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研究方法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12李浩然��
李浩然��
摘要: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设计基础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引入“设计研究”这一方法,构建以“理论基础—实践调研—分析研究—设计导论”为主线, “一个体系四个板块”为核心教学内容,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调查与研究”“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研究式教学体系,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促进教学质与量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设计研究;教学反思;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8204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园林)专业最关键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大都是将“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即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经过这种系统的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思维明显增强。但同时受制于作业条框的限制,受制于理论的约束,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设计作品难免与“功用”有所脱节,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设计研究”这一方法,可有效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一、设计研究的内涵概述
所谓“设计研究”,包括“针对设计的研究”、“为了设计的研究”和“通过设计的研究”三个范畴。其中“通过设计的研究”对设计学科发展来说具有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意义[1]。作为系统性范畴的“设计研究”,它的目的在于认识或者具体化那些人造事物或系统中的构型、构成、结构、意图、价值及意义[2]。
将“设计研究”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结合具体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人”在空间的主体性、主动性和随机性,由此培养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理解“人—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将想法与表达同步、功能与使用同步、空间与行为同步。
(一)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结构体系
根据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所制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大二学生基本设计素养的同时,结合“设计研究”的部分内容,将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教学结构设置如下 (表1所示)。
三维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完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分组完成一个“命题”式的游园模型制作14
4风景园林表现及技法讲授并训练学生对风景要素的表达能力,了解相关制图规范及标准辅助开设《风景园林制图》课程2
5环境中人的行为与空间讲授人在环境空间的行为方式,特点及空间的使用率分组调查某一公园的总体布局,节点布置及各时间段游人的活动内容、行为癖好等8
6设计风格、发展趋势及著名设计师介绍讲授当前风景园林学的主要风格、流派和主要发展趋势,并介绍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及其作品6
7风景园林设计入门讲授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基于概念的风景园林设计形式及表达设计校园某一小场地为主,面积控制在300m2内14
56
该课程设计体系保留了传统教学内容,结合风景园林发展研究涉及到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关注行业动态,能动性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概括地说,这一教学结构可概括为“一个体系四大板块”,即以概论为核心的导入板块(第一、二章)、以构成与表达为核心的基础板块(第三、四章)、以行为和风格相协调的研究板块(第五、六章)和以设计入门所构成的实践板块(第七章)。它将“新与旧”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调查与研究”“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研究式”教学内容。
(二)结合优势
将“设计研究”的部分研究方法探讨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体系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集聚成“点模式”,即,将多变、离奇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观点转化成具象思维。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导向,按照“理论基础—实践调研—分析研究—设计导论”的路线完成教学。
二、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体系介绍
(一)以基础为准则,导入案例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在学校的发展中已历经了一个相当长的平稳时期,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基础能力培养集中分布在第一和第二板块,其核心内容仍然延续原有设计初步教学体系内容,即强化构成与表达,以三大构成、素材表达为主,通过模型设计将“二维空间”的保守转向“三维空间”的灵活,并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和教学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作为案例,循序渐进,逐步导入,强化基础。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园林素材的造型、视觉、空间的表达在设计中的运用[3]。亦忽视“人”作为空间的主体使用者的行为癖好、活动方式及行为特点等。长期以往,设计思维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即“重形式而轻功能”,与功能主义背道而驰。为此,不得不探寻一种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设计研究式教学方法,减少干扰,追求实用。
(二)以创新为驱动,寻找新契合点
为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经过专业建设组的集体讨论,结合风景园林的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研究动向,引入了“设计研究”这一方法,探索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的契合点,形成新的教学结构体系,达到“以点促面,以面聚体”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效果。
1. 契合点一:环境空间与人的行为
就本质而言,风景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即设计探索出适合主体人的行为的空间。众所周知,场地环境是由“相对静态的实体空间”和“相对动态的体验者人”共同组成。对风景园林设计新手而言,想从体验者的角度迅速转化为设计师的角度并非易事。要改变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实际案例和场地调研双重结合,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设计师式思维”方式。同时组织学生实地感受并体验环境空间,观察空间中人的行为方式、特点等,进而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空间中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随机性。全面理解空间中人的行为,通过“过程式”的设计研究达到对“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进行思考。
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以实践教学为主,组织学生到广场、公园、居住区等人为活动较为密集的地点进行采样调查。记录同一空间中不同时段内人的活动特点、行为癖好等,同时记录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中,活动频率发生较高的地段、空间环境质量及无人问津的“废空间”。结合课堂讨论总结出各类不同性质、不同地段公共空间的构成特点,同一性质不同地段的空间及同一地段不同时间段的主体行为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养成平时留心观察空间中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发现空间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并在今后设计实践中如何规避。
2. 契合点二:导入设计风格及著名设计师
就设计本身而言,无章可循,变化的模式和解决场地的能力都离不开设计的本原,即理解相对固定的设计风格的本质。掌握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及相关作品,并从建成案例中探究相对固定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师式思维方式”表达。从这一点逐渐培养风景园林初学者的设计思维——一种基于人性角度的行为空间探究设计。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导入风景园林学中较为常见的设计风格,介绍相应设计风格的特点、相关案例、优势与劣势以及应用范围。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师主要选取国内外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 介绍其背景、设计风格并分析其主要代表作(详见表2)。
3. 契合点三:设计入门的引导
风景园林的实践性强于理论性,这也是“设计研究”的本质所在,通过设计达到研究的目的。将理论视角下的想法付诸实践,解决人的欲望与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6]。
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通过案例讲解、设计师的创作理念、设计训练一系列过程的逐步演练与分析,引导学生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并最终获得诗意栖居的“第二自然”,这一板块的教学有着较强的纽带作用。为较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场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解概念与形式的相互转换,结合建成案例剖析、案例训练以及案例反思这一过程来完成。
三、结语
“设计研究”作为风景园林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将人工化世界转化为人情化世界。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既要引导,又得担当。而两者的结合,对于教师和刚踏入设计之门的学生而言,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要在这一过程达到互利双赢,必须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是,强化基础教育,以基础带动能力。在基础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相关园林要素的表达,理解并熟练运用园林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培养空间式的思维,将二维图转化为具空间特性的三维图。
二是,并达到读懂每一个案例图后的故事,弄懂事实的真相。案例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一直居于首要地位,但案例背后设计师鲜为人知的创作过程、推演过程、后期使用及使用的影响评价却是帮助学业理解案例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教与学中理解设计的关键所在。案例背后的故事在设计性教学中所扮演的积极引导作用,不仅是提高学生实际画图及表达能力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的部分。只有通过著名案例的讲解与现场案例的教学双重结合,设计研究的教学方法才能得以较好的推演和发展。
三是,结合热点,循序渐进。设计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键点一方面在于通过案例的介绍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借助行业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多学科、多角度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能力,从而循序渐进养成“设计师式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推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取得新发展。参考文献:
[1]郭湧,张英杰. 德国市民花园设计导则研究[J].风景园林,2011,02:72-77.
[2](德) 沃福冈·尤纳斯,李正. 设计研究及其对于学科方法论发展的意义[J].风景园林,2011,02:85-89.
[3] 王浩,苏同向,赵兵. 聚点成面、以面拓展、强化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J]. 中国园林,2008,01:16-19.
[4]刘晓明,王朝忠.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及其极简主义园林[J].中国园林,2000(04):59-61.
[5]章俊华.“自然风景的再现”——日本景观建筑师三谷徹及其作品[J].中国园林,2003(04):10-12.
[6]王绍增.关于中国风景园林的地位、属性与理论研究[J].中国园林,2014(05):15-22.
Abstract:
Preliminary design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t has direct effect on students basic design abil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development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method of design research wa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build a research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hich was constituted of a mainline inclu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the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the preliminary designing. The teaching system is beneficial for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and it can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eliminary design; design research; teaching reflection; discussion
(编辑梁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