以宣泄,个性及身体活动均受限,气机不能宣发疏达,久则变为内风,表现为抽动诸症。
3.3.2 看电视、电脑频繁 儿童节目的内容多是活动、动越之类,小儿常模仿,兴奋激动,产生形神的共鸣。另外,电视、电脑散发出的电离辐射汇聚热能,加上光之本性属阳。人长时间待在电视或电脑前容易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皮肤干燥等症状,可以加重或诱发抽动障碍。《素问·宣明五气》曰:“久视伤血。”肝开窍于目,若久视耗伤肝血,筋脉失荣,因而发病。
3.3.3 饮食偏嗜 饮食偏颇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统计结果显示抽动患儿嗜肉最多见,其次是膨化食品,碳酸饮料。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恣意,多无节制,更伤土气,土虚木乘,肝风动越。《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嗜欲不同,各有所通。”五味养五脏,小儿脏腑清灵,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五味偏嗜易出现脏气偏颇。肉类、膨化食品、碳酸饮料均是高热量食品,过多食入伤阴助阳,导致阳气妄动为风,表现抽动诸症。
3.3.4 先天禀赋薄弱 胎儿的强弱,禀受于父母,孕母的体质、精神、营养、起居和疾病等,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对后天发病造成影响。《格致余论·慈幼论》曰:“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有研究表明孕妇注意心神调养,情绪安定,注重围产期婴儿健康,有利于减少抽动障碍的发病[3]。若胎儿禀赋薄弱,先天精气不足,水亏不能涵木,木旺生风。
3.3.5 感受外邪 肺为娇脏不耐邪扰。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薄弱,腠理疏松,加之寒温不能自调,易为外邪所伤;肺本不足,“风为百病之长”“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五脏华盖,最易先受外邪而为病。同气相求,合于内风,扰乱气机。反复外感后,肺脏更虚,金囚则木旺,《儒门事亲》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肝木之气太过,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肺金本燥,最忌火灼,肺损愈加严重,肝肺气机失调,使症状趋重,病程延长,迁延难愈。
3.4 病机探讨
3.4.1 风胜则动 抽动障碍属于风病。抽动障碍患儿表现症状多样,如眨眼,斜视,搐鼻,摇头,耸肩,吸腹,肢体抖动等,以头颈部症状为主,临床症状呈现波动、频发、动越不羁的特征。风性主动,善行数变,其性轻扬,风胜则动,动摇为风,因而抽动障碍属于风病。
3.4.2 风病责肝 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化,病易化风。《读医随笔》谓:“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风本为气,脏腑气化失司则内风遂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肝病为内风之肇端。
3.4.3 病在厥阴,关乎肺脾肾 厥阴在脏为肝与心包,肝为将军之官,其性主急,最易妄动。心藏神明,为君主之官,主持生命活动;心包为之使,能代君行令,亦代君受邪。肝与心包内藏相火,阴中之阳,贵在敷布条达。儿童的个性及行为受到抑制,所欲不遂,心包不能敷布,肝气不能条达,阳气运行失常郁而化火生风。金囚木旺,土虚木乘,水虚不能涵木,肺脾肾损伤皆可导致肝风动越,表现抽动不宁。李安源[4]认为抽动障碍病位主要在心、肝,涉及肾、脾等脏。
3.4.4 肝风内动,形神不宁为主要病机 抽动障碍属于风病,相关因素损及五脏,以心肝为主。所欲不遂,心肝之气不疏;看电视电脑伤及肝血,扰动心神;禀赋薄弱损在肾精,水不涵木,木旺化风;饮食偏嗜首先损脾,脾失健运,内生痰湿,郁久化热,动风扰神,中焦升降失司,气机逆乱生风;外感伤在肝肺,气机失调,内风动越,形神不宁。故肝风内动,形神不宁为主要病机。丁元庆[5]认为抽动障碍症状特点属风,病位在心肝,提出“识证从风治求心肝”的观点。段娟等[6]认为心神失调、肝风内动是抽动障碍发病的病理基础和外在表现。韩雯[7]认为抽动障碍病机心神失调为本,肝风动摇为标,涉及肺、脾、肾。孙丽平[8]认为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是肝风挟痰扰神,治疗上以安神定志,疏肝化痰为大法。
3.4.5 阴虚阳旺为病理基础 小儿稚阴稚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成人相比,更易受心理情志、环境、外邪、饮食的影响而出现阴阳失衡。阴虚阳旺,易生火热,火热为抽动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热盛伤阴,因而阴虚阳旺为抽动障碍的病理基础。故《临证指南医案》曰:“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鲍远程[9]认为抽动障碍病机为“阴虚阳盛,肝风内动”,阴虚为本,阳盛为标。张卉[10]认为阴虚风动,痰扰阻络为本病病机。
3.4.6 火热、痰瘀为常见病理因素 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欲不遂,内郁化火,火热内盛,熏蒸燔灼津液,筋脉失去濡养;鼓动阳气,妄动不宁生风。心主血脉,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为心之母,助血脉畅行。李克绍先生[11]认为;“三阴同出一源,惟厥阴之阴主荣血。”厥阴失于条达最易致血瘀,瘀血内聚更滞气机,逆乱生风。赵坤[12]认为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抽动障碍症状复杂多变,有医家将其归咎于痰,“怪病多责之于痰”,且小儿土虚易生痰湿。杨晓侠等[13]认为抽动障碍为身心疾病,发于风根在痰。刘焯[14]认为抽动障碍的发生与风火痰关系密切。王晓燕[15]认为抽动障碍是“风、痰、瘀”相互为患,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应时时注意痰瘀的存在。
总之,抽动障碍属于风病,病在厥阴,与肺脾肾相关;肝风内动,形神不宁为主要病机;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实证责之火热、血瘀;虚证责之阴虚不能制阳,阳气妄动成风。
3.5 常见证候
3.5.1 瘀热内蕴,肝风动越 患儿多性格执拗,脾气急躁,父母要求严格。肝气不舒,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扰风动。目为肝窍,症状多以不自主眨眼为主。风扰神躁,或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瘀热夹杂,耗伤阴血,阴亏则阳妄生风,出现虚实夹杂的证候。
3.5.2 阴虚血瘀,阳旺生风 患儿多形体娇小,平素纳少、挑食,父母溺爱,逆反心理较强,性格急躁易怒。素体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阴亏阳旺,逆乱生风,表现出动越诸症。土虚木乘,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此外,阴虚日久,虚热内生,炼液为痰,灼血成瘀,痰瘀热内结,脏腑失和,内风遂生,扰动心神,以致患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入睡较慢,寐中多动等症状。
3.5.3 痰热瘀阻,动风扰神 多见于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者。患儿多嗜食肉类,烧烤煎炸,膨化食品,喜饮碳酸饮料,酿生痰热,灼血成瘀,诸邪内蕴,动风扰神。除了表现为抽动症状外,多合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宁,易急躁,攻击倾向,交流障碍,学习障碍等。目、鼻、咽、口诸窍皆由神使之、气役之,心神不宁,气机逆乱则诸窍失和,出现不自主挤眼、搐鼻、清喉、发声、张口甚至秽语,自言自语。痰热、瘀热阻滞气机,耗伤气阴,阴虚则阳愈旺,扰动形神,形神不宁。
[1]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7-344.
[2]焦公凯,陈一心,陈图弄,等.抽动障碍患儿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0):900-902.
[3]陈秀梅,郭敏玲,杨丽新.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5):385-387.
[4]王志学,李安源.李安源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11-13.
[5]丁元庆.抽动秽语综合征“识证从风治求心肝”[N].中国中医药报,2009-12-04(4).
[6]段娟,韩斐.从肝、心、肺辨治儿童抽动障碍的思路与方法[J].江苏中医药,2011,43(7):1-2.
[7]王春晖,韩斐.韩斐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91-92.
[8]符顺丹,孙丽平.孙丽平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6):510-511.
[9]王守运,姜雷,鲍远程.鲍远程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42-1043.
[10]陈喆,邹美萍,张卉.张卉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经验[J].山西中医,2012,28(11):4-5.
[11]鲁央南,沈科,叶峰.托吡酯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4,9(9):1359-1361.
[12]谭润果,赵坤.赵坤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4,29(5):933-934.
[13]杨晓侠,冯虎斌.从肝脾心探讨小儿抽动障碍之病机[J].内蒙古中医药,2013(7):138-139.
[14]康蓓蓓,白晓红.刘焯教授从肝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162-163.
[15]张朝霞.王晓燕主任治疗抽动症经验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