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比较
——基于专利的视角

2015-05-10叶静怡韩佳伟李晨乐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许可专利

叶静怡,杨 洋,韩佳伟,李晨乐

(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中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比较
——基于专利的视角

叶静怡1,杨 洋1,韩佳伟1,李晨乐2

(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基于中国和美国高校数据,从专利申请和授权、转让率、转让收入和成本-收益四个角度,对中美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远远高于美国高校,但转让率和转让收入则远远低于美国高校,而美国高校的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低于中国高校水平。中美高校在经费投入、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投入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差距,可能是引起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

中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效率

1 引言

自1997年国家实施 “973计划”和随后相关管理政策出台以来,高校科研活动在资金、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投入上得到大力支持,专利申请和授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专利转让的增长速度却较为缓慢。目前已经有不少文献探讨了中美高校的技术转移情况[1-5],但多为文字描述和案例分析,缺乏数据上的支持。本文依据相关数据,从专利技术的申请和授权、转让率、转让收入和成本-收益分析四个方面,对中美高校技术转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中美高校技术成果转移现状的统计特征,结合文献分析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特点和与国际前沿存在差距的可能原因,为如何促进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提供思考空间。

2 中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效率

衡量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指标有很多,包括发明的披露数量、专利涉及的领域、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专利转让的合约数量、转让带来的收入、创建的公司数量等等[6]。

2.1 中美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

在专利申请量上,美国高校整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而中国高校的上升速度则相对较快,在2005年超过了美国高校。美国高校在1995—2010年共申请专利 197869件,年均增长率为9.22%,而中国高校在同期共申请专利304761件,是美国的1.54倍,年均增长率为32.93%;中国高校专利申请量自2005年起超过美国高校,且两国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见图1)。

在专利授权量上,两国高校的变化也具有与申请量变化相似的特点,即中国高校比美国高校增长快。美国高校1995—2010年间专利授权总量为52354件,年均增长率为7.53%,而中国高校同期为141284件,年均增长率为32.43%,尤其是2003年后增长速度加快,年均增长率达到50.50%。中国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04年起超过美国高校,随后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见图1)。

图1 中美高校专利申请及授权 (1995—2010年)

2.2 中美高校专利 (披露)转让 (许可)

本部分所使用的中国高校数据来自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美国高校数据来自AUTM。但由于AUTM对美国高校的统计中没有与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口径完全一致的统计指标,因此我们使用这一数据库中的美国高校 “披露” (disclosures)许可数据。我们认为,首先,AUTM之所以统计披露许可,而不统计专利许可,是由于美国高校的技术转移过程实际上从技术信息披露就开始了,专利申请往往是在发明技术信息披露之后才开始,有的甚至是在这些披露找到买家以后才开始,因此AUTM对技术信息披露许可的统计比专利许可的统计更能反映美国高校技术转移的情况。其次,AUTM之所以统计披露许可,而不统计披露转让,是由于美国高校发明技术 (披露)的所有权属于高校,这些披露大都以许可形式转让使用权,学校依然保持对这些发明技术的所有权。因此,尽管美国高校披露许可与中国高校专利转让并不完全一致,但从高校技术发明转让的意义上看,这两者间的差别并不大,因此我们把这两者整合在一起以便于进行比较 (见表1)。

表1 中美高校专利 (披露)转让 (许可)

从技术转让 (许可)的绝对数量和增幅来看,中国高校高于美国高校。中国高校的专利转让量在2009—2011年分别为1602件、1810件和2203件,增幅分别为12.98%和21.71%;美国高校的披露许可数量在2007—2009年分别为1557件、1631件和 1509件,增幅分别为 4.75% 和-7.48%。

尽管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的绝对数量高于美国高校的披露许可数量,但由于中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远高于美国高校的技术披露数量,导致中国高校的专利转让-申请比低于美国高校的许可-披露比。美国高校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技术披露量分别为20906件、21064件、21497件,许可 -披露比分别为7.45%、7.74%、7.02%。中国高校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专利申请量分别为56641件、72744件、95592件,与相同年度的申请量相比得到的转让-申请比分别为2.83%、2.49%、2.30%,远低于美国高校的水平。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自主创新技术在申请专利之后的一段时间才转让出去,为更准确地计算我国高校2009—2011年的转让-申请比,我们参考北京地区高校专利转让平均发生在专利申请后4年的统计结果,用4年滞后对数据进行调整并计算出新的转让 -申请比,分别为6.98%、5.54%、4.88%,平均比美国高校高出中国高校1.6个百分点。

2.3 中美高校专利转让收入

表2列出了2008—2010年中美高校专利转让的总收入和平均每项合约的收入情况。

2008—2010年,美国高校的披露许可签约数量 (美国高校的披露许可可以由若干个合约组成,因此,披露的合约数量多于许可数量)均高于中国高校的专利转让签约数量。平均来看,美国高校披露合约量约为中国高校的2倍。

2008—2010年,美国高校披露通过签约获得的转让收入均高于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签约收入。平均来看,美国高校的年均转让收入是中国高校的6.76倍。就平均每项合约收入来看,美国高校同样远高于中国高校,美国高校平均每项合约收入(17万美元)是中国高校 (5万美元)的3.4倍。

表2 中美高校专利 (披露)转让收入

2.4 中美高校专利 (披露)转让成本-收益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在中美高校转让收入的基础上,引入两国高校技术成果的成本信息,进一步观察两国高校技术成果的成本-收益状况。理论上,与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收入相对应的高校技术成果总成本,应该包括研发支出和转让活动支出两个部分,但由于AUTM没有反映转让活动支出方面的数据,因此我们借鉴Swamidass和Vulasa[6]的方法,用研发支出近似地代表技术成果的总成本,用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近似地代表高校技术转让的效益 (见表3)。

表3 中美高校专利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

首先,两国高校的研发支出在2008—2010年间每年都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不同,其中中国高校的增长率为21.92%和28.89%,高于美国高校的增长率 (4.52%和10.69%)。其次,美国高校的研发支出远远高于中国高校。从三年平均来看,美国高校研发支出是中国高校的8.17倍。最后,美国高校的专利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2008年高于中国高校,2009年和2010年均低于中国高校。中国高校的平均转让收入-研发支出比是5.68%,美国是4.70%,中国比美国高出0.98个百分点。可以说,从每单位研发支出带来的收入来看,近些年来,中国高校的效率要高于美国高校。

3 中美高校技术转化效率差异的可能原因

中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远远高于美国高校,但转让率和转让收入则远远低于美国高校;而在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上,美国高校则低于中国高校。由于无法获得两国高校层面的微观数据,不能深入探讨引起两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差异的具体原因和估计各种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因此,我们在这部分中将依据文献,提出从经费投入、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投入和激励制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两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差异的思路。

3.1 经费投入

研发经费投入是高校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技术专利或披露的基本前提,大量研究表明高校研发投入对技术转移有着重要的正向影响[7-11]。中国高校的研发经费投入和平均每项申请专利的发明支出均远远低于美国高校 (见表4),可能制约了中国高校技术和发明的质量和商业价值,因此尽管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远远高于美国高校,但转化率却低于美国高校。

表4 中美高校专利研发支出

技术转让经费投入是把高校发明和技术推向市场、营销给企业的基本保障,直接作用于技术转移过程,为技术转移中的专利维护、市场评估和商业谈判等提供经费支持。如果高校只有研发投入,没有相应的技术转让投入或投入不足,必然影响高校技术成果的转让和相应的收入。Swamidass和Vulasa[6]的研究表明,美国高校的专利许可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一直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尽管由于缺少美国高校技术转让经费投入的数据,我们无法对中美高校技术转让经费进行比较,但这是考虑两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差异的一个可能的出发点。

3.2 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投入

高校技术转移是一项不同于科学发明过程的专业化工作,高度依赖于对相关市场的了解和对技术成果的营销能力。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一般都设有技术转移办公室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TTO;或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OTL),专门负责学校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工作。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有30人以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甚至达到了61人。这些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和法律知识、营销和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他们之间有比较明确的分工,职责明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技术转移办公室下设有技术许可部门、知识产权部门、财务部门等,由于该校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和纳米技术等学科领域具备明显的优势并拥有数量庞大的披露技术,技术许可部门还配备了相应专业背景的教授和专家。

在中国,尽管很多高校建立起了技术转移中心,但人员投入量却相对较少,大多是科研单位的附属部门,指派2~3个行政人员管理[12],工作人员虽然学历、技术职称层次高,但却缺乏专门的咨询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和市场观念[13],他们只负责单向对外发布本单位科技成果信息,不具备运作和经营的能力,不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专业化水平非常低[14]。同时,根据各高校国家示范技术转移机构网站公布的信息,34个机构中公开了部门分工信息的仅有16个。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尚在初步建设中,具备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还相当匮乏,这可能是中国高校技术成果转让率和转让收入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3.3 激励制度

一定的经费与人力资源投入只是为高校进行技术转移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些投入必须与合理有效的制度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不同经费资助下完成的发明和技术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和收益分配等制度设计,关系到产权是否明晰和激励是否兼容,进而关系到能否把校、院系、发明者、技术转移机构等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校技术转移的效率[15-18]。

大学教研人员职务发明的所有权属于所就职的大学,这在美国和中国的许多高校都有明文规定,因此在知识产权的归属方面,两国高校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技术转移收益分配政策的制定上,美国高校对收益在发明人和院系之间的分配一般都有明确且公开的规定,有的采用固定比例制,有的采取分段比例制,有些学校还在这两种基本分配框架下,根据不同时间和不同类型的技术转移进行调整;而中国多数高校对技术转移的收益分配尚缺少明确、公开的规定。在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政策的框架内,加强高校技术转移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建设,建立在发明者、校、院系、技术转移机构之间的合理分配机制,将可能提高我国高校科学发明和技术成果的转让率,缩小与美国高校之间的差距。

4 总结

(1)中美高校1995—2010年专利申请总量分别为304761件和197869件;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41284件和52354件;中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在2005年和2004年超过美国高校。但中国高校的专利转让率和转让收入却远低于美国高校。从平均来看,美国高校专利转让率 (2007—2009年)高出中国高校 (2009—2011年)1.6个百分点;2008—2010年,美国高校的专利转让收入和平均每项合约收入分别是中国高校的6.76倍和3.4倍。

(2)2008—2010年,美国高校的研发费用规模远远大于中国高校,是中国高校的8.17倍,但专利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从2009年起却低于中国高校的水平,比中国高校低0.98个百分点。

(3)经费投入、技术转移机构人力资源投入、激励制度安排可能是中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合理的经费增长、具有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能力技术成果转移专职人力资源的增加及明确激励制度,都将有利于中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

[1]翁君奕.美日中高校技术转移激励政策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4):98-102.

[2]雷朝滋,黄应刚.中外大学技术转移比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5):45-52.

[3]周凤华,朱雪忠.资源因素与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5):87-94.

[4]陈恒,李振亚.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219-221.

[5]杨继明,李春景.麻省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技术转移做法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47-151.

[6]Swamidass PM,Vulasa V.Why University Inventions Rarely Produce Income?Bottlenecks in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9,34(4):343-363.

[7]Rogers E M,Yin J,Hoffmann J.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t US Research Universities[J].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2000,12(1):47-80.

[8]Mowery D C,Nelson R R,Sampat B N,etal.The Growth of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by USUniversities:an Assessmentof the Effects of the Bayh–Dole Act of 1980[J].Research Policy,2001,30(1):99-119.

[9]O'Shea R P,Allen T J,Chevalier A,eta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noff Performance of USUniversities[J].Research Policy,2005,34(7):994-1009.

[10]饶凯,孟宪飞,徐亮.研发投入对地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3,25(005):144-154.

[11]叶静怡,杨洋,韩佳伟等.制度、投入与大学技术成果转化——基于中国大学专利出售数据的实证分析[Z].2013.

[12]邸晓燕,赵捷,张杰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国际职业化模式——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1,(3):49-52.

[13]何斌.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14]谭鸿鑫.我国急需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J].中国人才,2012,(9):47.

[15]Kneller 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apan[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1999,26(2):113-124.

[16]Collins S,Wakoh H.Universitie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apan:Recent Reform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0,25(2):213-222.

[17]Siegel D S,Phan PH.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Economic Growth,2005,16:1-38.

[18]Debackere K,Veugelers R.The Role of Academic Technology Transfer Organizations in Improving Industry Science Links[J].Research Policy,2005,34(3):321-342.

(责任编辑 沈蓉)

Com paring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s: Evidence from Chinese and U.S.University Patents

Ye Jingyi1,Yang Yang1,Han Jiawei1,Li Chenle2
(1.School of Econom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 and the U.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grants,licensing ratio,licensing income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We find that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the amountof university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grants in China exceeds that of the U.S.,while the ratio of patent licensing and licensing income of the US universities are far higher than thos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However,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 when the indicator is the percentage of income compared to total research expenditure.We contend the factors that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gap include the expenditure of research and transfer,human resources,and the incentive systems.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the US;Technology transfer;Efficiency

G306

A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中美创新调查、评价指标与政策比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比研究” (2012SE-02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专利制度、企业专利战略与经济技术发展”(12BJL041)。

2014-05-21

叶静怡 (1955-),女,广东广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创新经济学。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许可专利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专利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专利文摘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