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论坛·“同名(同宗)村·心连心”系列活动两岸一家亲 共建新家园

2015-05-12程朔

台声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宗亲俞正声同名

作者丨记者 程朔

6月12日至16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同名(同宗)村·心连心”系列活动先后在厦门、漳州、泉州举行。来自基隆大岞村、台北青山里、台北许厝、新北板桥区、桃园同安里、台南红厝里、台南锦湖里、高雄茄萣区、花莲吉安乡等地的100多位台湾“同名(同宗)村”代表跨海而来,与相对应的大陆“同名(同宗)村”乡亲共200多位乡亲,共叙血脉亲情。

两岸宗亲拜谒慈济祖宫

本次联谊活动由福建省台联、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侨联等9家单位联合主办,由漳州市台联、泉州市台联、厦门文广传媒集团、福建省海峡谱牒文化研究院、台湾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台湾颜氏宗亲会等协办。

本届海峡论坛期间,“同名(同宗)村·心连心”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两岸一家亲 共建新家园”主题活动、两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论坛、“中华情 两岸缘”书画摄影展和原乡之旅等。

380位乡亲开启续缘之旅

6月12日晚,第七届海峡论坛配套活动“2015年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欢迎仪式在厦举办,闽台同名村镇乡亲约400人参加了欢迎仪式,大家闲话家常,追忆乡间习俗、百姓生活,在交流中增进情谊。

“同名村”,就是台湾一些村落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历史上,大陆赴台开垦以闽粤汉民居多,先民到台湾后,聚族而居,把自己在大陆祖籍地的府、县、乡、村地名、街巷名和宗祠名、寺庙名,乃至家乡的山川名胜名称,甚至以开发建设台湾有功的历史人物、有影响的垦台名人、移民首领名字、家族姓氏作为在台湾新聚居地相应名称,并延用相同的堂号、延用传世辈字序列,以此铭记自己的祖籍和根之所在,也因此出现了两岸“同名村”。

“同名(同宗)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在2013年6月第五届海峡论坛上首次亮相,以有据可查的两岸同名村落为对象,以两岸同名村乡亲寻根谒祖、交流互动为形式,扩大两岸基层民众之间的交流。从一届至三届的“同名村·心连心”联谊交流活动经历了从寻根、续缘到共建的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轨迹,获得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已成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的重要平台。

欢迎仪式上,两岸宗亲共赏民俗表演,互赠地方特色的伴手礼。参加本次活动的台湾乡亲代表傅建峰说,他来自台南市安平区,祖籍同安,台湾信奉的妈祖、关帝都是从大陆传过去的,而台湾和福建的方言都是相通的,两岸有化不开的血缘、文缘。“能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很开心,希望有更多的乡亲来大陆寻根。”

两岸颜氏宗亲共祭“开台王”

6月13日,“两岸一家亲 共建新家园”主题活动在厦门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举行。这里是“开台王”颜思齐的祖籍地,也是两岸共建新家园示范点。在这里的活动主要包括慈济宫进香、共祭颜思齐、发起倡议、体验参观等,凸显了两岸共建主题下,活动内容的互动性、参与性。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臧杰斌,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菱和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台湾方面的代表有闽台同宗同名村(台湾)交流中心主任陆炳文及台湾颜氏宗亲会理事长颜武胜等人。参与宗亲联谊的台湾嘉宾,则分别来自基隆大岞村、台北青山里、台北许厝、新北板桥区、桃园同安里、台南红厝里、台南锦湖里、高雄茄萣区和花莲吉安乡等地方。

参加祭拜仪式的乡亲中,有位来自台北的年轻的科技公司老板。他就是与父亲一起来参加活动的颜子能。作为“开台王”颜思齐的后人,颜子能与来自台湾的宗亲一起,参访了青礁慈济宫,又来到青礁村院前社祭祖,并参观“两岸一家亲 共建新家园”的成果。他告诉记者,这次跟长辈来厦门,收获很多,不虚此行。

台湾宗亲跨海前来参加此次同名(同宗)村活动,其中三分之一为青年,大大改变了以往宗亲交流活动中参与者年龄偏大的现状。海沧区委台办主任张绍华说,“这次来的很多人是年轻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持续不断地互动交流下去,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不断增强他们更多的认同感与共同利益,这就是我们这个活动的意义。”

现在台湾颜氏宗亲总数近十万人。今年恰逢颜思齐去世390周年,两岸宗亲共聚院前社祭拜先人,可谓是对英雄的无限感怀和对先人的无尽缅怀。台湾颜氏总会理事长颜武胜致辞时表示,当前,两岸宗亲更应该借力使力、顺势而为,及时抓住机会共建新家园。

俞正声出席两岸“同名(同宗)村·心连心”交流活动

6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到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出席两岸“同名(同宗)村·心连心”交流活动,并与部分前来参加第七届海峡论坛的乡亲座谈。

院前社作为青礁村7个聚落之一,是两岸民间信仰保生慈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开台王”颜思齐的故乡。青礁村民与台南市下营区红厝里一族都是源出山东颜氏一脉。俞正声在前往闽南古厝大夫第的路上,一边走一边了解两岸颜氏历史渊源和交流情况。进入大夫第前厅,俞正声与两岸颜氏宗亲亲切交谈。穿过天井,看到正在后厅上国学课的“两岸阳光故事家族”师生,俞正声仔细询问师生们的学习情况,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离开大夫第,经过村民笑脸墙,俞正声乘电瓶车来到城市菜地管理房。在这里,他听取了两岸青年代表介绍共创“济生缘合作社”情况,勉励两岸青年携手合作,在共同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进会议室,俞正声与前来参加海峡论坛的部分两岸同名村乡亲交流座谈。来自台湾的4位同名村代表表示,同名村是两岸一家亲的见证,两岸同胞要维护好和平发展局面,建设好共同家园。希望两岸同胞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听完大家发言后,俞正声指出,两岸同名村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象。中国人不论走多远,血脉意识、乡土情怀都是不会改变的。无论是四百年前到宝岛开荒的先民,还是60多年前到台湾的大陆各地民众,在台湾都愿意修族谱、建堂号,目的就是为了不忘根本。同名村也是同根村、同心村,它饱含着同胞们的爱乡爱土之情,也是在告诉后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过去两岸关系历经曲折,两岸乡亲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现在两岸往来更加方便,乡亲们更应多交流、多来往,而且要让年轻一代更多参与进来,让同胞的根脉连得更紧、心拉得更近。两岸同胞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开创美好生活。

举办两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论坛

6月14日上午,两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论坛在厦门翔鹭大酒店举办,来自两岸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以及100多名两岸同名(同宗)村宗亲共200多人共聚一堂,围绕对两岸同名村形成历史进行研究与同名村文化精神的挖掘,以及在增进与台湾民众的交往与感情,凝聚共识,更好服务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互动交流。现场还同时举办了“中华情 两岸缘”书画摄影展,主办方精心挑选出数百幅书画、摄影作品,集中体现两岸“同名(同宗)村”的血脉渊源及交流往来。

院前社村民欢迎台湾宗亲来访

论坛上,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两岸同名(同宗)村的宗亲文化在台湾历史传承,从深层看是体现中国农耕社会宗族制度和宗法政治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彰显着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文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关系。

如今,海峡论坛正积极推动两岸同名(同宗)村的交流活动,促进两岸乡村基层社区的结对联谊,构建两岸根亲文化的价值传承体系,从而增强台湾民众对血缘关系的价值认同和宗姓族群的文化认同,让两岸数百年延续至今的更多同名村重新发挥起它们的重要纽带作用。

参加论坛的部分乡亲建议,两岸同名(同宗)村下一步要从寻根、续缘向共建发展。他们认为,两岸同名(同宗)村首先要大力打造同根文化品牌,加深两岸同胞同祖同宗的共识,促进敦亲睦族的日益深化,扩大两岸宗亲交流平台。

其次,要进一步搜集整理两岸宗亲中重要人士、新生代代表人士的资料,建立信息库,支撑源流研究和族谱修编对接工作,进一步协调好宗亲联谊等民间活动,做好宗祠的修缮、保护工作。

第三,是要着力推进两岸产业对接。就是以本土文化、对台交流资源为载体,推动两岸宗亲交流常态化,开展各项文化交流活动,打造根脉工程,推动两岸宗亲共创和分享两岸优势资源以及合作成果。

论坛结束后,来自台湾的“同名(同宗)村”代表展开了“原乡之旅”,分别回到相对应的大陆“同名(同宗)村”参访、祭祖,敦睦乡谊,共谋发展。

两岸同名(同宗)村的故事

拥有同样先祖、同样传承的两岸同名(同宗)村跨越海峡,用历史和血脉的因子,筑起共同的血缘、地缘、文缘、商缘紧密相结合的关系。

在两岸民间重新恢复交流后,同名(同宗)村的后代们就一直充当着重牵血脉的使命。同姓同宗、同根同名、同心同行,历史和祖先赋予他们的使命就是寻找自己的根和失散的兄弟姐妹。惠安和台北的青山村、崇武和基隆的大岞村、集美和新北的板桥村、都是早早就开启了两岸的合作。

两岸“锦湖里”的渊源,连接于共同的郭氏祖先。台湾光复后,大北马大门内士绅郭山藻先生回大陆漳州龙溪县石保村锦湖社,为缅怀祖籍居住地,故以“锦湖”作为村名。民国年间,郭氏十五氏郭春秧在台湾开办茶行,许多寮东郭氏后裔遂到台湾为其打工,另有一部分人是因被抓壮丁后随国民党到台湾。如今,台湾锦湖里郭氏后人约有800多人。

晋江东石镇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古代帆船一昼夜就可抵达。在日本侵占台湾时,台湾民众不愿意买日本倾销的布匹。很多东石人便将未经加工、漂染的低成本布匹带到台湾,深受欢迎。为了怀念故乡,移居后的东石人,将定居后的地方取名为东石乡,后来虽更名为布袋镇,但仍有一个东石村,并建有东石码头,与晋江东石镇隔海相望。每年元宵,台湾东石的新人们提着自己结婚时的那对宫灯,横渡海峡而来,欢度佳节。回去时,再把晋江新人们的宫灯带回去,挂在海峡那边的嘉应庙内。这样,只要数数两岸嘉应庙内的宫灯,就能知道两岸东石子孙的繁衍情况,这便是两岸“姊妹镇”一年一度的“数宫灯”活动。东石镇的数宫灯活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与台湾共同的民俗,也叫“闽台东石灯俗”。其间中断了50多年,2007年重新开始举行,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宗亲俞正声同名
同名
宗亲联谊与宗祠文化传承
中华余氏宗亲总会向洪灾重区湖南省平江县捐款10万元
三 人 行
俞正声在会见台湾青年参访团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人民一起努力
俞正声促研台青登陆就业对台政策“主动做”
俞正声
曹 操
世界郑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深圳举行首届恳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