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南县大罗煤矿“5.1”透水事故的救援

2015-05-08吕志飞

江西煤炭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平巷上山指挥部

吕志飞

(赣州市矿山救护支队,江西 赣州341000)

2014年5月1日1时左右,龙南县大罗煤矿+108m水平东2石门东翼1沿煤掘进工作面揭穿老窿发生局部透水事故,导致上山巷道下部被煤渣堵塞,造成3名矿工被困。事故发生后,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事故救援,赣州市矿山救护支队接到事故报警后及时参与抢险,经过17个小时科学施救,3名被困矿工于5月1日18时48分成功获救,安全升井。

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龙南县大罗煤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大罗村境内,证照齐全,属合法煤矿,在册员工165人。煤矿距县城2.5km,核定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井标高+242m,目前在+108m水平进行生产。矿井由主、副井进风,东、西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该矿为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二类二型,分级排水。

1081煤巷掘进工作面位于矿井+108m水平东翼2号揭煤石门以东,开采722煤层。722煤层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属局部可采煤层。2012年1月,矿山结束+148m水平的开采,对主要揭煤石门进行了密闭,并留出了放水孔。在2010年上半年,在+108m水平东运输巷开拓东2石门;2014年3月份,在东2石门以东进行1081煤巷掘进。工作面设计采用上山斜切分层采煤法,爆破落煤,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煤层开掘2条沿煤上山,外上山为溜煤上山,内上山为行人通风上山;双巷上山交替掘进作业,每隔8~10m开设联络巷;工作面掘进机械选用风煤钻施工钻眼,上山搪瓷溜槽溜煤,平巷机车运输至水平车场;工作面通风初期选用局扇风筒供风,地面压风管路提供动力,并布置延伸到作业地点形成压风自救系统。该工作面定员3人,其中班长、大工、运输工各1名。

事故发生时,2条上山分别掘至+135m标高,2条上山分别在+117m、+135m标高开掘有伪斜联络巷(见图1)。

图1 工作面分布示意

2 事故发生经过

2014年4月30日16时,+108m水平东2石门东翼一沿煤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许某(班长)、赖某(大工)、赖某(运输工),接到班指令为工作面上山二联络巷加固支架,加固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溜煤上山掘进作业。3人下井后,许某、赖某2人在工作面进行支护,当时发现工作面有一点滴水,觉得有一点滴水很正常,没有在意。19时左右,安全员蔡某来到工作面检查,提醒注意安全。21时30分,完成支护、打眼、放炮后,许某、赖某回到工作面,进入垱头检查,没有发现滴水有明显变化,运输工赖某在工作面沿煤运输平巷推车运输。

22时55分,运输工赖某由+108m水平井底车场回到工作面,发现没多少煤,就进入上山巷道,3人一同安装支护。水量有所增大,响声异常,3人准备打栅栏撤人,但是发现水越来越大,堵不住,就退后3m打第二道栅栏;这时水势更大了,并产生一种特别的流水声,3人感觉不对劲,马上捡工具往下撤,撤进旁边的联络巷道,从二联络巷撤至行人上山方向最顶部躲避硐避险。紧接着,水就突然涌出,在距离3人躲避的地方1m处往下流,并产生一股非常难闻的废气。随即3人用刀把压风管劈开,风从劈开的压风管中吹出来。水大概流了半个小时,3人慢慢往下部的另一个循环巷道观察情况,但是发现到处都被堵塞,只好返回巷道上部躲避,造成3人同时被困。

3 事故救援经过

3.1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安全员蔡某在+108m水平大巷石门内发现有水来,就来到2石门东翼一沿煤掘进工作面的沿煤运输平巷,发现上山巷道的上部有水流出,平巷内有填满半个巷道的石渣,随即到井底车场打电话向矿部报告。矿长凌某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员工下井救援,并派人到+148m水平检查出水点。在平巷清了1个多小时石渣后,仍未看到被困人员;发觉事态严重,矿方决定向主管部门报告;5月1日凌晨2时30分,龙南县煤监局接到事故报告。县煤监局接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矿井,并及时上报事故情况。

3.2 初期救援

县煤监局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县级应急救援预案,于5月1日3时赶到煤矿。龙南县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5个工作组,全力营救被困矿工。

这时仍有20人在进行排渣工作,县煤监局副局长蔡某来到井下事故现场,随即组织矿管理人员分析事故情况,成立井下救援指挥部。井下救援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分析会,分析认为:一是3名矿工只要在内上山巷道顶部,就有生还的可能,并且压风自救系统已到达作业垱头;二是事故透水水源为+148m水平采空区积水,水量不大,并且与地表水源不连通,属局部透水,无后续水源涌入。同时,井下救援指挥部制订了第一套营救方案:先清理沿煤运输平巷内的石渣,一直清理到内上山巷道口,然后再从内上山巷道口上去搜寻营救。根据营救方案,井下救援人员轮番进行清渣工作。

3.3 扩大救援

5月1日5时30分,赣州市安监局接到县煤监局的事故报告,立即通知市矿山救护支队紧急出动,参与救援,市矿山救护支队随即启动应急预案。8时25分,市矿山救护支队13名指战员到达事故矿山,随即到现场救援指挥部报到、了解救援进展情况和领取救援指令。市安监局领导到达后,市安监局副局长赖某担任井下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市矿山救护支队纳入井下救援指挥部成员。

9时,经重新现场查勘后,井下救援指挥部召开第二次分析会,分析认为:因突水点在外上山巷道口的顶部,水流主要流经外上山巷道,考虑外上山巷道可能损坏较严重,仍然一致同意按原营救方案施救。市矿山救护支队按照井下救援指挥部指令,主要负责观察顶底板、检查支护及检测各种井下气体情况等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认为:救援地点通风良好(O2:20.6%,CH4:0.1%,CO2:无,H2S:无,无其它有害气体),支护完好,巷道内积水较少。

装了40多矿车后,平巷的石渣已清理完毕,随即转入内上山口清理石渣;清了10多矿车的石渣后,发现内上山巷道中有大量较大的松石堵塞,清理难度大,无法继续清理上去。根据实际,井下救援指挥部召开第三次分析会,制订了第二套营救方案:退到外上山口进行清渣,开展搜寻营救。同时,井下救援指挥部又制订了一个备选营救方案,作为第三套营救方案:如果两个上山巷道口都无法上去,就从距外上山巷道口外侧6m处再打一个小上山巷道上去施救。

救援人员根据调整后的第二套营救方案进行紧张施救。清理外上山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是也出现了险情,有大约两矿车淤渣及积水突然滑落,导致救援出现暂停。但经过加强支护、慢慢清理,终于在5月1日17时10分清理到+117m标高的一联络巷位置。随即选派2名救护队员进入一联络巷进行灾区侦察,抵达联络巷口时,发现联络巷口被垮落的支护木堵塞,无法进入联络巷,但观察到联络巷内支护完好,巷道壁干燥无积水;随即进行喊话,但无人回应。井下救援指挥部认为加强支护后,切断堵塞的木头,让救护人员进入联络巷。

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救援人员在一联络巷与内上山巷道的交汇处清理出一个小断面的通道,架好了支护,具备进入联络巷侦察的条件。同时,3名被困矿工看到了救援人员的灯光,听到了救援人员叫喊他们名字的声音,知道外面有人营救,也积极行动,沿着巷道空隙往下撤。这时,井下救援指挥部观察到联络巷内有人回应,随即安排救护队员沿着清理出的外上山巷道进入联络巷,把被困人员逐个救出来。此时已是18时10分,3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18时48分3名被困矿工安全升井,经送往医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状况良好。

3.4 救援结束

5月1日18时50分,现场救援指挥部宣布事故救援抢救工作结束,各相关政府及部门随即转入事故原因调查和事故隐患整改阶段。

4 事故的原因分析

4月30日中班的当班人员在1081工作面放炮导致+148m水平采空区积水透水是这次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安全员现场检查时,未及时发现有透水预兆,安排工作面人员继续作业,导致透水,也是该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5 事故救援经验与教训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指挥得力。事故发生后,省领导及时批示;市、县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各相关部门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成立井下救援指挥部,救援任务分工明确。

2)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可或缺。赣州市矿山救护支队是一支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事故发生后出警迅速,担任井下主要救援队伍,指战员轮流在井下现场救援,随时监测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和观测顶板支护情况,给成功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

3)快速施救,科学施救,与救援时间赛跑。在清理石渣工作时,对上山开口处采用抬棚方式进行支护,防止在抢险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井下救援指挥部及时制订第一、第二和备选营救方案,确保了事故救援不停滞,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

4)被困矿工及时避险、沉着等待救援。3名被困矿工机智果敢,及时到内上山顶部躲避,创造了生存空间;并充分发挥压风自救系统功能,为生存空间提供了新鲜空气,保证了被困矿工的生命安全,为及时营救争取了时间。

(5)事故报送不及时。事故发生后,煤矿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及时上报,盲目施救,在抢救无果后才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延误了一定的救援时间。

〔1〕王晓文,朱仓胜,李崇高 .魏家地煤矿“10.31”瓦斯爆炸事故的处理与分析〔J〕.矿山救护,2012,(4):5-8.

〔2〕张建峰,吕志飞 .加强矿山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水平〔J〕.江苏安全生产,2012,(6):11-12.

猜你喜欢

平巷上山指挥部
上山走“之”字
即将上山的驱熊犬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2号公告
矿井中厚煤层倾斜分层开采技术探析
挖金湾煤矿煤柱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应用研究
上山的路
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地
关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时间及组建情况的探讨
冲击地压工作面开采技术开采上解放层卸压