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5-05-13李荣民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体探究能力

李荣民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对探索过程参与不足和教师对探究教学认识不足。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是探究,按新课标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因此该研究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通过明确目标拓展学生探索空间,通过挖掘潜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探究、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探究 能力 主体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a)-0169-01

新课标对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作出了规定,即让学生具备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其科学探究所能力,加深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情感体验。科学探究能力必须通过探究活动才能逐步获得。研究者在具体实践中对探究式教学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做法与体会略谈一二。

1 从设置问题情景入手,激活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1.1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而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途径。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思考,形成明确具体、适合探究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归纳,形成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如,在学习“电磁性质”一课之前,我引导学生由电能产生磁性逆向思维,得出,磁性能产生电吗?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适当加以点拨性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分析归纳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磁能在什么情况下生电。

1.2 准备材料

科学实验中选择材料合适,可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现象找出规律。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十分用心,既要是学生熟悉的,且有典型性的,还要能反映事物显著特征,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在愉快中积极主动地探求。如:在《磁铁有磁性》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与之相关的铁与非铁两部分材料,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发现磁铁能吸铁类物体,不吸非铁类物体。使学生能很快探究出磁铁性质,从而获取了磁能吸铁性质的知识。

2 从制定标明确入手,弹性设计教学过程

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是探究活动取得实效的的根本保障。探究过程的设计要有应对多种教学情况的弹性,即针对同一问题可以设定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解决同一种问题时可以有多种选择。让学生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多种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上升到智慧的层次。

2.1 制定目标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教师要首先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保证全体学生对每节课、每个阶段的努力方向都十分明确,使目标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每一节课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制定出三四项具体明确小目标即可。

2.2 提出猜想

针对现象,提出引出猜想和假设,能明确科学探究的方向。教师要引导并培养学生提出猜想的能力,让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依据探究对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再借助实验加以验证,猜想如能得到证实,它就成为科学的结论。如,在《蚯蚓的生存环境》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蚯蚓在什么地方生存,学生回答“蚯蚓生活在地下”教师的一句“为什么?”引出了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分头结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蚯蚓不愿在有阳光的地方,往阴暗的地方爬;不愿在干土的地方,往潮湿的土里钻”从而得出“蚯蚓的生存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一科学结论。

2.3 设计方案

猜想与假设的正确与否要有科学的根据来支撑。因此,必须制定出可行、可操作的设计实验方案。这样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使學生巩固所学知识,开发思维潜能,求得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将空间留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依循的基本要求。

3 通过挖掘潜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生提问题并作出猜想的基础上,依据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1 实验观察

科学引导探索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明确具体观察目标后,要全面、详细、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所有细节。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学生要有计划和耐心,这里要辅之以教师必要的定期督导。观察时积极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3.2 收集处理

科学的结论,是在对客观存在的许多具体、有规律数据加以分析和比较,并找出数据间相互关系及共性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验证而得出的。如:在“斜坡的科学”这节课的实验中,学生得出实验数据后,研究者引导学生自主对研究进行思考、交流,对所得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和分析。学生很快得出了“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结论。结果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3 总结反思

为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找出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学习提供参考。如,在冀教版“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研究者引导学生分析四种情况成像并寻找规律,学生经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焦点外的物体成实像,焦点内则成虚像;2倍焦距点以外的物体成比实物小的像,2倍焦距点以内则成比实物大的像,从而概括出了‘虚实1焦分,大小2焦分”。最后研究者再回放实验全过程,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边讨论、边评价。这样一来,有不仅利于发现新问题、获取新方法,使探究的问题更深入更全面。更有利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4 立足培养

要想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素质,关键是要让其具有端正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植物的根》的一课教学中,鉴于植物根的生长实验观察时间较长,我先让学生在家把一小捆小柳树苗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并注满水。要求学生每天早晚坚持观察两次,没几天学生就发现瓶中的水少了。学生就此提出了猜想:“根能喝水”。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想方法来证明根能“喝”水。很多学生想出在水中加入少许红染料,可以清楚地看红色的水渗透到树苗的各部位,植物的根的确能“喝水”。经过教师的指导,所有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认真严谨、持之以恒探究态度,在学生中逐步树立起来。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之下,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的局面。先前只是掌握硬性知识,现在有了对问题的主动探究体验。这样才能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进而培养善于创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将来参与改造社会的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敬标.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8):40-42.

[2] 杨晓鹏,万爱珍,卢霖.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3):88.

[3] 孟令红,角屋重树,清水钦也,等.影响小学科学学力因素的中日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29,33-38.

[4] 金伟平.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式研训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2010(1):34-35.

[5] 王祝兰.小学科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发展,2010(7):140.

猜你喜欢

主体探究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