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的差异

2015-05-12于霞

科教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

于霞

摘 要 习语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固定短语和固定短句,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习语简练精悍,言简意赅,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英汉习语能够反映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习语翻译的优劣会对整篇译文的质量将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6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YU Xia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eifang, Shandong 261053)

Abstract Idioms are fixed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which have been refined through years of practice. Concise in form and comprehensive in meaning, idioms are the gems of a language. Idioms are production of people's wit and wisdom. They best mirror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embodied in a language and thus are carrier of national flavor. So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whole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

习语是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产生的,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两种语言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因此在汉语和英语的习语的表达方式中,它们会有一些共同点。另一方面,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着它们各自的一些特点,因而习语在表达方式上就会有差别。本文将对汉语和英语的谚语和成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1 生活环境的差异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气候,这就导致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习语,是人们劳动生活的反映,在内容上也是有所差异的。英国人的祖先居住在平原和海岸边,他们的习语往往会源于航海和渔业,如in the deepest water is the best fishing (最深的水里最好捕鱼),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坏天气才能识出好水手),all at sea(晕头转向)等;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存繁衍,形成了自己耕作的生活方式。因此,汉语习语中很多是对丰富耕种经验的描述。例如:“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春流一滴汗,秋收装一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英汉习语在用法上就反映了各自差异。例如,比喻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的时候,英语的表达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却说 “挥金如土”。

中国位于东半球,英国位于西半球,因此中英两国在地理气候上有很大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于“东风”与“西风”有着不同的理解,“东风”与“西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文化中,“东风”相当于春风,常含有褒义。“东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春回大地,万物吐绿。如:“东风送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而西风则象征着凄凉,萧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次的“西风”就是指着寒冷、萧瑟的秋风。而英国,地处北温带,属于海洋性气候,春天吹的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Oh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而英国的“东风”吹自欧洲大陆,象征“寒冷”、“令人不安”,因此英国人不喜欢“东风”。 英语习语中中有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 , its good for neither man nor beast.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s at the best(风起东方,人畜不安。风起西方,气候最佳。)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有时相似的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在翻译某个习语之前,必须要考虑这个习语是否有着明显的环境因素。

2 历史典故的差异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也形成了习语的特殊的文化个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习语来自历史典故,这些习语简洁明快、涵义深远,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很多习语是出自历史典故,如“四面楚歌”(to be besieged on all sides)、“有眼不识泰山”(to fail to recognize a person of eminence through his face)、“暗渡陈仓”(to do one thing under the cover of another)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和莎士比亚文集,如Every why has a therefore (凡事必有因)、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美名勝过财富)、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等。英语中还有很多习语反映了罗马入侵这一历史,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另外,很多英语习语也来自著名的文学作品和知名作家的评论,如Knowledge is power.(Francis Bacon: Of Beauty)(知识就是力量)。

因为历史不同,很多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的表达。所以在翻译习语时,必须要了解和分析习语的历史背景,以正确地理解并译出其深层意思。

3 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宗教信仰对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英汉语言中有大量习语带有深厚的宗教色彩。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老天爷”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谚语是与佛教、和尚和庙宇有关的。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该词语用来形容机遇非常难得。另外还有“借花献佛”(to 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ed flowers―to borrow something to make a gift of it)、“放下屠刀,立地成佛”(a wrongdoer achieves salvation as soon as he gives up evils)、“無事不登三宝殿” (No one comes to the trinity without a reason.―to call on somebody when one is in trouble.)等。另外,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汉语中有一些习语来源于道教,如,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因此就有许多习语是和上帝、《圣经》、魔鬼、教堂相关,或者起源于一些宗教活动。如as patient as Job(像约伯一样忍受,耐心非常大)、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a doubting Thomas(不肯相信别人的人)。

可见宗教文化对英汉语言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需要十分注意那些类似于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因素,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误会。

4 英汉习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通常人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动物或者事物将一些想要表达的思想表现出来,而这些往往能引起人们的一些反应和情绪,而这些反应和情绪往往因为中国和英美的风俗习惯的不同而有差异。尽管许多时候这种联想并没有太多的或者根本没有科学根据。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英汉民族在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关于狗的习语以贬意为主:“鸡飞狗跳”、“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仗人势”等。中国人往往将“狗”视为令人厌恶的代名词。只是随着东西方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只是随着东西方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英语民族喜欢狗,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被视为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英语中的很多习语都能体现西方人对狗的亲密态度,为狗为喻体的习语多带褒义。如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有功者受赏),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的日子),to be top dog (居于高位)等等。形容人“拼命工作”用work like a dog。在英国人眼中,“dog”还具有忠诚可靠的品质,比如doglike (忠诚的)。

此外,西方人对蝙蝠没有好感,英语习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 (瞎的像蝙蝠一样,有眼无珠)。由于吸血蝠的缘故,人们提到蝙蝠时,还会想到丑陋、凶恶的动物形象。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这种联想可能是因为“蝠”同“福”同音。

可见,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地理、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汉语和英语的习语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要想在翻译中避免表面相似而实际意思不同的情况出现,首先必须要了解要翻译语言的国家的风俗习惯。翻译时还必须注意汉语和英语中有许多习语反映各种的民族或地方色彩,翻译时应当保存这种特色,注意不要用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色彩的习语去硬套,以免和原作的上下文形成矛盾。有时,为了交代清楚原意,还必须加注。

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思,除此之外,还应尽可能地保持习语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以及民族、地方特色等等。只有具备了语言、社会文化、民俗方面的知识,运用具体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才能准确翻译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Language and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4.

[2]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4]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 朱耀先.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中国翻译,1997(4).

[6]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够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翻译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