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就业情况探析

2015-05-13吴妍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就业竞争力

吴妍

摘 要: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卓越计划”意在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文通过分析“卓越计划”实施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考察这部分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以及“卓越计划”实施预期目标的完成程度。分析“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影响高质量就业的具体原因,为下一阶段培养计划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在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下,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有利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就业 竞争力 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231-02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我国工程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到2014年6月首批本科层次毕业生已经毕业。对于这部分试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评价,一定程度能够衡量“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和主要目标的完成状态,并且暴露出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首届卓越工程师就业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对于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和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1 “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意在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理解为,通过“卓越计划”培养出的卓越工程师们应该是能够迎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专业工程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必将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和认可,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

目前在国内大学生就业工作调查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调查机构(以麦克斯研究院为代表)认为,高质量就业指从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收入情况、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学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学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等维度比较系统地对就业质量进行的界定和衡量。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就业形势出现由扩大就业到高质量就业的转变。一份高质量就业工作依照以上说法必然是与专业具有一定相关度、学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较低、学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工作,这些都是考察就业质量问题的关键,也是衡量卓越计划实施预期目标的标准。

2 “卓越计划”下就业动态分析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竞争型社会,大学生毕业时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关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发,缩短就业竞争力品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卓越计划”的实施意在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发展弹性,拓宽未来就业范围,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该研究以江南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A、B两个学院专业学生作为调研样本,由此了解卓越工程师的就业状况。该研究使用的《卓越计划下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在参加卓越计划的两个学院集中发放,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无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为95.5%。数据显示:

(1)以A学院为例,149名学生全部进入企业实习。目前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学生已完成就业。取3年的数据做比较,截至2014年9月1日,初次就业率显示,就业率93.9%,与前两年98.21%和100%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其次,在就业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该行业和行业相关就业人数比例为25.5%,相比去年22.1%略有提升,但提高幅度有限;第三,升学出国率由29.46%和31.58%降至17.76%。由数据得知,经过一年的“卓越计划”,A学院的学生就业情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但专业认同度有所提高,相关行业就业人数增加,但与此同时,升学出国率有所下降。

(2)以B学院为例,挑选了就业意向明确的学生30人进入企业实习。对比近三年的数据,就业率基本持平,但专业就业率略有提高。且考研率和出国率没有受到影响。

(3)92%的学生认为进入企业实习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掌握和锻炼;80%的认为经过卓越计划后就业机会确实增加,而且会考虑选择与行业项目相关的职业;40%的学生承认今后不管工作如何变动,其职业总是与在校期间获得的工作经历密切相关;19%的学生通过计划实施获得了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3 高质量就业影响分析

经过一年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就业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虽有波动但未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一年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但从实施过程和数据分析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3.1 实施主体缺乏协同配合

卓越计划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等多个共同合作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预期目的的完成需要各个环节部门的通力合作。据调查数据显示,93%的学生认为学校和企业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政府和行业参与不多。由于政府、行业等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相对缺席,多个共同合作体缺乏协同配合,便卓越计划未能营造出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实践氛围,影响卓越工程师的高质量就业。

3.2 培养过程未能注意分类施教

A学院所有学生按照双向选择进入企业实习,B学院则挑选了部分有强烈行业就业意愿的学生。从实施结果来看,B学院行业相关企业就业人数比例要高于A学院;且实施过程中,A学院的海外研修和继续深造率有较为明显的下滑。因此,计划实施前期对于参加计划的学生进行摸底调研做好分类施教和按需施教很有必要。既能够保证计划的高质量完成也能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实现。另A学院37%的学生认为长期在企业实习影响参加校园招聘,对于就业有一定影响。

3.3 培养过程缺乏专业组织机制支持

46%的学生表示实习期间管理略显混乱。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培养的有效运行,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一个专门的校企联动组织的存在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一组织在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中主要起着沟通与连接作用,对校企之间的合作进行总体规划、协调,以实现校企之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具体落实校企合作的各项具体事宜,总结分析在合作过程中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风向,适时调整对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方案。

3.4 合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深化

企业作为计划实施的受益者,在校企合作期间理应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责任。据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卓越计划中企业主要提供生产实习的机会和场地。校企合作停留在生产实习环节,合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深化。

4 “卓越计划”下高质量就业的措施和途径

4.1 协同配合,全员育人

“卓越计划”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并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企业参与和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项系统改革工程,要保证工程师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卓越”,仅靠某一个环节是不够的,需要政府、行业、高校、教师、学生、企业、用人单位、家庭及社会等多元利益共同体协同配合、全员参与。如政府千方百计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不断优化就业结构;省市各级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与管理部门、高校协同合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充分利用高校办学资源和学生特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学生个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就业,从上而下全员参与促成卓越工程师高质量就业。

4.2 分类实施,全程育人

“卓越计划”的开展迫切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中结合工程人才的特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的培養方案由学校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两部分共同构成。前者是学生在校内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后者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所执行的方案,确定学生的实践环节设置及开展模式、企业的培养方式等。对于卓越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校企双方协同配合的一项长期动作,如A学院以“卓越计划”为核心实施“3+1”(3年在校、1年在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入学企业即与高校联合,从经费、物资、技术、人员等方面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岗位和生产实践情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创新基地、科研联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专业特性,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育方式,如大一开放研究室,二年级校企合作参观实习,三年级围绕创新能力的项目培养和四年级的企业长期培训;在校期间加强专业教育,结合研究室开放日、“低年级学生进研究室”等活动,稳固学生专业思想。通过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等课程或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定位,激发学生从事本行业的积极性。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培养贯穿大学四年,真正做到全程育人,有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3 因势利导,全面育人

“卓越计划”意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积极的创造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多学科的文化视野;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多形式多维度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如A学院围绕学校“社会责任感强、科技创新力高、终身学习力足、就业竞争力优、人格健全性佳”的人才特点,将学生以研究室为单位进行多维教育,一体化培养学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技能、文化素养、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在内,响应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卓越工程师既不同于“顶尖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强基础理论型科研人才”,对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应当达到更深、更广的层次,使这部分工科人才能够直接面向工程,主动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需要,突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促使其中一部分人才成为工程技术界的领军人物。

5 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水平、思想意识先进的工程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国家化的现实要求。该计划培养出的卓越工程师必定是符合市场需求满足行业用人标准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优秀工程人才,针对该部分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调整下一阶段培养计划,有利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善堂,成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与提升策略[J].江苏高教,2014(1):133-134.

[2]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23-39.

[3]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24-40.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就业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日本竞争力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