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创新

2015-05-08马国栋

装饰装修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园林绿化创新发展

马国栋

摘要: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是以环境学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技术,以人工植物群落為主体,从传统的观赏、游憩功能出发,通过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具有景观、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能够再现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以此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减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创新的关键技术,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为我国园林建筑绿化景观设计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 园林绿化;创新;发展

前  言

随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又使得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不仅需要舒适的生活条件,而且需要优美的生活环境,致使,园林城市油然而生。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

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城市园林绿化,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兼有美化功能,它有利于净化空气、吸收噪音、改善气候条件;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为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人们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可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及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已成为各地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城市园林绿化是一种全面、持久、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在建绿、护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总会出现一些最终影响绿化成果优劣的问题,园林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为更好地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逐步推进,在顺应世界园林绿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使城市园林绿化随着时代、社会、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创新的关键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园林绿化行业的规划设计手段、研究方法不断改善,对园林艺术的研究更加深入。设计手段、研究方法和园林艺术的结合使园林艺术的发展更趋完美和成熟,其主要关键技术如下。

1.计算机的应用使传承与创新进入崭新阶段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园林绿化的研究方法更先进,更科学和易操作。如虚拟技术的运用,将园林绿化的相关因素,如景观生态、行为合理与土地的合理利用、交通布局等进行模拟配置,通过调整、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这种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创作和可行性研究,迅速而准确,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速度;信息技术还有利于对规划设计

寻求更广泛的合作,集中多方智慧,创造出更好的成果;计算机的应用还有利于实现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管理的衔接,最大限度的保证设计目标实现。只有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园林绿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得到技术支撑,走向崭新的发展阶段。

2.艺术是园林绿化成功的重要标志

众所周知,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它始终和艺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而成为优秀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人们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及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园林绿化的艺术观,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到规划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园林设计师应把大地作为一张画布,通过造园技术用景观实现诗歌、绘画的创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设计师们不断从现代艺术理论中吸取营养,并通过先进手段把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的空间艺术、色彩艺术、造景艺术进行科学的总结、提炼和应用,以创造出高水平的园林佳作。古代园林大多是少数人享受的“独乐园”,现代园林是人民群众的“众乐园”,现代园林性质、风格、用途的变化影响到艺术观的改变。在规划设计中,运用传统园林时空处理方式,将景观与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增添光彩。

三、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人文观原则

园林绿化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其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传承与创新应符合人们心理、生理的感受和审美情趣。因此,遵循人文观原则是衡量规划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2.满足功能与需求原则

园林绿化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减灾避灾、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等作用。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住宅绿地、交通绿地、防护绿地及单位绿地等组成,它们所发挥的功能不同,应根据其具体功能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公园是大众休闲的场所,规划设计时要考虑游人散步通道及安全,同时提供遮阳避雨的林荫和相应的措施,考虑安置路椅,方便休憩,有条件时还应考虑文娱体育设施或创建主题公园等。居住区及单位绿化规划应根据地形条件、周围建筑特点,向高标准的园林化发展。

3.符合美观舒适原则

园林设计要立足于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好地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服务。创建充满生机的植物景观和充满活力的设施,能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体验回归自然的感受,使身心得到休息,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感情的滋生,启发、培育审美情趣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情操。将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对造园艺术的追求相结合,使园林景观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文美更符合人对舒适度的追求。

4.遵循生态观原则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物质享受,也给环境带来污染,影响了人类自身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园林绿化首要功能。园林绿化承担了协调城市建筑和环境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规划时应将生态观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使传承和创新得到有机结合,实现园林绿化的形式、内容和功能的统一。

5.坚持绿地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

适宜的绿地指标是保证城市健康的最低要求,是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绿量是绿地植被类型与数量的结合,是衡量绿地生态功能的指标。所以城市绿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先进国家地区的经验,把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提高绿地建设质量,把绿量、绿地布局、绿地稳定性和植物抗逆性、物种多样性、特异性及自我维持机制很好地结合,更好地发挥园林美化城市,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的功能。

6.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原则

继承传统园林精华和园林创新,发挥绿地生态功能必须考虑地方差异。地方的生物、气候、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及由此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它们是创作的形成固沙特性。其次砂生槐一般生长在砾质砂质土中,此类土壤含砂粒多而粘粒少,所以蒸发强烈,保水性能差。降水时,距砂生槐根部较远的土壤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蒸发量大,而根部附近的土壤水分相对较多,产生水势梯度差,在水梯度势差的作用下,根部附近的细沙粉沙粒产生围绕根部的向根性亲合力,向根性亲合力可使环根部5 cm范围内的砂粒紧密地聚积在根部周围 。砂生槐群落地表固沙性犹如一张巨大的“伞布”,与地下根系立柱网状固沙构架构成一个立体的牢固的砂生槐固沙系统。

四、结束语

21世纪,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做好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王祥荣 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D].城市规划,2009.

[2]程绪珂 生态园林研究和实施[J].生态园林,2008.

[3]童伶俐 城市园林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

猜你喜欢

园林绿化创新发展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