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2015-05-11曹志飞
曹志飞
小学数学在学习内容上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互相结合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具有主动探索性和被动接受性相辅相成的特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其学习特点来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便能够保证教学结构的全面优化,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
1.学习内容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知识的简单认识,并能够简单运用。数学知识拥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的本质特征,所以作为数学学科的入门课程,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也具备这两大本质特征,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辑上,做到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所以,小学数学在学习内容上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学习特点。该学习特点也说明小学数学内容在本质是抽象的,是人类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的抽象概括,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意识,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具体的、形象的。
2.学习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相互结合的特点
数学知识在其本质上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教授给学生系统性的数学知识,才能够让小学生构建和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严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接收的知识量十分有限,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就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体系时,要学习圆的概念、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等内容的话需要十个甚至十个以上的课时才能完成,这也说明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遵循渐进性原则的同时还要保持对知识的系统性的学习。
3.学习方法具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相辅相成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探索,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已有知识进行再次探索和再次发现,并将其转变为自身数学经验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具有探索性;二是被动接收,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材和课堂,其学习过程就是一次接受课本或课堂知识的活动,所以小学数学在学习方法上也具有接受性的特点。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内容上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在学习内容上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特点给老师安排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它要求老师在强调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本质特征的同时兼顾小学生想象力缺乏和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低的情况,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一方面要让学生真切地接受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所以老师需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之后再传授给学生,将数学概念具体化可以通过寻求载体或布置情景等方式来完成;另一方面又要强调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象化的载体或情景教学知识上面。
2.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和渐进性互相结合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对教学具有客观制约作用,它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在前一课与后一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保证学习过程的渐进性。例如,在“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章节中,教师应先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内容开始教学,再通过利用三角形、梯形构建长方形从而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完成该章节中“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学习。
3.学习方法上探索性和接受性相辅相成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因为小学数学学习具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掌握好主动探索和被动接受之间的度,准确判断哪些问题是需要老师讲解的,哪些内容是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然后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比例性质”的数学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测量竹竿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来开展教学,其中“竹竿长度和影子在同一时刻的比例是相等的”的规律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而“比例”的定义和应用等内容则需要由老师讲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具有的学习特点,从源头上减少对教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结构的全面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