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015-05-08刘伟
刘伟
摘要: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桥梁工程质量关系到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严抓桥梁工程质量管理,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前 言
作者针对桥梁施工中质量控制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和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的因素,并对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对策进行了介绍。
一、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1.桥梁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就必须对其预应力施工进行有效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第一,在预埋阶段,主要是预应力筋曲线形状的控制,即保证各控制点的标高定位准确、牢固,其他工序不会影响和破坏波纹管,保证标高控制点阵和曲线形状的正确,当其他工序与预应力筋预埋发生矛盾时及时处理;第二,在钢筋安装阶段,普通钢筋在绑扎时严禁猛放、猛插,以防将预应力筋的外皮刺破;进行焊接施工时,严禁把预应力筋当作搭接线,且在预应力筋附近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才能进行焊接;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先绑扎梁内的预应力筋,后绑扎板内的预应力筋,而梁内的拉筋应等预应力筋铺设完之后再进行绑扎,以便预应力筋的穿筋定位;板的面筋应等预应力筋铺设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绑扎。
2.桥梁工程体外加固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体外加固法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加固施工当中,在桥梁工程体外加固法施工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在锚固支座及滑块垫板位置的定位放样过程中,沿着桥梁工程主梁底部从其锚固的实际中心点向着跨中的方向来量取其滑块垫板的跨中位置及中心位置,并分别标记在桥梁工程主梁底部的两侧,然后再将其垫板平面的尺寸标记在主梁底面上,并标出相关的螺栓孔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垫板的放样过程中可以不考虑主梁挠度所造成的影响;第二,在预应力筋的制作及施工准备中,应采用机械切割工艺,而严禁电弧切割;下料长度为:张拉所需操作位置+限位板的厚度+千斤顶的长度+结构竖肋的厚度+钢绞线的设计长度,并一般应留有150mm的张拉操作的余量;按照下好料的钢绞线,在下端头分别按照设计锚固段的中心每隔3m处进行承载体的安装,其安装尺寸必须要准确,且钢绞线应通过特别制作的挤压套和挤压簧对称地锚固在钢质的承载体上面,其连接强度也应符合设计张拉的需要,即要超过200kN;注浆管的安装应满足设计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还要保证在注浆施工中的顺利注浆,不破损拉断、爆管或堵塞,注浆管应捆扎在锚筋体的中轴部位,而管的端部应距锚筋体末端80mm左右,捆扎时不应采用镀锌的材料。
3.桥梁工程防水层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在桥梁工程防水层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既包含有涂膜防水,又包含有卷材防水,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影响桥梁工程使用寿命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涂膜防水层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保证防水层表面平整、均匀、无脱皮、起鼓、起泡,平均厚度符合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平均厚度的85%,并保证无渗漏;其次,阴阳角交接处加胎体铺贴平整密实,附加涂层均匀,无明显搭接缝,保证加铺加涂达到规定厚度,全部工序符合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要求。再次,应仔细检查保护层是否破裂、脱落,如有,应拆除破坏部分,重新粘贴,以防止失去防水功效。而在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其铺设方向通常为平行桥梁工程线路方向铺贴卷材;其次,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桥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的处理,然后由桥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再次,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平行于桥梁工程线路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高聚物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为100mm,搭接缝用与其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二、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的因素
1.地质勘测
由于橋梁工程常因地质构造不清而难于施工,或因未搞清地质构造就盲目施工,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会给桥梁的结构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必须查清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对岩体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以便施工中对不同地质构造地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2.设计质量
许多桥梁工程都由建筑研究院设计,他们过多考虑了建筑外观造型、结构形式新颖等因素,而考虑地区环境差异、抗震构造、施工条件限制和整改难度等很少,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核定单手续出具也较繁琐。图纸会审和工程设计方案也有待规范化和合理化。
3.隐蔽工程
桥梁施工中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均匀性、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设备器材调试维护等均较容易忽视。
4.人为因素
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的工程,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等问题。
三、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1.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多变,气候环境的恶劣影响,导致桥梁设计所遇到的河段大多较为复杂,为保证桥梁建筑在稳定牢固的地质基础上,尽量避开不利的地质段,在桥梁勘察设计时,如遇不适宜的地质状况,就要采取将桥基位置移开或适当加大跨径等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地质情况与勘测设计报告有出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钻探。
2.工程质量责任制
我们要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明确工程各参建单位责任和相应责任人。实行工序责任人制度,明确现场施工、监理单位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工序责任人,并认真做好工序交接和记录签名工作,切实做到桥梁施工每个质量控制环节均可追溯。明确质量目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质量管理程序,使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抓好设计环节
加强对施工图设计审查力度,科学地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和优化。不需考虑景观设计的桥梁应尽量采用成熟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保证必须的审查周期,避免流于形式。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对重要工序、关键部位应编制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
4.施工过程规范化
加强对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重点加强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科学使用外加剂和混合材料,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砂石材料的质量检验,注重其坚固性。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动态质量控制,根据动态信息,及时调整、报批。对于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分段浇筑时应预先作出设计,消除支架沉降不均匀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之,在桥梁工程中,只有加强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才能使桥梁的施工达到优质、安全的要求,也才能使施工管理工作更易于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志惠.浅谈创精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07(3).
[2]邬伟彬.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7(8).
[3]黄有良.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