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下”结构的分析及运用
2015-05-09范潇
摘 要:在現代汉语中,“在……下”这种结构使用得很普遍。文章基本上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从“在X下”结构的格式、句法功能及表义功能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在X下”;格式;句法功能;表义功能
作者简介:范潇(1990-),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124-02
“在……下”结构,不仅在口语中经常使用,而且在书面语中也广泛应用。目前,它已成为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学界对这种格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此结构具备怎样的特点,究竟哪些词语可以进入该结构,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X下”结构的格式
从整体来看,“在……下”结构是一个介词结构,“在”是介词,“下”为方位名词,它的组成部分是:介词+插入部分+方位名词。“在X下”可分为两个层次,插入部分X先同方位名词组合成方位短语,然后再同介词组合而成介词短语。因此,“在X下”是一个多层次的介词结构。它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在+(X+下)。它大致有以下几种格式。
(一)在+名词+下
能进入“在X下”结构的“X”为单个名词,进入该结构的单个名词可以是普通名词,也可以是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普通名词中有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如:车、床、灯、椅子、脚、楼、树、桌子等,它们均为可数名词,也有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不可数名词,如岩石、麦田等,它们进入该结构后,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或方位,如:
我们问在树下乘凉的一个老婆婆,她笑着说:“小猪已经认了母狗做妈妈啦。”
船在桥下过,如同河上没有桥一样,有桥恍同无桥,这种桥就算是造得真好了。
“在树下”表示人物存在的处所,“在桥下”表示事物的方位。
普通名词中有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词也可进入该结构,如高温、夜幕、阳光、月光等,可进入该结构的“X”,通常表示一种环境或条件,如:
她看见职工们尽管伙食很差,但仍在高温下光着头坚持作业。
它的皮含有叶绿素,暴露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品质。
“在高温下”“在阳光下”均表示在“高温”“阳光”这样的条件或环境下,人或事物发生的行为或变化。
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如长城、太阳、月亮、天安门、泰山等,也是表示一种处所或条件。
那里的狗极多,成群结队地拥在长城下。
由于他一天到晚出没在施工现场,在太阳下暴晒,使他那圆圆的脸像涂上了一层黑油漆。
例一“在长城下”表示处所,例二,表示一种条件。(二)在+以名词为中心词的定中短语+下
在这种格式中的“X”为定中短语,它的中心词仍是名词,只是这种名词不同于格式一中的单个名词,不能单独出现,必须有定语修饰。如
医学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有比较好的免疫系统。
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这样,如果采用素质教育,在不健全的监管制度下,很容易被某些人利用。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上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进入该结构的“X”通常表示一种情况、状态或条件。例一、例二表示的是一种情况或状态,例三、例四表示的是一种条件。能够进入该格式的名词还有:背景、情景、情境、情形、气候、模式、理念、状态、体制、体系、要求、处境、形势、局势、语境、框架、前提、形式、方针、政策、原则等。
(三)在+名词性联合短语+下
进入该结构的“X”为名词性的联合短语,如:
似乎存在某种“保护因子”使这些青少年在压力和挫折下免除身心障碍的危机。
会计准则只不过是盈余管理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加以利用的工具,而且还不是唯一可资利用的工具。
上述各例中的“X”,即“压力和挫折”“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均为名词性联合短语。
(四)在+以动词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下
有一些动词可以带名词性定语,整体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如“经济的发展”,我们把它看作特殊的定中短语。进入此种格式的“X”是以动词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动词作为中心词,它有名词性的定语,有的又有副词性的状语,这种格式在“在X下”结构中经常出现。如:
意识识记的发展,表现为他们在教师的培养下,已能对识记的材料进行逻辑加工,通过理解语言和词来掌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引导下,情感才能不断发展,其品质才能不断升华。
人在文化工业的熏陶下,已经消弥了个性。
……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管理下,依法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
……在美国科学财团和产业界的巨额资助下,设计出了PSSC物理、CBA化学。
例一至例三中的“X”均为以动词“培养”“引导”“熏陶”为中心词的定中短语,例四例五中的“X”从整体来看,是有名词性成分修饰的定中短语,它的中心词不是单纯的动词,而是状中短语“统一管理”“巨额资助”,但终究仍是以动词为中心的。
能进入此种格式的“X”中的动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它们不能是单音节动词,且它们的动作性不是很强烈。例如,“在这件事情的打下”是不能说的,但是“在这件事情的打击下”却可以成立。例句中的“培养、引导、熏陶、管理、资助”都不具有很强的动作性,而是具有控制影响义,即在“X”中动词的控制或影响下,整个句子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了某种情况。如例一“教师的培养”中的动词“培养”就具有控制影响义,即在“培养”的影响下,“他们”“意识识记的发展”表现为何种情况。
另外,还有一些这样的例子:
只有在智慧监控下的情感,其对象指向、强弱程度、表达方式等才可能适应社会和个体的需要。
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在上述例子中,“的”没有了,因此有人认为“智慧监控”“国务院领导”是主谓短语。其实,这些“的”字完全可以补出来,意思不变,这主要是因为诵读的语气及节奏导致“的”的脱落,并不会影响到结构关系的改变。因此,能进入“在X下”结构的以动词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实际上就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
(五)在+带定语的动词性联合词组+下
就是说,进入“在X下”结构的“X”是带定语的动词性联合词组。例如:第一类是在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下的空间部分,如领土。则可通知发射国在该国的领导和监督下,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这种危险。
在上述两例中,定语分别是“国家主权”、“该国”,“管辖和支配”、“领导和监督”分别是动词性联合词组,但这种格式中的“X”整体上仍是名词性质的,第一层次仍是定中短语,只不过中心词不再是单个动词,而是两个动词的联合,它们所受到的限制和上一种格式中的动词一样。
(六)在+动宾短语+下
进入该结构的“X”为动宾短语,这种情况不多见。例如:
对少数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然线上生源不足的院校,由院校提出申请,可在控制分数线下按一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降分投档。
多指在坚持一定目标下,善用灵活权宜手段。
例句中“控制分数线”“坚持一定目标”均为动宾短语。(七)在+主谓短语+下
这种格式也是很少见的,只发现一例:
内部已经确定的域名,“vnet.cn”不久前被人抢注,在协商无果下,中国电信决定出钱从抢注者手中赎回该域名。
很明显,“协商无果”为主谓短语,表示的是一种情况。
“在X下”的表义功能
“在X下”结构的意义大致有两种,一种表示方位或处所,一种表示情况、状态或条件。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义
表示方位或处所意义是它原始的基本用法。
晚上夜阑人静,大人孩子都睡着时,她便在灯下一笔一划地在田字格上练字写。
酷热难当的时候,他们就在绿荫下乘凉。
例一中的“在灯下”是“她”“练字写”的处所,例二的“在绿荫下”指人们乘凉的场所。概括起来,这些“在……下”表示的都是处所或方位,插入部分都是具体名词。
(二)表示情况、状态或条件
之后,“在……下”结构从具体引申发展为抽象,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情况、状态或某种条件。插入的成分也由单纯的具体名词扩展到抽象名词和带定语的动词性成分。例如:
在强调法治的背景下,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自然受到抑制。
在语言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如果汉字也像其他文字那样实行拼音化,就会严重妨碍各地区人民的交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
最后,在依法行政的原则下,未涉及领域,行政主体无法有效监管。
“在强调法治的背景下”“在语言没有统一的情况下”,指明句中事情发生的情况。例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例四“在依法行政的原则下”,表示句中事情发生时受到直接影响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意义之下的必须有定语,没有定语是站不住脚的,例如不能说“在背景下、在情况下、在领导下、在原则下”。这些词不能是无定的,再加上定语之后,它们由无定变为有定了。
“在X下”的句法功能及运用
“在X下”结构既然是一个多层次的介词结构,它就有一般介词结构所应有的句法功能:经常作状语和补语,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或条件。
(一)“在X下”结构充当状语
“在X下”结构用于動词前作状语的情况是最常见的。例如: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在脱离人际关系的状态下实现的。
参加试验研究的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危害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在脱离人际关系的状态下”“在老师指导下”都是作状语。
“在X下”结构充当补语
在萨卡通全家遇害的时候,只有一个小女孩儿躲在床下,幸免于难。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在床下”“在古树下”都是作补语。当X为具体名词时,作补语的情况比较多见。
“在X下”结构充当定语
在平衡点上的价格将会导致供给过多,在平衡点下的价格则会导致需求提升。
在此条件下的个体受内在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够积极地寻求更大地挑战。
例中“在平衡点下”“在此条件下”修饰的都是名词,作定语。
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在X下”结构来说,它们在语义表达方面还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在肯定客观条件的同时,也包含着对主观条件的肯定。例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表达的是一种客观条件,在充分肯定这一条件的前提下,“在X下”结构的运用还含蓄地肯定着其他主观条件,比如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外,还离不开中国人民自身的团结奋斗。因此,“在X下”结构不断得到推崇,在语言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颖.介词结构“在x下”的综合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4):22-26.
[2]陈思.“在x上/下”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1,(9):125-129.
[3]范晓,张豫峰.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4]王琳.方位词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51-59.
[5]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