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以苏州市高校图协实践为例
2015-05-10王美琴
王美琴
(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06)
1 新常态的出现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在馆舍硬件建设还是技术应用软件方面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立足传统借还服务的同时拓展信息服务的新模式,在充分发挥资源保障作用的同时开展特色资源建设工作,在应用成熟技术的同时开发新系统、新软件以充分挖掘资源的使用价值,图书馆正全方位地为学术科研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图书馆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包括经费紧张、移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盛行,替代资源多、竞争强,新技术层出不穷等,笔者将其定义为图书馆面临的新常态,具体来说,新常态的表现特点如下:
1.1 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欧美各国图书馆普遍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据报道,经济危机对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冲击表现为:政府缩减财政预算、捐款持续减少、投报率大幅度降低、学术资源不断涨价[1],这使得美国图书馆面临留住员工、发展馆藏、提供资源和服务以及发展创新的负面影响。在我国,自2012年“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结束以来,国家没有再投入“211”经费,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界,如CALIS、JALIS等,也暂未获得国家的经费投入,缺钱、等待、停滞似乎成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新常态之一。
1.2 图书馆面临多类资源竞争,资源保存的价值观正受威胁
从Google、百度搜索引擎在网络中的风生水起,到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大受学者欢迎,再到近一年来兴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Course,MOOC),这些彻底颠覆高校的教学模式。同时,各种商业数据库商对高质量信息资源的高度垄断和层出不穷的替代资源竞争,使得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保存的核心功能得不到全面实现,不能全面满足读者对多类资源的需求,严重挑战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价值[2]。
1.3 国民阅读方式的改变,传统图书馆读者群正在流失
据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现实,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3]。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方式。据2012年5月IFLA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会议上透露,通过对全球59个城市图书馆的调查发现,相比2009年,2010年全球图书馆读者的实际访问量下降了16.8%,网络虚拟访问量减少了19.1%,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量则降低了23%[4],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正逐渐流失。
1.4 新技术不断出现,图书馆却不具备成熟的应用条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今,微博、微信、微支付、微电影等成为移动用户的挚爱,社交媒体成为新的传播平台,慕课、平板电脑、翻转课堂、游戏式学习、学习分析、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将在未来的1~5年成为高校主流应用的新兴技术[5]。但图书馆界人才匮乏,对新技术的应用基本靠外援,目前不具备成熟应用的条件,加上经费的短缺,对新软件、新系统的引进也越来越谨慎。
2 新常态与图书馆联盟的关系
新常态使各个单一的图书馆面临更多的挑战,给图书馆联盟带来了发展机遇。在新常态下,图书馆区域联盟显得更为重要、大有可为。大致来讲,新常态与图书馆联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2.1 新常态是图书馆联盟存在的社会根源
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图书馆经费紧张与读者需求间的矛盾。国内最早研究图书馆联盟的文献认为:图书馆联盟是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6]。自2000年以来,我国对图书馆联盟研究的文章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其仍然是研究热点,这与图书馆联盟所起的作用(文献资源建设合作、联机合作编目、合作文献传递、联机公共检索、合作数字参考咨询、人员培训与用户教育等[7])密不可分。随着新常态的出现,图书馆联盟将增加新的任务,包括:实现数字资源的合作购买、分摊费用、共同拥有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权;以联盟名义寻求资金赞助,发展和扩大联盟的服务项目;建设防御性联盟,等等。
2.2 图书馆联盟通过资源联合建设,可有效解决经费紧缺的常态
图书馆联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成员馆间的抱团合作,消除成员馆间的信息鸿沟,产生资源互补效应。图书馆联盟通过联合纸质资源采购,开展合作资源建设,成员馆可有侧重地选择购买各自特色的纸质馆藏,兼顾某一门类资源收集的全面性和联盟内所有资源的互补性;通过数字资源的联合采购获取较优惠的定购价格,把有限的资源购置经费用在刀刃上,有效解决联盟各成员馆经费紧张的问题。
2.3 通过移动式联盟数字平台建设,应对多样化读者需求的常态
一方面,图书馆联盟可通过建设移动数字平台,整合各成员馆的资源,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资源(期刊、电子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网络资源、机构库、视频资料、音频资料、课件等)、自建特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并做好网络相关资源的挖掘和发现,以应对各类替代资源对图书馆的挑战。另一方面,联盟也可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平台满足用户移动阅读、片断式利用网络的需求,使联盟的用户随时随地访问联盟资源,还可借助移动终端平台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以应对用户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趋势。
2.4 通过成员馆人力资源整合,应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常态
图书馆联盟成员馆间有着人才互补优势,联盟要真正发挥领导作用,应整合人才资源优势,合作开发新平台、新软件。如可研究图书馆资源与高校课程关联的新机制,参与到幕课(MOOC)的开发与应用中,联合开发应用于新生入馆教育的游戏式学习软件,等等。利用人才集成优势应对图书馆面临的新技术挑战。
3新 常态下苏州市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实践及图书馆联盟存在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2年以来发展迅速。国家级的联盟代表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省市级的数不胜数,JALIS就为其中的一个。苏州市高校图协成立于2009年,由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独墅湖图书馆等二十多家图书馆组成。作为江苏省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一部分,苏州市高校图协紧密围绕统筹协调、合力共赢、促进发展的目标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搭建了苏州高校数字服务平台[8],并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功能栏目,包括新闻、联合目录、学科服务、政策文件、区域高校、区域论坛。在此网站中及时发布协会的动态和新闻、通知及各成员馆的活动,发布成员馆的馆藏书目以达到资源共知共享的目的。
(2)开展了协作科研项目研究。如JALIS三期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苏州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参建单位: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等)。
(3)完成了系列数字资源联合采购,包括网上报告厅、万方学位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超星读秀搜索平台等,使得苏州市高校图协成员能以较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这些数据库。
(4)开展了区域性的协作服务,内容包括讲座培训资源共享、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科技查新。2009年至2013年期间,联盟间的文献传递总量达141 220篇次,并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
(5)定期开展区域联盟会议。苏州市高校图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即每年必须召开1~2次协会会议,议题是各馆间的工作交流、经验分享及数据库的联合采购谈判等。
苏州市高校图协的上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员馆间的交流,促进了资源整合、数字联合采购,有效互补了各自资源不足的现状,初步达到了合作共享、共赢发展的目的。
反观苏州市高校图协的发展实践,并放眼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情况,不难发现,国内图书馆联盟还存在不足,包括以下几点:
(1)图书馆联盟的管理体制不规范。无论是国家级的还是省市级的图书馆联盟,其管理组织架构比较松散,成员馆间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仍存在条块分割、“自扫门前雪”的局面。有效刺激成员馆积极性、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不多。亟待建立统一的章程和规章制度、加强联盟组织建设、明确成员馆的义务和权利、明确对联盟贡献的奖惩激励措施、规范联盟服务创新评估应用机制等,以获得联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
(2)联盟的经费来源单一、使用不科学。如CALIS是获得教育部重点投入的国家级图书馆联盟之一,开展了联合目录子项目、引进数据库子项目、高校学位论文库子项目、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重点学科导航库子项目、虚拟参考咨询子项目、教学参考信息子项目、资源评估子项目、标准规范建设[9]等项目工作,其主要的普及面是“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图书馆,未能惠及更多的普通高校。JALIS作为一个省级图书馆联盟,按13个地区和1个中心馆的模式开展建设,项目建设又显分散了些。如何既考虑惠及普通小馆又兼顾大馆特色,合理规划项目、使用经费,这是各级各类图书馆联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3)联盟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合作建设,数字联盟平台建设远远不够。就苏州高校图协而言,真正开展起来的合作只有原文传递,图书的通借通还率很低,参考咨询、学科服务均未实现协同合作,联盟的数字资源合作建设水平低、数字平台整合度低,未达到资源无缝整合、共知共享的目的,也未开发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平台,远远满足不了联盟用户的需求。
4新 常态格局下苏州市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思路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联盟架构应包含诸多层面,在上层架构中,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派专人负责联盟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要有统一的章程和各项业务工作细则,使得联盟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在用户应用层面,必须要有一个统一展示的网络虚拟平台,展示数字资源和各项服务内容;在联盟建设内容方面,一要进行充分有效的资源整合,二要协调开展各项学科服务,并协同创新,还要有协同学习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一个良性发展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架构如图1所示。
图1图书馆联盟建设架构图
针对目前苏州市高校图协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其可持续发展策略应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尽快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完善联盟章程和各项服务细则
目前,苏州市高校图协的政策文件只有极为简单的《苏州高校图协组成架构》和《文献传递规则》,笔者认为需要出台一个总章程和更多的服务细则来推进联盟的发展,包括联盟的总章程、明确联盟的宗旨和建设任务、明确管理机构、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合现规划联盟建设与合作内容、细化联盟间开展的各项服务合作协议等。如联采规则、文献传递补贴政策、联合目录共建共享细则等。
4.2 完善共享数字服务平台建设
尽管苏州市高校图协已经建成了一个网站,但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成员馆之间未真正建立起实时快捷的联系,成员馆间联系松散、缺少约束,致使各成员馆没有形成定期发送信息和集中分享信息的习惯,网站信息陈旧,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在联盟数字平台中,应将各馆的联合目录、数字资源、自建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真正实现各类资源的网络共享,同时还应完善各项服务的网络应答机制。
4.3 健全合作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
目前,苏州市高校图协各成员馆是独自完成书刊资源、绝大部分的数据库资源采购工作,已实现的几个数据库资源联采,也均属临时性的操作,未能形成较规范的联采办法,更未能在成员馆间进行资源覆盖面调查和各个馆的资源需求调查,未能从整个苏州地区全局考虑、形成资源长期合作建设的发展规划。苏州市高校图协若能以联盟的名义进行一年一度统一招标、统一采购数据库,并符合各个学校的财务要求,必能为各成员馆的资源采购工作节省大量的成本。
4.4 构建学科服务协同创新环境,开展跨系统的联盟共建共享模式
目前,苏州市高校图协未能建成统一的联合目录,各馆的书目资源未真正共享;学科信息服务、科技查新、专利查新合作也未真正开展起来,亟待建立学科服务的协同创新机制。苏州市高校图协应开展与教育系统外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包括与苏州的公共图书馆及苏州市图书馆学会等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逐步形成协同服务、联动服务和服务创新机制,打破区域与行业的限制,形成较大的保障系统。
4.5 拓展募集经费保障渠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联盟的各项活动均需要经费的支持,而经费现状往往是不令人满意的,除了那些有官方背景的图书馆联盟外,绝大部分的民间图书馆联盟均得不到经费支持,苏州市高校图协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苏州市高校图协必须想办法多方筹集经费,包括申请政府支持、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等。只有有了经费的支撑,联盟才能开展科研立项资助、服务推广等活动,使之真正发挥起行业引领的作用,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
5 结语
美国学者贝克在《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中说道:“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10]。为解决新常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校图书馆必须依托图书馆联盟,参与到区域图书馆联盟中,实现资源共知、共享、共建,互利共赢,谋求利益最大化;图书馆联盟必须加强组织建设、政策建设、资源联合建设、学科协同服务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省市级、国家级图书馆联盟的合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以实现图书馆联盟的高度融合、强强联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李丽萍.经济危机下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8):85-87.
[2]程焕文.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3(3):4-8.
[3]CNNIC.中国网民达6.32亿 手机网民规模首超PC[EB/OL].[2014-11-24]http://tech.163.com/14/0721/13/A1MARR190009 15BF.html.
[4]马丹阳.公共图书馆读者流失原因探究[J].公共图书馆,2013(2):21-23.
[5]任树怀,胡礼忠.新兴技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14-19.
[6]戴龙基,张红扬.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3):36-39.
[7]林嘉.基于资源效益的图书馆联盟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8]苏州高校数字图书馆[EB/OL].[2014-11-24].http://218.4.232.180/szlib/.
[9]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EB/OL].[2014-11-5].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
[10]李铭.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现状的调查[J].图书馆研究,2014(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