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不是军队
2015-05-12
互联网金融这个话题非常热,打开网站就会发现到处都谈这话题。
我手机上的微信圈每天大概有6个群是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每天早上有几个主讲嘉宾,一天的关于互联网金融信息量在我的手机上大概是有不下500条。今天会议组织者是《金融理财》杂志社,互联网金融与主题不是太相干,但是我想互联网作为金融的重要手段,或者是未来互联网在中国高净值人群金融理财能力方面会有重要的作用,今天在座的各大多是乙方,作为客户的甲方选择偏好重要的指标会是你们银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坐下来讨论互联网和金融的关系是有必要的。
去年以来,互联网讨论的很多话题到今天大家的结论性意见似乎比以往清醒了一些,前天看到了一篇介绍美国互联网金融的报道,大概讲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热度远远超过西方的任何一个国家,现在每天中国有两家P2P的互联网金融的公司诞生,现在在网上从事金融包括众筹、清算、理财和贷款的互联网公司,大约是6千多家,并且每天以两家的速度在增长,这似乎是让许多互联网的从业人员非常兴奋商机到来的时刻,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跃跃欲试,所以我今天的题目就是谈一下金融互联网及其高科技运用的误区以及前景。
互联金融的幽默剧
互联网甚嚣尘上的态势越来越热,到今天为止我们见到是很多银行、大型的金融机构都大量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军这个领域,大型商业银行大部分已经开辟了电子商城,有的中小型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在做同样的尝试。银行开电商,电商办银行,这是互联网金融热潮的幽默剧。
互联网公司对申办金融机构跃跃欲试,热情高涨,现在提出要建立互联网银行的有几十家,已经拿到了互联网网上第三方的清算的有几百家,还有做P2P的贷款机构有了5千多家,还有为众筹服务,众筹集资有几百家,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人群或以及相关的人群增长速度超过了所有行业的增长的就业增长的速度。
我和一个人开玩笑,你们行长在外面不谈互联网金融,怕被人瞧不起,所以言必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企业不谈金融就觉得没有商业的前景,所以这两股态势的热情,使得我们在很多基本概念上造成的误区以及监管机构的左右为难。
我们知道这一次整个互联网技术浪潮的三大内容,第一是以解决快速通讯手段和智能移动终端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的解决,中国在全球是同步的,打破了原来PC机在线的概念,移动终端或者高宽带的高速通讯条件,使得我们很多金融的产品的销售或客户服务的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送达。
第二,是以存储设备的关键技术作为突破,解决了大数据的问题,所以大数据作为这次技术浪潮的第二个主要内容,这样使得所有商业行为以及个人的消费行为包括金融消费行为可以通过大数据的采集、整理或加工得到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得到一个正常客观的统计数据,进而使我们在产品设计上面,在金融的服务上面能够准确的到达或配送,以及进行产品的分类也包括客户的风险的分类管理。大数据是这次技术整个核心的第二个主要内容。
第三,云计算。云计算这个技术的突破,使得过去企业的单机房或者是比较小的局域的信息存储或提取已经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扩大和计算能力的提升。这样使得我们通过小的投入可以参与或者是加入到整个大的运算当中去,例如我们的微信,我们每天的信息很多,而我们手机的信息存储是在云端,不需要删除所以用户感觉手机的微信存储空间巨大。
这三个技术的突破使得我们在生产领域、金融的服务领域以及其他的传统领域、旧的管理方式就远远满足不了这种由技术带来的客户对服务或产品消费的冲动。金融领域里面,利用移动互联,利用大数据,利用云计算这种技术的组合改变我们的金融机构时机已经到来。但是我们的金融界,特别是我们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技术的三大领域里面的片面的认识,只重视了目前淘宝和京东等商城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体验,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认识还是欠缺的,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是不切实际的。
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去做购物平台、电子商城,这不得不说是我们银行家在新技术认识上面带来的浅薄和浪费。我不相信你们现在跟着淘宝,跟着天猫去开商城,不把精力投放在金融服务的本职工作上面,例如银行卡的广泛使用,电子银行的快捷服务等等,你们的金融消费者客户会对你们满意吗?你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搞这个商城,为什么不研究一下各种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针对性的做好在网上末端的这些投资者方面的贴心的关怀、支持的到达、产品的介绍、风险的提示。
我们应该要加强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所有企业的行为进行严格跟踪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我们很多商业企业就是因为今天没有支付能力无法进货,明天赚不了钱,我们有很多工业企业,拿了订单付不起钱,明天不能生产,这就是金融所应该关心的问题。而这个产业链工业客户、商业客户、贸易客户完全被金融机构所控制着所掌握着,我们应该从他的采购、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结算,资金的回笼每一个环节提供贴心关怀式的金融服务。
我认为对银行来说,互联网新技术的到来,给咱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是重新构造服务体系或者是重新调整银行内部的分工,必须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要对现有部门进行改组,这个比建淘宝网有用得多。要以企业或消费者个体作为你的核心服务对象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金融机构各部门的数据接口的壁垒一定要打破,要重新构造一个新型的金融数据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迎接新技术对你们的挑战,而不是开商城。
保险也是如此,保险的销售、定损、理赔,都是应该建立大数据的,历史的数据和现在的情况应该进行大数据的整合,才能真正把握着理赔的数量,才能够提升保险人得到赔偿的满意度,而不是去排队,去一个个求人批的条子,这样才能提升保险行业的质量。因此金融机构的大数据整合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的机会也是挑战。 证券公司也是如此,证券公司的非现场开户和远程销售,首先要解决法律问题。
第二个就是金融的误区。金融是一个组织行为,这种组织行为它是对公众的承诺,是一种责任,它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互联网是一种通讯行为,它即使是点对点也好,互相之间的交流也好,在某种信息准确性上面,他当然要承担责任,但是每一个单个的信息不构成或者是很难构成法律裁决举证的重要要素。因此像我们现在的电子货币也好,包括最近要发行的QQ货币也好,玩一玩可以,但是要作为支付手段去购买其它东西,它必须要国家赋予它的一种购买的权利。
第三个误区,金融是一个产业分工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产业分工的开端。互联网是一个产业的初级,它是一个工具,它们所处的社会位置不一样,一个金融机构,它必须有销售团队、策划团队、客户服务团队、风控团队、定价团队、研究团队等等,它是一群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人所组成的一个专业机构,互联网企业不具有这个能力,现在我们在这个上面的认识也是误区,认为有互联网就能做金融,而金融是一个复杂的服务体系,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把我们的金融产品卖出去,可以把我们的保险卖出去,但是它是一个销售端,但是它卖出去以后,怎么去识别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性?怎么估值?产品的销售对象怎么定位?风险是如何?怎么样去控制风险等等这些,都必须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分工、社会分工最终的结果。而互联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间它起到提供信息流,提供数据分析的支撑,但不能代替它。
积极应对的挑战
第三个问题是互联网在金融方面的一些法律问题。互联网作为金融的延伸服务的手段,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有许多的法律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我们的储蓄和证券以及保险的非现场的开户,客户的身份的辨识,电子文档的法律依据,电子财产的转让,分割、继承等等这一些问题,在法律上面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至今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在很多交易过程中需要有第三方认证,第三方的法律作用的界定也需要法律的支撑。
第四个问题,金融机构怎样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
第一个,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让客户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很多张银行卡,其实客户最理想的是一张卡都不拿,能够消费买东西,或者最使用一张卡能够解决全部问题,但是我们的银行,它就不可能把一张卡的功能聚财富管理、信用卡消费、储蓄存款、转账服务为一体。
第二个,我刚才说的要利用大数据实行银行内部的数据的整合,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贸易企业和各种各样的企业提供周到的金融服务也包括产业的风险提示、清算等等一系列服务,由此来赢得客户的忠诚度。
第三个,金融机构的人员配比应该要变化,现在金融机构大部分的人员配比都是非技术专业的,未来可能大部分还是非技术专业,未来要充实技术人员,特别是IT技术人员的比例。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应该大概是三分之一的人要学技术的,目前这方面还不能够,要使得银行的员工,IT技术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得业务部门有数据的整合、使用、挖掘、分类的能力,使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满足各个行业和各类人群对金融服务的需要,是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
第四,金融的产业链要外包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业务给有能力的公司。比如互联网公司以及专业的销售公司,他们就可以把客户整合起来,大银行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末端客户自己去管理。整个金融环节的产业链要部分转包给有能力的专业公司,这是一个大的社会分工的趋势。
最后一个问题对新技术使用的担忧和展望。新技术的到来是改变我们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机会,一方面提高了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但是它对于现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一些挑战,我们要积极的应对它,要有长期的规划或实施的步骤,要充分体现金融机构的技术的适当、稳妥,积极的态度。技术归技术,绝对不要把军工厂变成军队,它是军工厂,军队不仅需要步枪还有需要很多新的武器,更重要的是要有组织作战的能力,现在让互联网公司都去搞金融,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有点像把军工厂变成部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