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15-05-14李玉梅郝正玮赵雅宁
李玉梅,郝正玮,赵雅宁,郭 霞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急危重症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1,2]。如果事件的第一目击者能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而在现场急救中,第一目击者多为社区居民,因此,倡导全民参与现场急救显得尤为重要[3]。自我效能是由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它是决定行为改变和行为维持的重要因素,是个体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4]。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应对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的提升可以促进个体积极应对行为的形成,积极的应对又能有效地强化其自我效能[5,6]
。有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者一般自我效能与积极应对的得分呈正相关[7]。唐山市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也是地震灾害高发的地区,因此,急救知识的普及就更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对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制定有效的提高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唐山市西山南里社区、西山北里社区、华岩联合社区、机场路南楼1 296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成年人;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方面疾病,与人无沟通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男678人,女618人;20岁~40岁754人,41岁~60岁542人;初中及高中734人,专科及以上562人;工人740人,干部556人。根据自我效能量表的得分情况将1 296名社区居民分为自我效能水平高、中、低3组。自我效能高水平组420人,男215人,女205人;20岁~40岁223人,41岁~60岁197人;初中及高中203人,专科及以上217人;工人207人,干部213人;家庭月收入:2000元~3 000元211人,<2 000元209人;参加过急救相关培训214人,从未参加过206人;健康状况:健康214人,良好206人。自我效能中水平组432人,男210人,女222人;20岁~40岁208人,41岁~60岁224人;初中及高中201人,专科及以上231人;工人206人,干部226人;家庭月收入:2000元~3000元219人,<2 000元213人;参加过急救相关培训214人,从未参加过218人;健康状况:健康211人,良好221人。自我效能低水平组444人,男214人,女230人;20岁~40岁226人,41岁~60岁218人;初中及高中216人,专科及以上228人;工人212人,干部232人;家庭月收入:2 000元~3 000元236人,<2 000元208人;参加过急救相关培训217人,未参加过227人;健康状况:健康203人;良好241人。3组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月收入及是否参加相关急救培训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工具 ①现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能力问卷。在参考殷欣等[8-10]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现场急救知识部分由15道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总分15分;现场急救态度部分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同意”为5分,“同意”为4分,“不确定”为3分,“不太同意”为2分,“完全不同意”为1分,总分25分,分值越高,表明急救态度越积极;现场急救行为部分共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一定不会”为1分,“不会”为2分,“不确定”为3分,“会”为4分,“一定会”为5分,总分35分。②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采用Fenfel编制的医学应 对 方 式 问 卷 (Medical Coping Mode Questionnaire,MCMQ),该问卷共20个条目,分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测定病人的应对方式。采用Likert 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较常使用该种应对方式[11]。③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共10项内容,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各项目均以1分~4分评分。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填写问卷前告知病人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每个句子无须过多考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和想法在相应的括号内打钩,然后由测试者将所得总分进行统计。量表总分为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除以10,总分范围为1分~4分,根据自我效能得分指标(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分×100%)的高低,将其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80%为高水平,60%~80%为中等水平,<60%为低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 自我效能高、中、低3组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知晓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高水平组的急救态度方面正确率较高,中水平、低水平两组急救态度正确率较低;自我效能高水平组急救态度及行为各条目的正确率高于自我效能中水平组及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3。
表1 1 296名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正确知晓率 %
表2 1 296名社区居民现场急救态度正确率 %
表3 1 296名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行为正确率比较 %
2.2 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社区居民的应对方式得分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社区居民的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2.3 应对方式与现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应对方式与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0.785,0.798,均P<0.05。
3 讨论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强度大、亚健康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不断增多,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9]。如果公众掌握了急救知识,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行为的形成与改变与个体态度和信念与支持系统是密不可分的[10]。自我效能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具有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决定个体对行为选择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等功能,反映人体对自身潜能的发挥。Tatterall[11]倡导在慢性病的治疗中通过增强病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鼓励他们自我决策,应用自己的识和技术等实施自我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效能水平组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正确率高于中低效能水平组,说明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态度和行为。高效能水平的居民能够沉着应对,促使他们建立积极的信念和态度,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但两组居民的急救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和目前积极的急救知识宣传有关。
应对方式是个体为了满足超过自身能力负担的内部或外部需求而不断改变自己的认知及行为方式。有研究显示,应对方式与个体面对应激事件的社会支持等外部条件密切相关。良好积极的应对方式使救护人员在灾难发生前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救护现场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情绪、独立的思考能力及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充分发挥灾难救护能力,最大限度地救援伤者[12]。自我效能影响着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及新行为的习得。国内外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生、特殊环境工作的年轻人及一些慢性病病人[13]。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人群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摒弃消极的应对方式,支持相关的研究观点[14]。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行为活动的基础,是衡量个体对情境能否应对、采取何种应对方式的关键,有效的应对方式会缓解应激事件带来的冲击,避免出现过度的负面情绪,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提高自我效能有不同的功效,合适的应对方式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并极大地激发个体的潜能。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和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起到了良好桥梁的作用。为更好促进社区居民急救行为能力的提高,专业人员及培训人员应注意社区居民的自我效能水平和应对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良好应对方式的形成,最终提高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水平。
[1]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30-1136.
[2] 陆峰,李明华,张悦,等.上海院前急救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36-439.
[3] 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7B):35-37.
[4] 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96-397.
[5] 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5.
[6] 曾旭静,姜小鹰.福州市296例肾移植受者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38-841.
[7] 臧爽,刘丽娟,杨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护理者负担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6):519-521.
[8] 殷欣.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1.
[9] 蒲晓煜.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培训现状调查及优化培训方式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1.
[10] 张军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2008:1.
[11] Tatterall RL.The expert patient:A new approach to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Clinical Medicine,2002,2(3):227-229.
[12] 殷婷婷,江琳,黄榕,等.基于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学杂志,2013,30(24):15-18.
[13] 卢洪明,傅纳,李眵,等.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7(22):495-496.
[14] 任艳,景建玲,文龙,等.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3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