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高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

2015-05-09王贵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石窟特色

摘  要:中国佛教石窟内容丰富,其辉煌的艺术造诣,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敦煌莫高窟,是佛教的特定产品,在西线的窗口中显示了中原汉族文化,它是东西两种文明融合的一种表现,以独特的身份连接了东西佛教石窟艺术体系。莫高窟绘制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等,是一座经天纬地、光彩夺目的综合性佛教艺术殿堂。

关键词:石窟;造像;特色

作者简介:王贵娜(1989.12-),女,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花鸟。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1

洞窟开凿起源于印度,中国佛教石窟的削减始于公元3世纪,在5至8世纪比较流行,洞窟开凿数量变少主要是在16世纪以后。莫高窟壁画表现的内容主要有佛像、佛教的历史故事、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都能够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石窟艺术像连锁反应一样跟随着佛教传入到中国。莫高窟佛教造像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

一、历史背景

莫高窟建于十六国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拓跋鲜卑统治者的努力下,最后统一中国北部,奠定了隋朝的统一基础。北魏时期政治动荡,经济发展遭到破坏,人民生活衣不裹腹。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普遍传播,基于社会动乱和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提倡,历代统治者尊崇佛教,所以,从北魏开始,大规模修建莫高窟。随着国王和贵族们对石窟建设的支持,石窟艺术快速发展。

唐朝是石窟艺术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基于唐代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实力雄厚、改进对外关系,而且在隋代和北朝时期就已有相当的基础,所以唐代的石窟造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高峰。隋唐时期,积极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空前鼎盛,佛教非常兴盛。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莫高窟的兴盛发展是在丝绸之路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展开的,敦煌在安史之乱后依次被吐蕃和归义军所攻下,在此期间造像活动却未受到太大波动。到北宋、西夏、元王朝时期,莫高窟的发展逐渐下降,只有重修前朝的窟室,新建的却很少。

二、艺术特色

(一)魏晋南北朝

北魏时期以开凿中心柱窟为多,初期的塑像制造简单,衣纹线条归纳为阴、梯或膏泥和其他形式,如 “坐佛”,披袈裟,结禅定印,面带微笑,身体的造型简洁,衣纹做法带有来自犍陀罗和西域的风格。这一时代的菩萨雕塑,大大增加了服饰、手指和颈长,骨外露,嘴角上翘,形像花瓣。全刚力士则多在水平方面加以夸张,加粗肢体,短项,圆腹肋头,眉毛眼睛凸出,强调强健的体魄和超人的力量。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感情、人物造型方面塑造夸张的结果,细线条勾画,注重表现方法的性能、以及用红色加花的图案做基版的形式,都明显的体现出外国或新疆的绘画风格。传统的绘画风格已经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唐代

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彩塑千姿百态,高达30多米的特大塑像出现;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碧辉煌。人物造型、随类赋彩和线描技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阿难像》表现出其姿态优美,比例匀称协调,仪态超然,动态极为自由活泼,同时还表现出了人佛相交的特点。中唐时期创造的第79窟胁寺菩萨像中的形态,上身赤裸,半跪。圆圆的面庞和肌肉圆润的肢体,粉彩,皮肤白皙,表情随和温柔,虽然眉宇间是一颗印度式的红色的痣,却更像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这些精美典雅的佛像,历史持久的维摩诘居士佛教造像,连同着中国的血脉共同延长。艺术工匠根据国外的艺术本质与对本土传统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加以整合,创造出了中国佛教艺术所特有民族特色。

隋代是莫高窟彩塑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这期间的人物造型,由于时代的局限,体型上大都存在头大、体壮、下肢短、缺乏质感的局限性,造型的掌握上还没很欠缺。

莫高窟彩塑在唐朝的技巧表现达到了高峰期。菩萨的雕塑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时代的转变,所以它和壁画中的形象一样都是用来表现女性的温和与深思。菩萨雕塑的这种表现通常不仅仅是通过完成头部的细致刻画来体现的,而是将整个雕塑看做是一个整体,对比各部分微妙的不同变化、质感和颜色来表现。

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在于擅长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的相互结合,来达到统一的效果。彩塑背后的壁画和雕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空间的连续性。

三、总结

佛教石窟艺术,体现了他产生和成长的过程,虽然是佛教艺术但它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故事的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其他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而它却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

莫高窟的开凿是为了推动佛教,题材虽小,但数百名工匠却把这些不同类型的形象赋予了个性和活力。莫高窟不同程度的显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特征和艺术技巧的水平,以及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化和各朝各代自己独特的模式和风格。尽管佛教造像产生于古印度,但真正把他推向社会、使他走上艺术巅峰的还是中华民族。

参考文献:

[1]赵养挺等.陇原物华[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32-38.

[2]潘兹.敦煌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40-46.

[3]薛永年.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2.

[4]梁思成.伯希和先生关于敦煌建筑的一封信[M].北京: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5:13-17.

[5]陈万里.西行日记[M].北京:北平朴社出版,1926:21-25.

[6]贺昌群.敦煌佛教艺术之系统[J].上海:东方杂志,1931:37.

猜你喜欢

石窟特色
中医的特色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特色种植促增收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中医的特色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夜宿石窟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