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

2015-05-11关雪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理念对策

关雪平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高校专业课程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因此如何进行课程的设置,就成为了教育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通识教育这个背景之下,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应该秉承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格、培育治学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地方性的院校来说,课程的设置更应该具有其特色。本文研究了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相关理念和对策,为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背景 汉语言专业 课程设置 对策 理念

对于汉语言专业的课程来看,不同的高校需要按照其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在符合公共教育的基础理念上,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一、通识教育在汉语言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指的是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范围内,与文学、科学、古典文学等相关的一些课程内容,其是学生学习任何专业知识的基础,其可以在学生系统学习之前,对于所学内容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从本质上说,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分部,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社会责任心,成为带有发展意识的社会共鸣,按照内容上说,其培养学生具备一种非功利的学术态度和技能。因此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不同高校在进行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不应雷同,而是要带有其特色。但是课程设置的理念应该是相同的,即“培养人格,传承文明、治学能力修为”。

高校育人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为人处事中不带有功利的色彩,但是很多高校在育人中疏于对于人格的培养,即使在汉语言文学这种文学分为浓厚的专业中,学术中也带有很多的功利性,其表现就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减少专业性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共课程,比如英语、写作、经济知识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大学对于精神方面的教育培养有所减少,功利性质增多。对于一些工科性质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文化课程,但是并没有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现代大学生对于我国文学文明的认识正在流失,这也是大学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关于治学能力,很多大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识,其强调的是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普适能力,而非针对某种公司或企业存在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因此高校需要不断的改进其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从而提升学生治学的修为。

二、“个性化”的地方院校课程设置

本科的地方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不应该盲目的照搬高等学府,应该结合其自身的资源优势,设置带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其好处就是能够有效的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形成独特的学术氛围,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差异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侧重于汉语言和中国文学,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非专业课程,从而让学生有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

另外,地方性的高校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我国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因此进行地方性的历史文化教学课程必修,也是传承当地文明的最好体现。再有就是结合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同,形成带有学校性特色的教育资源,例如“国学导读”“名人文化研究”等等方面内容的课程,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开拓教育思路,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和对策

一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受整个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背景下看,其课程设置的重点仍然是自然科学,其根木目的是社会的需求,这点在工科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尤为突出。汉语言专业课程的减少,使得学生的教育越来越缺少人文性,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想要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目标,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是教学模块的转变,在公共性教育的课程上,灌输人文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突出重点,选修课程要覆盖面广,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实际与学术研究教好的结合。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的设置中按照通识教育的理念,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相互渗透。大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基地,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承我国的文化精神,让学生的治学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结语: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不同高校的课程应该秉承着共同的教育理念,结合地方性的文化不同,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实践理念和方法要灵活,不能盲目的模仿其他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综合的提升学生的人格教育,传承中华文化,让学生拥有扎实的治学能力,这才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在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育课程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理念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用心处事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