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跨度大空间火灾处置与安全防护
2015-05-11于忠江鹤岗市公安消防支队萝北县大队黑龙江鹤岗154200
于忠江(鹤岗市公安消防支队萝北县大队,黑龙江 鹤岗 154200)
浅析大跨度大空间火灾处置与安全防护
于忠江
(鹤岗市公安消防支队萝北县大队,黑龙江 鹤岗 15420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特性及扑救战术要点,结合实战经验,系统的总结了处置该类火灾事故的战术行动和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大跨度安全防护;火灾特性;战术措施
大跨度建筑空间大,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扑救难度大,处置困难,而且攻坚组内攻时机难确定,建筑内存放的物品多为易燃、可燃物质,经燃烧散发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安全防护要求高。
一、火灾特性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往往具有火势发展蔓延迅速、烟雾大、火势蔓延快、产生有毒气体、情况复杂、扑救难度大、坍塌速度快、易造成二次灾害、灭火救援持续时间长、不确定突发因素多,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以及火场用水量大等特点。例如:2008年11月6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一灯泡包装车间发生火灾,武陵公安消防中队1名战士在着火车间北侧大门外灭火时,门上一钢筋混凝土横梁突然向外侧倒塌,砸中其头部不幸当场牺牲;2013年1月1日,浙江杭州萧山友成机工有限公司车间发生火灾,萧山市一中队3名官兵在内攻搜救处置时,被倒塌的框架埋压,不幸牺牲。
二、战术措施
在火灾初期,应以快制快,强攻近战,杀鸡用牛刀,在最短时间解决战斗;在火灾中期,应将主要力量控制火势蔓延;在火灾末期,应适时内攻、分割火势,逐片消灭。在处置该类建筑火灾时,指挥部应审时度势,果断指令,根据火场态势,在不同的阶段,合理运用第一时间抢救、疏散被困人员;先冷却、后灭火;合理布置水枪阵地,保障火场供水;科学破拆、排烟导热;有效防护,实施内攻;准确判断险情,及时撤退;堵截分割、逐片消灭;及时调集社会力量协同灭火救援的等技战术。
三、作战行动和安全防护措施
(一)调集足够力量,强化靠前指挥。接警后,要一次性调派力量,并根据现场火情第一时间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情况并请求增援,增援时必须明确力量组成。战区支队要分级制定各类灾害事故跨区域增援预案,一旦需要增援时,要按满足自成体系的作战编成,配套调派主战车辆和供水装备,第一时间完成力量集结和投送。全勤指挥部必须按规定第一时间遂行出动,依托通信指挥车建立现场指挥部。在面积大、参战力量多的火场,必须严格落实分段指挥机制,并指定有经验的指挥员担任指挥长。现场作战命令必须由现场指挥部统一下达到各战斗段,各战斗段要按指令做好相互协调。
(二)坚持先控制、后消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内攻。首到力量指挥员必须加强火场侦察,根据火势发展态势,科学确定火场主攻方向和保护的主要范围,慎用夹攻战术。在火灾初期火势较小时,要果断深入建筑内攻灭火,第一时间控制火势。在灭火力量不足时,要敢于取舍,舍得“放弃”,同时在选择堵截阵地时要大胆采用堵截控火战术,给火势发展留有“余地”,建立第二堵截阵地。在内攻时,水枪手要先冷却柱子和顶部等框架支撑结构构件,测试和冷却支撑部件的稳定性,同时选择有利位置缓慢推进到燃烧区,水枪手要分两组交替朝燃烧区射水,防止燃烧区上方屋顶倒塌伤人。广东深圳“12.25”火灾,在厂房垮塌时,由于参战单位撤退迅速,参战队员没有人员伤亡,车辆没有受到损坏。杭州萧山“1.1”火灾,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厂房发生整体倒塌,3名内攻人员来不及撤离,被埋牺牲,代价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厂房倒塌后,火场总指挥员要立即组织各参战中队清点参战人员,如有人员被困,应迅速组织搜救。
(三)强化个人安全防护,注意观察,防止跨塌。官兵的安全防护在火场始终要放在第一位,没有了自身安全的保障,就无法出色的完成灭火抢险救援任务。一方面要坚持“四个必须”:一是必须配备相应装备。参与灭火人员应当配备空气呼吸器等最基本的常规防护装备,即使是最外围的灭火人员也必须配备齐全;二是必须侦查论证。在确定内攻前,要组织专家论证建筑是否有垮塌的危险,进入内部人员要配备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等装备,必须三人以上一组,最好同时推进两组,交替掩护推进,并配备强光手电、导向绳等逃生自救设备,并预设逃生自救路线;三是必须设立火场安全员。要在不同地点、不同角度设立多名经验丰富的安全员,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发出撤离的信号;四是必须设立临时救助点。在火灾现场外的安全区域设立洗消等简单处置区域,确保官兵安全。另一方面在进行防止垮塌观察时要注意“两上一下一高”:一是在上风方向设立进攻阵地,破拆时防止烟雾喷出伤人;二是在上风方向逐个开辟进攻通道,水枪同步交替掩护进攻;三是在下风方向设防时要充分考虑建筑倒塌的安全距离,尽量使用远距离大口径水炮;四是建筑构件、内部货物等支撑物过高时不盲目内攻,实行边冷却边推进,防止倒塌伤人。
(四)科学合理实施破拆排烟、枪炮结合打击等战术措施。火灾扑救中切记不要盲目破拆。对于有天窗的大面积、大跨度厂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天窗排烟,如果利用天窗自然排烟无效果时,要果断采取机械排烟,使火场形成相对稳定的“出气口”,为内攻消灭火点提供支持。在形成大面积立体型燃烧态势时,应采取射程远、冲击力大的移动炮、高喷车堵截火势,到场力量充足的情况下要安排射流均匀冷却周围的梁和柱,防止主体坍塌,掩护水枪内攻战术方法,形成交替掩护。
(五)落实火场战勤保障,解决“子弹”供应不足问题。要储备充足灭火药剂和战斗物资,并与社会单位建立储存、调运机制。必须依托动中通指挥车、移动便携卫星站等装备,第一时间组建现场三级指挥网。参战力量多、长时间作战时,必须组织装备维护力量对供水消防泵工作状况的巡检。大面积、参战力量多和缺水地区的火灾时,必须采用车泵接力供水、手抬泵供水等直接供水方式向火场补水,慎用运水供水。要充分利用火场附近的消防水鹤、天然水源、室外消火栓等供水设施,要第一时间调用联勤联动力量,调用洒水车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运水装具向火场补水,确保火场供水持续、不间断。
(六)强化对大跨度建筑的“六熟悉”。要始终将辖区情况“六熟悉”作为执勤岗位练兵的重中之重,强化实地演练,实现人与装备、人与战场的有机结合。各级指战员必须提高对“六熟悉”工作和火场安全行动训练的认识,大力开展对辖区内建造时间长、结构功能复杂建筑的调研和熟悉,大力开展想定作业和火场安全行动训练,不断增加消防战斗员的紧急避险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确保灭火救援行动安全圆满进行。
参考文献
[1]伍和员.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