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13陈戈婷麦顺和
陈戈婷,麦顺和,兰 一
颅脑外伤综合征是指颅脑外伤3个月后,病人所出现的一个较大的不同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淡漠等,神经系统体征及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它的发病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与病人身心因素、社会影响及生活工作是否安定有密切关系[1]。国外报道约有35%的脑损伤病人出现脑外伤后综合征,所造成的影响可为慢性甚至持续[2]。由于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的症状不像其他疾病表现得较为直观,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对噪音敏感、抑郁、焦虑、疲劳、记忆减退、精神活动减弱、呕吐、心悸等这些无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往往得不到家人的重视,甚至被家人埋怨。而且出院后没有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有症状病人也只能默默忍受,很大程度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个别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的病人产生抑郁障碍。为进一步提高对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质量,我科对部分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实施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经我科医生确诊为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20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3]:有轻中型颅脑外伤史;外伤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头痛、头晕、疲倦、失眠以及其他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体格检查、CT、MR、脑电图、蛛网膜下隙穿刺、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活动性病理生理变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18岁~67岁,平均40.8岁。首诊时病人主诉的症状有头痛(155例)、头痛头晕(102例)、疲倦乏力(72例)、睡眠障碍(92 例)、恶心 (56例)、呕吐(34例)、心悸(14例)。首诊时颅脑外伤的类型有脑震荡(112例)、脑挫裂伤(76例)、颅骨骨折(12例)、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6例)。两组病人主要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在住院期间遵医嘱执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除定期给予调查了解情况外不采取其他特殊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实施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
1.2.1.1 家庭方面 ①健康指导。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安静、充足,每日生活安逸平静。鼓励病人别总在室内躺着休养,而是应当在夜间、下午休息好后,可适当去公园等安静的环境活动。对于已出院者,多外出活动,锻炼身体,可常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还可从事半日工作或轻体力工作开始逐渐适应生活。②膳食调理。在日常的饮食中,多摄入富含卵磷脂、镁的食品如蛋黄、豆制品、动物肝脏、坚果、荞麦等,对大脑记忆功能有很好的维持作用;平时多吃海鱼及贝壳类食物,因贝壳类食物和海鱼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益于脑细胞的恢复。多进食如黑豆活血粥、桑葚贞子粥、参杞核桃粥、黄芪白芷鸡、桂圆肉煮鸡蛋、山药杞枣鸽子肉汤、冬瓜草鱼汤、红枣白果汤、天麻煲鸡汤等对营养脑神经有帮助的食物。不宜喝咖啡、深茶和含咖啡因的饮料,也不宜饮酒和食用易过敏的食物。并注意饮食有规律,营养平衡。③环境。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病人处于一个布局合理、空气新鲜、安静、整洁舒适、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同时了解其家庭情况,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其康复极其重要,由于疾病及经济方面原因常导致家庭不和,应向其家属说明,使其理解,努力改善其家庭环境。④调动病人社会积极性,多结识朋友和参加社交活动中,使病人充分融入社会中,让病人感受到社会温暖以减轻其心理压力。⑤松弛疗法。松弛疗法之前,可先用黄芪、艾叶、川芎、红花、牛膝、桂枝、秦艽、荆芥、川乌、草乌煎煮,熏洗手足30min,然后边听轻音乐边进行松弛疗法。a)按摩头皮。先用双手热搓、按摩面部,再从前额发际处头皮摩向颞部。b)做深呼吸。让病人用鼻子吸气,尽最大力吸气,然后均匀从嘴唇缓慢呼出。c)提眉皱眉。让病人尽最大力提眉,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和眼裂增宽,接着皱眉、紧闭双眼30s,然后放松。d)用力咬紧牙关30s,然后放松。e)低头和仰头。将下颌抵住胸口,然后放松;将头尽量向后仰,然后放松。f)缩肩和耸肩。先将双肩向胸部尽量缩拢,然后放松;再将双肩向后用力挺胸,然后放松。g)握紧双拳30s,然后放松。h)提肋。向上提双肋,使胸腔扩大,呼吸放松。i)收腹。收腹30s,然后放松。j)足踝脚趾运动。用力绷紧双腿,足尖尽量下压30s,放松。整个过程重复做5次或6次,时间约20min。上述放松疗法经护理人员指导病人掌握后,让病人自行练习,在每天晚上入睡前进行。
1.2.1.2 社区方面 社区护士每周上门查房家访1次,为病人的康复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指导,电话联系,经常提醒和督促病人遵守执行护理方案的情况。回访时,护士应耐心细致,主动帮助病人,使其经常生活于轻松、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中,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护士应使用训练有素的语言,如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语言。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知识层次及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
1.2.1.3 医院方面 住院期间采取有利于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恢复的护理措施,如松弛疗法、心理指导等。出院后继续要求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定期到中心医院进行检查,了解病人精神症状、睡眠情况等,针对病人的症状,实施个性化护理指导,对个别有抑郁倾向的病人,还可让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
1.2.2 评价 护理干预3个月~12个月(平均9.02个月),进行追踪随访,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比较。
1.2.2.1 临床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研究对象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该量表由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组成,有20个因子共74个条目组成,每个因子反映受测试者生活质量的某一方面,每个条目评分为1分~5分,因子分由条目分相加或加权而来,每个因子的粗分最高为20分,最低为4分。问卷中每个维度每个因子均包括主观满意度和客观状态2类条目,最高分均为10分。因子分累加成维度粗分,再运用转换公式使每个因子和维度分转化为0分~100分的标准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水平就越好。实施护理干预前,先采用GQOLI-74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实施护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病人均再次进行生活质量调查。
1.2.2.2 临床效果判断标准 病人的治疗疗效结果以治愈、好转、未愈及加重来表示。治愈:各种症状消失连续2个月以上;好转:症状的种类较治疗前少1/3以上,或症状每周持续时间较前减少1/3以上,持续3周以上;未愈:症状的种类减少小于1/3,并且症状每周持续时间较前减少小于1/3,持续3周以上;加重:症状的种类较治疗前增加1/3以上,或症状每周持续的时间较前增加1/3以上,持续6周以上。
1.2.2.3 病人满意度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测定两组病人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程序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s) 分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s) 分
时间 组别 例干预前 观察组 100 42.97±4.96 38.32±7.29 47.73±9.91 46.86±5.47 38.25±7.39对照组 100 43.12±3.31 37.92±7.12 48.12±5.06 47.55±2.45 39.36±6.23 P>0.05 >0.05 >0.05 >0.05 >0.05干预后 观察组 100 49.93±2.31 38.72±6.31 54.26±7.35 52.33±5.26 49.14±3.24对照组 100 42.08±8.31 37.18±6.42 49.67±10.12 36.91±12.71 36.10±8.99 P<0.05 >0.05 <0.05 <0.01 <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车辆数量剧增,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急剧增高,导致颅脑外伤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很多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表现出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有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不能耐受噪声、耳鸣、眼花、步伐不稳、疲乏、无力、食欲缺乏、人格改变、消极悲观、抑郁寡欢、颈项酸痛或出现斜颈等,往往一人具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护理方法紧紧围绕病人临床症状实行对症式的经验性护理,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病人多层次的护理需求,对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实施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多方面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3.1 实施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的生活质量 ①总标准分评价:总标准转换分基本反映了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总体生活质量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在干预前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颅脑外伤综合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物质生活:从表1可以看出,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③躯体功能: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对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改善了病人的睡眠状况,使病人头痛、胃肠不适、四肢乏力、腰背痛等躯体症状减轻,而且食欲增加,睡眠质量好,听力、视力和自理能力等运动和感觉功能加强,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④心理功能:目前认为,颅脑外伤综合征与原有外伤的轻重程度并无相应关系[4]。颅脑外伤综合征靠单纯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都不能收到很好的疗效[5,6]。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实施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后心理功能维度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所含因子包括精神紧张度、认知功能、自尊、负性情感和正性情感等干预后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病人的家庭开始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病人可以从家庭支持中、医务人员的关心中,缓解病人焦虑情绪和抑郁状态,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能保持健康、开朗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充满信心,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⑤社会功能:观察组社会功能维度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有医务人员的帮助、工作中朋友的支持、家庭中配偶的关怀,都使其社会支持、工作与学习、婚姻与家庭等因子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2 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病人的颅脑外伤综合征症状 由于颅脑外伤综合征的病程长,且症候表现不一,医护人员通过对家庭、社区、医院方面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加强与病人家属沟通,在家属的配合下,从基本的饮食开始,全方位改善病人的心理、生理状况,减轻了病人症候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治愈、好转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未愈、加重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12个月后,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症状,促进了病人的治愈和好转。
3.3 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病人满意度 医护人员从家庭、社区、医院方面对病人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病人能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自然会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从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较长时间对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实施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颅脑外伤后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应用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突出专科护理质量,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推广。但在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干预形式,既要提高病人家庭支持度,又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医院治疗,制订干预计划,多管齐下,方能达到最终目的。
[1] 曹学成,韩怀忠,王玉华.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56.
[2] 农玉白,邝群笑,于金梅.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90-91.
[3]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89-292.
[4] Chan RC.Attentional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ing post-concussive complaints:A general deficit or specific component deficit?[J].J Clin Exp Neuropsychol,2002,24:1081-1093.
[5] Mittenberg W,Caynoc EM,Condit D,etal.Treatment of post concussion syndrome following mild head injury[J].J Clin Exp Neurepsychol,2001,23:829-836.
[6] 刘诗翔,刘波,梁燕,等.脑外伤后综合征与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