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
2015-05-13孙小冬
孙小冬
高中化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入化学教学的怪圈。工作勤勤恳恳,也花费了大量精力于教学上,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化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何在呢?其一,将学生视为被动灌输的机器,课堂教学停留于“满堂灌”、“一言堂”,停留于“考点”、“热点”的重复唠叨,甚至将该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演变为“黑板实验”;其二,将学生视为道具,师生间的关系停留在“需要”上,对学生缺乏尊重、情感交流和心理调节,缺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缺乏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三,将学生视为重复、机械加工的机器,课内外训练停留于模仿,搞题型覆盖。学生实验停留于教师“导”学生“演”的模仿。这样,课堂效率必然低下,学生学力无法提高,学生的负担势必加重,学生的心理不可能健康。
提高课堂效率,从根本上看,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掌握学习知识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观察、实践、创新等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了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全面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准确,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操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高效性。
二、探究性教学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亲身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首先,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其次,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通过实践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学生经历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三、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确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的空间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给出去,留一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张满了弓,却不发箭,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记忆便更深刻。
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同时让那些开思想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一堂课里,切忌“两头无剩”的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或提出问题之初,或结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或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广泛演绎,或判断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总之,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
四、巧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学习中,强化记忆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要求学生机械地、乏味地死记硬背,必会使学生消极对待,甚至厌恶学习,产生不良后果。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的方法等,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是历年来高考热点之一,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该元素被氧化,这种物质是还原剂,可运用口诀“升失氧还原剂”。在讲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可采用顺口溜为:化学式子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须相同;遇到两个已知量,要找不足来计算;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是捷径。
五、重视化学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美国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会懂得。这说明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自主探究,可以增强实验的观赏性、趣味性,也可以以实验现象展开问题讨论,或设计某一实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在新教材中,设计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总之,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最终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化学人才”,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如在氯化氢溶解性性质的教学中,教师演示红色的喷泉实验,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此时可以提问出很多问题:水为什么会喷射上来?如果把气体换成氯气,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呢?形成喷泉的条件是什么?面对这些新问题,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并且,可以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但“百见不如一做”。学生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对所学的知识领会更深,记忆更牢,用得更活。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了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但是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转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方法投入到化学课程改革中去。
(作者单位:大连市10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