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籍留日学生维护矿权斗争中的意识觉醒

2015-05-09李婷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云南杂志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变局中的博弈:晚清云南七府矿权事件中的中央、地方及留日学生(项目编号:2014YJY53)。

摘  要:滇籍留日学生在七府矿权斗争中起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他们在民主、自由、博爱等新思想的引领下以《云南》杂志为阵地开展宣传活动和实际斗争,为收回七府矿权指明方向,并体现出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滇籍留日学生;《云南》杂志;反帝反封建

作者简介:李婷婷(1990-),女,云南大理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1

滇籍留日学生群体是晚清云南收回权利运功中一股充满活力而又特殊的反抗力量。谓其特殊,源于其留日前后的角色转变。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希冀借助日本的教育资源达到富国图强之目的,准确说来,就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自身的君主专制统治。因而,滇籍留日学生被云南地方政府视为挽救滇省之希望送至日本求学。但事与愿违的是,这些学生达到日本后眼界大开,并在民主、自由、博爱、平等新思想的引领下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和实际斗争,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反而给云南地方政府及清廷中央的在滇统治带来巨大挑战。

作为云南的一分子,滇籍留日学生毅然承担起挽救云南、发展云南、建设云南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在七府矿权的争夺中,滇籍留日学生以《云南》杂志为阵地开展争矿运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舆论宣传作用。

《云南》杂志社成立于1906年4月,至10月15日,创刊号出版,标志着《云南》杂志正式创刊发行。《云南》杂志一经刊行便以其鲜明的革命立场和生动的叙述吸引了广大读者。其发行量最高时达到一万册,是同时期发行量仅次于《民报》的刊物。此杂志仅发刊一年,就使云南人“群知外患之迫切,岌岌莫可终日,国民责任,无或旁贷。或议收回路矿,或为保卫权利,或筹谋自治,或监视官吏”,成为云南近代史上一支催人奋进的革命号角。尤其在七府矿权的争夺中,《云南》杂志成为滇籍留日学生与侵略者、清政府及滇省政府博弈的利器。他们揭露英法侵占滇省矿权之野心,抨击清政府外交之失败,并号召全省各界团结一致收回矿权自办,为七府矿权的最终收回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宣传侵略现状,号召人民抵抗

宣传云南所受侵略之现状,揭露英法侵略者侵略云南的事实及侵略野心,号召云南人民群起抵抗,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在《云南》杂志中,这一类文章就占了大量篇幅。据统计,与英、法侵略者有关的时评、论说、史料、译文、通信和各种调查材料,累计在80篇40万字以上。[2](p410)与此同时,滇籍留日学生积极奔走,联合绅商各界收回矿利路权,以实际行动反对并抵制列强入侵。

(二)揭露官吏劣迹,抨击腐朽统治

揭露云南封建官吏的劣迹,借以抨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滇籍留日学生借助《云南》杂志刊发文章,将人民苦难的首要根源归结于滇省封建官吏的贪污及残酷的暴政,将斗争的矛头直指滇省高级官员,号召云南各界人士一致行动,将身居高位的云贵总督丁振铎赶出了云南。同时,滇籍留日学生还不断发文揭发滇省各个地方的贪官污吏,例如永北的黄毓松、鹤庆的童谨昌、宾川的张汉皋等都被指“民之受其虐者不堪屈指。”[1](p342 343)滇省人民所受之苦难跃然纸上。当时,全省人民所负担的各种苛捐杂税及附加税合计不下三十种,其中还不包括名目繁多的劳役。云贵总督岑毓英也曾描述道:“夫马之病,最为民病。其病在地方官之苛派。……层层剥削,其何以堪?”再加上此时天灾频繁,导致大片土地荒芜。因此,在辛亥革命前几年中,滇省物价猛涨,“前之盐价不过二两有奇,今则倍之”。[1](p208)米价则更甚,1872年每斗银八钱到1907年竟涨至每斗银三两二钱。在这民不聊生的境地中,官员中饱私囊的现象仍旧层出不穷,“视滇民之痛而不恤,”以致“道旁死者,无人棺敛,鸦飞鹊集,惨不忍睹。”

(三)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推动民主革命高潮

滇籍留日学生根据当时滇省人民的认知水平,大力宣传革命者关于国家、人民、主权、民主等方面的主张。例如,吕志伊在《国民的国家》一文中说:“国民者,谓搆成国家之人民之共同心;国家者,谓因国宪而成立之国民之共同体。”“故国民而后有国家,无国家则无国民。”[1](p121)剑虹也指出:“国之存亡,在于国人。国人欲存亡,则其国即存;国人欲亡之,则其国即亡。”“涤尽数千年之弊政,以恢复人类天赋之特权。”[1](p91)《论云南人之责任》、《云南存亡视云南人责任心有无》等文章,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们都积极地宣传平等、自由的民主思想,鼓励人们主动参与政治,关注国家兴亡,试图依靠广大的国民从根本上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抵御外侮侵略,以确保国家之生存、发展。

可见,云南七府矿权的收回是滇籍留日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在此过程中,“他们对近代思想观念的引入和对近代化的尝试对云南而言,犹如在传统的厚幕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一缕阳光穿透进来,是云南各族人民呼吸到一丝丝近代的气息。”[3](p219)因此,我们认为,滇籍留日学生是近代云南民族意识觉醒的引领者,也是云南近代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极大地影响了云南地方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走向。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云南杂志选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2]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3]周立英.晚清留日学生与近代云南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云南杂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食品科学》杂志征订启事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2020年杂志订阅单
杂志介绍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