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2015-05-12乔红梅
乔红梅
【关键词】 数学教学;快乐学习;学习兴趣;竞争机会;生活实
际;幽默;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105—01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上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其实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感知、记忆、抽象、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并探索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创设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上经过了一个卖饼的店铺。唐僧让孙悟空买了一个饼,那么师徒四人应该怎样分饼?学生马上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在小组内一边交流、一边分圆片、一边说方法,而且还讨论怎样分饼才能使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每个人都没有意见。这样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教师教得也轻松。
二、提供竞争机会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都很强,在教学中创设一些竞争情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提供竞争机会。
例如,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中比一比谁的智慧星最多;中年级可以比一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高年级可以比一比哪一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最激烈,就请这一小组的学生进行展示。在各种竞赛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知识学得轻松。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努力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是有用的知识,而且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鲜活不枯燥,让学生易懂又感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笔者先组织了猜谜语的游戏,由此引出新课。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后,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课的知识。最后让学生拿出自制的钟面,和笔者一起拨动钟面的指针认识整时和半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要风趣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功效。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常会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
比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只?”学生心算和笔算后仍然面露难色。这时笔者发令:“全体兔子起立,举起2只前脚”,学生开怀大笑。笔者顺势追问:“现在鸡和兔的脚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多少只脚呢?”学生回答:“45×2=90只”“少了多少只?”“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26÷2=13只兔子,32只鸡。”
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不断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试一试”、“讲一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发现新知识。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