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2015-05-12李凯
李凯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学习内容;合
作交流;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80—01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有效的数学学习内容
1.内容要有现实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即学生学习的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最终学生要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或以后的工作岗位情境中,所以要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2.内容要富有“挑战性、真实性”。富有“挑战性”是指学习中要给学生的任务具有挑战性、真实性,任务要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让学生面对一个要求认识复杂性的情境,即引起认知冲突。如,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四位数或三位数要具有真实性,让学生汇报完搜集的数据,任意找两个数进行比较时,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学生会集中精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是学习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知识,而是在探索过程中,从具体走向思维,并能够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二、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便更多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技巧,发散思维。动手实践是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技巧;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在合作中学会与同学相处;在交流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更要重过程,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也可以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等。有效数学课堂不但要重结论更要注重探索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以达到会学的目的。
2.有效的数学课堂还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判断和选择,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如,一次教授一道应用题时,一名学生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就是说不清,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其他学生也不能帮她,这时我不但没有批评她还笑着帮她表达了她的意思,正是这样的宽容和尊重,帮她树立了自信心。这样的研究学习氛围和宽容的支持性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愉快中学习。总之,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得出自己的结论;要随时掌握并调控课堂中的各种情况,以便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使课堂学习紧凑、有效。
三、设计扎实有效的课堂练习
1.练习要具有趣味性。课堂练习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工夫。教师要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竞赛性的练习趣味性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要具有拓展性。在课堂练习中,应适当增加一些原创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思中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